中國小生的信息素質及其培養

2005-4-17 字數:8690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摘要〕21世紀是資訊時代。信息素質是資訊時代中國小生的必備素質,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通過對信息及信息素質含義的分析,探討了中國小生信息素質的結構和內容,並提出了培養中國小生信息素質的原則和措施。〔關鍵字〕信息;信息素質;中國小生隨著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套用,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21世紀的人類社會已步入資訊時代,軟體巨人微軟的市值超過盧森堡、荷蘭等國GDP的總和。整個人類社會的信息量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科學知識的爆炸式增長,使人類近30年來的科學知識占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知識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學生不僅可以向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習,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線上討論、網路會議等互動方式向全球範圍內的專家、學者學習;學習材料不僅有主要以文字元號表現的課本,還有以文字、圖像、圖畫、聲音、動畫等多種符號表現的電子教材;不僅可以按照線性的順序閱讀教學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以非線性的順序進行超媒體教材的閱讀。中國小生面對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如何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對學生至關重要。因此,認真研究、思考學生的信息素質,並採取有效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畔⑺刂適切畔⑹貝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縩bsp;一、信息素質的含義資訊理論的創始人申農把信息看作是一個抽象的量,認為"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對事物認識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們認識上的不確定性。"因此,信息可以看作是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說:"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並且使這種適應反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可以說,信息是控制系統相互交換相互作用的內容。筆者認為,信息是一切物質的普遍屬性,是表現客觀事物變化和特徵的現象及規律的內容,它是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形式反映出來的。"素質"一詞,最早源於心理學,是指人的解剖生理特徵,即感覺器官的神經方面的特徵。現在則引申為,人在從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在後天的教育和培養下所形成的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自身基礎和內在條件。信息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一個新成員,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於1974年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質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其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後來又將其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1983年,美國信息學家霍頓認為教育部門應開設信息素質課程,以提高人們對電子郵政、數據分析以及圖書館網路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學專家將信息素質概括為一種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統並能鑑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如資料庫、電子表格軟體、文字處理等技能。筆者認為,所?quot;信息素質"就是指個體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等利用能力,它是一種對目前任務需要什麼信息、在何處獲取信息和如何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而所謂學生的信息素質就是學生在利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動參與信息活動、自覺套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態度以及具備的獲取、識別、加工、處理、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總之,信息素質是一個含義廣泛的綜合性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並將它們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信息能力。 二、信息素質的結構和內容一般來講,信息素質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的內容。1、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認識、觀念和需求的總和,主要包括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對信息的內在需求以及對信息所具有的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具體表現為:①能認識到信息在資訊時代的重要作用和擁有大量信息的特殊意義,確立在資訊時代尊重知識、終身學習、勇於創新的一些新觀念。②對信息有積極的內在需求。每個人除了自身具有對信息的內在需求外,還應善於將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需求自覺地轉化為個人的內在的信息需求。③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發現並掌握有價值的信息,並善於從他人看來是微不足道、毫無價值的信息中發現信息的隱含意義和價值,善於識別信息的真偽,善於將信息現象與實際工作、生活和學習迅速聯繫起來,善於從信息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當前及未來的中國小生均生活在資訊時代,圖書、報刊、廣播、影視、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每天他們都要面對成千上萬的信息。中國小生必須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總是極為關注信息,敏感於信息,這樣才能積極主動地挖掘信息,蒐集、整理、加工信息,並和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所要完成的任務聯繫起來,才能成為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善於捕捉、發掘信息並善於創造信息的新型人才。 2、信息知識。信息知識是指一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主要包括傳統文化素質中讀、寫、算的基本能力、信息常識和多媒體、網路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知識。具體表現為:①傳統文化素質。傳統文化素質包括讀、寫、算的基本能力。儘管資訊時代讀、寫、算的方式已發生了徹底改變,但是傳統的讀、寫、算能力依然是人們文化素質的基礎。信息素質是傳統文化素質的延伸和擴展。在資訊時代,必須具備快速閱讀的能力,才能夠有效地從浩如煙海、豐富多彩的信息中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②信息常識。包括信息的理論知識,對信息、信息化的性質、特徵及其對人類各個領域影響的認識和理解,信息的方法、原則(如信息分析綜合法、系統整體最佳化法等)。③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包括信息技術的原理(如計算機原理、網路原理等)、信息技術的作用、特點、優勢、發展及其未來等。 一般來講,中國小生應對信息的含義、特徵、作用有所了解;應對書籍、報刊、廣播、電視、電影等信息源的種類及使用有所了解;應對那些展示信息的新技術如幻燈機、投影儀、電子計算機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項有所知曉;應對有效獲取信息的圖書分類知識、信息檢索方法有所知曉。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還要不斷學習更新信息知識。否則,最終將會被時代所拋棄。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這也是終身學習的能力,資訊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它主要包括:①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包括會使用文字處理工具、瀏覽器和搜尋引擎工具、網頁製作工具等。②信息蒐集獲取能力。指人們根據自己的目的,運用科學方法,採用多種方式,從外界信息載體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③信息分析識別能力。指人們運用批判思維,對無邊無際的信息進行分析、鑑別,剔除無用、無關信息,尋找有用、相關信息的能力。④信息加工處理能力。指人們根據特定任務要求,對所獲信息進行整理、歸納、篩選、重組,提高信息使用價值的能力。⑤信息再生創造能力。指人們對所掌握的信息,從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層次進行加工處理,再分析、再綜合,抽象升華為自己的觀點,從而產生新的信息的能力。⑥信息相關能力。是指與信息相關聯的從事其他各項活動的一般能力,包括人們的語言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公關能力等。 身處資訊時代,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和豐富的信息知識,而不具備較高的信息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蒐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適應資訊時代對中國小生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質諸要素中的核心,它不僅體現著中國小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識的豐富程度,而且還制約著中國小生對信息知識的進一步掌握。中國小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不然難以在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開發、傳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道德關係。與傳統道德相比,信息道德更加注重以"慎獨"為特徵的道德自律。傳統的道德關係,大多為面對面的直接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雖然傳統的道德也講"慎獨",但實際上對個體行為起重大作用的往往是強大的道德輿論壓力。而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中,由於以信息化的數字為中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便呈現出間接的性質。在這種情況下,直面的道德輿論抨擊難以進行,而個體的道德自律便成了正常的道德關係得以維繫的主要保障。 為了維護信息權利,規範信息行為,穩定信息秩序,中國小生在信息的獲取、利用、生產和傳播過程中應該遵守一定的道德規範,不得危害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許多違反信息道德的現象,主要有:① 在查閱資料時私自剪裁、撕取自己認為有用的章頁,據為己有;② 借閱資料不按時歸還,延誤他人查找、利用相關信息;③ 不分良莠,隨便從網上下載信息;④ 將封建、淫穢的信息通過網路任意傳播,毒害他人心靈;⑤ 因好玩而在網上大搞惡作劇,使正常的信息活動陷入混亂。作為信息社會中現代人的中國小生,應自覺抵制信息污染,培養信息道德,提高信息素質,為創建理想的信息環境盡一份責任。構成信息素質的四個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培養中國小生的信息素質,四個要素都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