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

2005-6-5 字數:1658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用人文性取代思想性,體現了對語文教育規律探索的最新成果,體現了時代的進步。但人文性與思想性之間是什麼關係,還缺乏深入的探索,以至在教學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視思想教育的傾向。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這是人文性的題中固有之意。什麼是人文性?《辭海》的解釋是,“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語出《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是相對“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類的各種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蓋。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但毋庸諱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內容,是使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核心的教育內容。如孔子學說就是用“仁”和“禮”實施教化,以“仁”感化心靈,以“禮”規範言行。在《語文課程標準》有關人文性的表述中,也是把思想性作為人文性的核心內容的。如在“總目標”中,有關人文性的巨觀目標的表述有2條:“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第1條是思想性的目標,用“培養”“逐步形成”來要求,第2條是思想性以外的其他人文目標,用“認識”“關心”“吸收 ”“吸取”等字眼要求,可見,思想性是《語文課程標準》中人文性的核心。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是國家意志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我國的教育目標仍然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如新近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的,“從未成年人抓起,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意見》強調指出:“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當然也包括語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意見》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任務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還有諸如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法律意識的基本素質教育等。所有這些,也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性的範疇。可見,堅持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在語文教育中的實施。不少版本的語文實驗教科書,都以人文性內容為專題組織教學單元。堅持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就必須重新審視這些專題,是不是突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一條紅線?是不是突出理想教育和培育基本素質?如果還沒有,那就必須改正。在人文專題中,對西方的價值觀,是否放到了不恰當的位置而加以強調?是否以人文性中的一些其他內容沖淡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主線?假如是不同程度的存在,也是必須加以改正的。 突出語文教學的思想性,並不是要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回到老路上去。把語文課成思想教育課,我們有太多的教訓要吸取。我們也不要因有過失誤而諱言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我們要在突出語文本體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薰陶、感染、感化…… 在紮實基礎,培養智慧的同時讓思想性深入學生的心靈。我們要向斯霞、袁蓉、霍懋征、李吉林等名師學習,在語文教育中適時、適度、得體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甚至是廣告學的成果,使思想教育更有成效,更符合漢語的教學規律。我們也不要囿於思想品德教育而棄其他人文因素於不顧。我們要用全人類的共同的精神財富滋養我們的青少年,使他們的心智發育更加健全,使我們的民族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