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67)

1讓孩子犯錯

一位從國外歸來的朋友給我講了這么一則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看見老師不滿3歲的孩子拿著一把鑰匙,動作笨拙地插進鎖中,想打開臥室的門,可怎么也打不開。於是朋友主動過去想幫他一下,卻被老師阻止。美國老師說,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琢磨一會兒總能把門打開,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這門是怎么打開的!果然,那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後,終於將門打開了,他欣喜地拍起手來。

聽完朋友的敘述,我陷入了思索。孩子的錯誤,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如亂丟垃圾、不講整潔、欺負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後就難以收拾;而另一種,即孩子能夠自行糾正的,主要是如何適應生活的那一類,是應該允許其犯一犯錯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斷“犯錯誤”的過程,正是其不斷改正錯誤、自我完善的過程,假如不給予這類機會,將會使他們變得懶於動手、疏於嘗試,習慣依賴父母。

每個人都難免犯錯誤,而家長需要做的,是如何將孩子“犯錯誤”過程中的不利、消極因素轉化為有利的、積極的、合情合理的因素。

2、綁在一起的翅膀

在遙遠的森林,住著兩隻鳥,一隻住在東邊,一隻住在西邊。

有一天,東邊的鳥和西邊的鳥在森林的中央相會了。兩隻鳥都大吃一驚,因為它們第一次遇到另一隻一模一樣的鳥,就像是在河邊看見自己的影子。

兩隻鳥立刻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清晨都迫不及待飛到森林中間相會,一起飛翔、一起交談、一起覓食。它們總覺得在一起的時間過得特別快,永遠也不夠用。這個時候,它們都知道,它們深深相愛了。

“為了證明我們深深地相愛,不如把我們的翅膀捆綁在一起,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了。”一隻鳥說。

它們找來森林中最堅韌的枝條,把翅膀緊緊地捆在一起,互相起著誓言:“全天下再也沒有比我們更相愛的鳥了。”才安心地在巢中睡去。

第二天清晨,燦爛的陽光把它們喚醒,兩隻鳥一起唱著歌準備去覓食,當它們跳出樹巢,卻同時重重地摔在地上。它們掙扎著爬起來,不管多么努力,都無法讓自己起飛。這時才知道:兩隻鳥雖有四隻翅膀,綁在一起,卻一隻也不能飛。

3、上與下

深圳“歡樂谷”里有一台名叫“太空梭”的設備。“太空梭”在數秒內,將人送上60米的高處,然後又送回地面,真可謂既驚險又刺激。

乘“太空梭”上升時,給人的感覺是既安穩又爽快;而下降呢,則給人的感受卻是既不踏實又驚惶失措。

上去容易,下來難,其實乘“太空梭”上與下的感覺與我們實際生活中的情形大抵相通。

人這一輩子,從出生到死亡,從工作到退休,也是一個上與下的過程。上,相對來說是容易把握的———工作上困難再多,也總有辦法去克服;職位如火箭般地升遷,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然而下,卻是另一番景象。有人一失去某種東西,便茶飯不思,頓覺人生無趣;有人從高位剛要下來,卻鋃鐺入獄了,不是有所謂的“59歲現象”嗎?———下的滋味的確有些不好受。

覺得“下”難受,其實是一個心理問題。比如,假如我們在“太空梭”降落之前,及時地作好心理準備,下來的情形就會大不相同,反而會體味到飄飄欲仙的感覺;假如在下的過程中,多加上幾個緩衝,人也不至於會那么的狼狽。

完美的人生,既要有漂亮的上法,也要有漂亮的下法。

4、陽光的指紋

有一個北極考察隊在北極考察。隊長貝德給隊員布置了一個新任務,就是在記錄考察日誌外,每個人還要記日記,日記以描寫陽光下的景物為主。隊員們對此頗有怨言,卻又不敢違抗。

由於日期延誤,考察隊無法及時返回,他們不得不在黑暗、寒冷和孤寂的極夜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發現,黑暗和寒冷還可以忍受,只是那份孤寂壓得每個人都要發瘋了。這時,隊長貝德宣布:“現在我要檢查你們的日記,請大家依次朗讀!”人們安靜下來,只有朗讀者在聲情並茂地講述陽光下的故事。人們仿佛看到了閃著銀光的雪原,看到了成群的企鵝奔跑的身姿,看到了北極熊從水中爬上冰塊,看到了陽光下美好的一切。就這樣,每朗讀一篇日記,人們都會想起許多美好的事物,煩躁和焦慮一掃而光,心完全被美麗的憧憬和回憶占領了。

終於,漫長的極夜在朗讀中過去了,久違的太陽又緩緩地升起來了,人們歡呼歌唱,忽然明白了貝德隊長讓大家記日記的良苦用心。

其實,只要心中能留下陽光的指紋,周圍縱使是無邊的黑暗與寒冷,你的世界也是溫暖而明媚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曾熄滅,就沒什麼困難能難得倒你!

5、希望的種子

當年,美國一家報紙曾刊登了一則園藝所重金懸賞徵求純白金盞花的啟事,在當地一時引起轟動。高額的獎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但在千姿百態的自然界中,金盞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許多人一陣熱血沸騰之後,就把那則啟事拋到九霄雲外。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園藝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熱情的應徵信和100 粒“純白金盞花”的種子。當天,這件事就不脛而走,引起軒然大波。

寄種子的原來是一個年已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花人。當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則啟事後,便怦然心動。她不顧八個兒女的一致反對,義無反顧地幹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種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後,金盞花開了,她從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選了一朵顏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次年,她又把它們種下去。然後,再從這些花中挑選出顏色更淡的花的種子栽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在我們今天都知道的那個20年後的一天,她在那片段預告園中看到一朵金盞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並非類似白色,而是如銀如雪的白。一個連專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在一個不懂遺傳學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這是奇蹟嗎?

當年曾經那么普通的一粒種子啊,也許誰的手都曾捧過。捧過那樣一粒再普通不過的種子,只是少了一份對希望之花的堅持與捍衛,少了一份以心為圃、以血為泉的培植與澆灌,才使你的生命錯過了一次最美麗的花期。

——種在心裡,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種子,也能長出奇蹟!

6、常識的判斷

著名物理學家費米在美國紐約教書時經常給他的學生做一項實驗。他在上第一堂課時會提問:“我要你們估計一下在紐約市有多少鋼琴調音師。”他要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極其簡單:紐約市有1000 萬人口,大約每30戶有一架鋼琴,平均每戶3個人,因此大約有10萬架鋼琴。在紐約這樣的惡劣氣候下,一架鋼琴能維持音質和諧的時間估計為3年,這就表明每天有100 台鋼琴需要調音。假定每個調音師一天可調2架鋼琴,那就需要50個調音師。接著,費米又會讓他的學生去查電話簿,去驗證鋼琴調音師的確切數字。結果發現,所估計的數量級被證明是正確的。這就是我認為應該鼓勵的具備常識判斷能力的教育。

經常有人本身不具備實際知識,卻宣稱他的數學模型揭開了某經濟問題背後的法則,但經過15分鐘的討論後,他的整個理論框架就崩潰了。

7、智慧的聲音

你的智慧和體力要賣給出價最高的人,但永遠不要給自己的靈魂和人格出價。

——一位母親對即將踏入社會的兒子的忠告

一個人的廉恥要看他肯出賣些什麼。一個社會的淪落,只要看看傳媒在出賣些什麼便知道了。

——香港作家張小嫻批評報紙沒有同情心

大海的母親是小溪。

——在一次作文大賽中,一位中學生的妙喻讓一位老作家讚不絕口

海爾離垮台永遠只有一天。

——海爾總裁張瑞敏20個經營觀中的一條。知恥而後勇,知危而猛進。企業如此,個人如此,民族亦如此

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每個月收入的數字。

——財經教授柏寶·薛佛在其新作里表示每個人的思考方向的正確與否能決定他一生收入的高低

8、原來這么簡單

有個年輕人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有毛病的腳踏車,年輕人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後來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年輕人被挖到那位車主的公司上班。——原來要獲得機會很簡單,勤勞一點就可以了。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好漂亮。”母親問:“為什麼?”小孩說:“因為媽媽今天一天都沒有生氣。”——原來要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要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樣會長得很好的。”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就可以了。

住在田邊的青蛙對住在路邊的青蛙說:“你這裡太危險,搬來跟我住吧!”路邊的青蛙說:“我已經習慣了,懶得搬了。”幾天后,田邊的青蛙去探望路邊的青蛙,卻發現它已被車子壓死了。——原來掌握命運的方法很簡單,遠離懶惰就可以了。

有幾個小孩都很想成為一位智者的學生,智者給他們一人一個燭台,叫他們要保持光亮,結果一天兩天過去了,智者都沒來,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燭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來,大家的燭台都蒙上厚厚的灰塵,只有一個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小孩,雖然智者沒來,他也每天都擦拭,結果這個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學生。——原來想實現理想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樂地走著,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他笑著說:“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原來快樂很簡單,不要斤斤計較就可以了。

9、快點“站起來”

在一次促銷會上,美國某公司的經理請與會者站起來,看看自己的座椅下有什麼東西。結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座椅下發現了錢,最少的撿到一枚硬幣,最多的有人拿到100 美元。這位經理說:“這些錢全歸你們了,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沒有人能夠猜出這是為什麼。最後經理一字一頓地道出了箇中緣由。

他說,我不過想告訴你們一個最容易被大家忽視甚至忘掉的道理:坐著不動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

這是一個多么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啊!

好的機緣絕不會親自去登門拜訪“坐著不動”的人。他們只能注定永遠與成功擦身而過,永遠徘徊於低谷之間。

10、強大的習慣

每天要用電腦,對鍵盤上的字母排列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不規則的組合?書上說,這是為了達到最快的打字速度而設計的。對此,好像很長時間還沒有一個人提出過質疑。然而其實這樣的組合是一個誤區,同時又是一個騙局。

1873 年,美國發明家克利斯托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鍵盤是按照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的。在操作中,他發現打字的速度一加快,鍵槌就容易被卡住。他的弟弟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他把常用字的鍵符分開布局,這樣每次擊鍵的時候,就不會連續擊打同一塊區域而卡死。這樣不規則的排列後,卡鍵現象果然大大減少,但打字速度減慢了。在推銷打字機的時候,克利斯托弗對客戶說,這樣的布局他們做了大量的研究,證明可以大大提高打字速度,結果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說法。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鍵面布局,認為這的確能提高打字速度。

最近看到一則資料說,國外一些數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按照目前的技術,已經解決了卡鍵問題,字母的任何一種排列都不會影響打字速度。可現在不太可能出現第二種排列的鍵盤,因為人們都習慣了。在強大的習慣面前,科學有時也會變得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