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76)

1、歷史上的豪言壯語

釋迦牟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

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宋代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熏去留肝膽兩崑崙

司馬光: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

毛澤東: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淞滬抗戰中的十九路軍:×他媽,頂硬上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朱鎔基:準備100口棺材,99口送給貪官,1口留給自己

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成功

2、影視劇中的俗套

1.聽到噩耗,手中的碗一定會掉到地上碎掉。

2.遭遇突變,傷心時衝到外面,天氣一定是打雷下暴雨。

3.一旦得了絕症,就故意把自己的男(女)朋友氣跑。

4.臨死前的話一定要說完。

5.不敲門闖進去一般會遇到兩件事,上吊和洗澡。

6.女主角或男主角一般在一部電視劇中至少洗一次澡。

7.好人躲進府中,任壞人怎么搜一般都搜不到。

8.對一句重要的話常常一下沒反應過來,之後又重讀一遍,這才大為驚訝。

9.久別重逢的關鍵時刻,電話、呼機總是不合時宜地響起來。

10.逃跑時,在山上走路時特別容易崴腳或者摔跟頭,之後就會說:“不要管我了,你們快跑。”

11.先拍鏡子裡面或湖面的倒影,之後轉到真實場景,是影視拍攝的常用手段。

12.縫衣服的下一個動作就是扎到手。

13.女人突然感到噁心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懷孕。

14.戰爭片中常見場面,地平線盡頭逐漸出現部隊。

15.表現時光飛逝一般有兩種方法:A.用字幕說明多少年後;B.主人公做一個動作(如騎馬,跑步),做著做著就突然長大了。

16.阻止敵人的最後一招是抱腿,而抱腿的結果一般都是壯烈犧牲。

17.衣服濕了,燒火烤衣服或避雨一般都會產生緋聞。

18.一陣劇烈的咳嗽後用手帕捂嘴,一般都會吐血。

19.女主角傷心的時候,跑呀跑,最後一定是抱著一棵樹開始哭。

20.壞人將好人壓倒在身下,一般都會雙手舉刀高舉過頭來作致命一擊,不過一般此時黃雀在後,最後死的還是壞人。

21.武林最厲害、最有名的武功一定是一門邪功。

22.敵眾我寡時,總會有人自願殿後,最後壯烈戰死。

23.一旦放別人走,就說:“你走,走得遠遠的,我以後不想再看見你。”

24.夫妻一起死去總要把手握在一起。

25.一開始就喜歡的後來會變成愛恨交加,一開始不太喜歡的反而有可能終成眷屬。

26.凡是不知該不該說的話肯定是要說出來的。

27.電視劇中有釣魚的鏡頭,一般都是兩個人在談話,但談話結束時肯定會釣上一條魚。

28.所謂最後一次,以後洗手不乾,一定會出事。

29.想偷偷溜走時總是碰到一個帶響的東西。

30.惡習難改的人一旦表示要痛改前非,他就離死不遠了。

3、擦亮自己的窗子

有位婦女多年來總是嘲笑住在對面的那位婦女太懶惰:“那女人的衣服,永遠都洗不乾淨。你瞧,她晾在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

這一天,一位好友到她家來玩。她將好友領到窗前,指著對面晾出的衣服,又將那位婦女嘲笑了一番。好友透過窗子望去,那些衣服上確實斑斑點點,好像是沒有洗乾淨。噢,不對!當好友移動身子時,發現那些斑點也在動。原來不是對面的婦女衣服洗不乾淨,而是她家裡的窗子髒了。於是,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窗戶上的灰漬細細地擦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這位婦女看後,臉上頓時紅了起來。

一個人發現別人的錯誤比發現自己的錯誤容易,而錯怪別人也比檢討自己簡單。因此,我們不妨常提醒別人:“擦亮你的窗子。”而我們也更應該常常捫心自問:“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嗎?”

4、徐霞客的“游道三德”

徐霞客游亦有道,游道有三,曰“清”、“任”、“和”。此三者由晚明文壇名士陳繼儒率先揭出。

清者,指不假公事之便,不費國帑之積,不仰仗官府勢力,不乞求鄉紳金錢,自籌盤纏,純屬私人行為,與官方無關,也與民間商貿、宗教活動無涉。任者,指純任個人性情、興趣、愛好、意志,“自適吾意”,不畏艱難險阻,將生死置之度外,任性而游。和者,指與社會人群、天地萬物保持和諧親密關係。霞客遠遊,尊重各地風土人情,入鄉隨俗,入鄉問俗,不論紳士之賢良,抑或庶民之貧賤,皆待以友善,待少數民族尤其謙謹,曾與雲南納西族尊長木公結下深交,傳為民族友誼佳話。霞客嗜山水如命,愛護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賞悅天地間一切靈奇之物、自然生命。所到之處,漁樵安寧,猿鳥不驚。

清、任、和,游道三德,是徐霞客旅遊之特色,明代後期旅遊文化之新精神新觀念,今宜發揚廣大。

5、名嘴名言佳句

在中央電視台黃金廣告招標會上,也許是為了討好觀眾,某“央視名嘴”為證明中央台的魅力有多大,進行了一番自嘲,“一條狗拉到中央台連播30天自然成為一條名狗,我不過是那條狗而已。”此話一出,廣告商們笑得合不攏嘴。而筆者卻以為,如果是私下開玩笑這么說,尚可原諒,而在公開場合,如此“自嘲”極為不妥。中央電視台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媒體,在全國收視率最高,受萬眾青睞。而央視的主持人作為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形象招牌,一言一行更要格外注意。

6、克里克的謝絕

美國化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就為自己擬訂了一份通用的謝絕書:“對您的來函表示感謝,但十分遺憾,他不能應您的盛情邀請而:給您簽名,贈送相片,接受採訪,發表廣播講話,在電視中露面,赴宴和講話,充當證人,閱讀您的文稿,作一次報告,參加會議,擔任主席,充當編輯,接受名譽學位,等等。”

克里克的種種謝絕,顯然少了不少“人情味”。但他認為,一個人出了名之後,與平時沒有什麼兩樣,不應受到太多的追捧,熱衷於不必要的社交和應酬,因為這樣會耗費好多的時間。

不一定要效法克里克的謝絕書,也不在於你列出多少個“謝絕”,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勇氣:拒絕浮躁——耐得寂寞。

7、我的美國人鄰居

有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兒子的一個美國同事要去華盛頓辦事,夫婦倆帶著他們的女兒來,問我們可不可以幫他們看管半天孩子。我們當然樂意幫這個忙。看管並不難,就讓她跟孫女兒一起玩罷了。渴了她有自帶的飲料,餓了她有自備的點心;孫女兒多了個伴玩得更開心,我們也更省心。

傍晚那對美國夫婦來領女兒,同時塞給我們75美元,說是酬金。我們說幫看一下孩子,沒什麼大不了的,怎么說都不收。那對美國人好像很尷尬,又加了25美元換成一張面值100元的美鈔,口裡咕嚕著我們聽不懂的話,把錢放在桌子上就拉著女兒告辭而去。我們一怔,回過神來,我馬上讓我愛人拿著錢追出去硬塞進他們已發動的汽車車廂里。

晚上,在實驗室加班的兒子兒媳回來,說那美國同事給他們打了電話,表示很不明白我們為什麼拒收酬金,說按照家務工酬每小時15元至20元的規定,他們已加到每小時最高的20元了,要兒子向我們解釋這是有法可依的。兒子跟他解釋,中國人幫朋友辦事是不講報酬的。他很不以為然地說:你們中國人怎么能這樣輕視自己的勞動價值呢?我還以為你爸媽嫌錢少呢!

第二天,他又把錢送來了,不過不是100元而是75元。也許他知道我們拒絕收費只是出於客氣而不是嫌少,就仍按最低值補償我們的“勞動價值”。

這件事讓我看到美國人在“價值”二字上的認識,對人對己,一分一文都不含糊。

8、毛遂自薦也可上北大

據《北京青年報》11月14日報導,明年6月高中畢業的學生,毛遂自薦就可能被保送上北京大學,考察綜合素質的個人陳述則首次成了被確定為保送生人選的關鍵之一。北大保送生和自主招生錄取採取中學推薦、第三者推薦和個人申請三種方式。在新的招生政策中,三種推薦方式考生都必須進行個人陳述。考生作答題目也必須在學校公布的題目中。

例如選擇的簡述題為:1、你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是什麼?為何選擇北大?2、如果你有一年的自由時間,你會做什麼?3、給出一個最能讓我們選你的理由。4、人格的魅力形成於生活的歷練中,又常常閃現於舉手投足間。一個謙和的微笑,一個挺拔的站姿……都足以顯現你的態度和情感。你認為自己最有特色的表情(或姿勢、動作、口頭禪……)是什麼?請向素不相識的我們介紹你自己。5、請為下一年度的申請者出一個陳述話題。

9、中國星期天休息的來歷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人大量進入中國。當時,在華的外國人按照本國習慣,在星期天休息、娛樂,這就引起了國人的好奇,並漸漸產生認同心理。上海的《申報》還就此發表評論,稱“西洋諸國禮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之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繼福州船政學堂規定星期天放假之後,清政府的中央各部從1906年起開始相繼實行星期日公休制度,最先的幾個部是學部、農工商部和外務部等。原因是這幾個部都是在西風東漸的大背景下新開設的,而且與西洋各國有頻繁的商務和外交上的往來,自然也就“得風氣之先”。到1911年夏秋之交,被稱作是晚清衙門裡最傳統也最守舊的吏部與禮部,終於不得不順應潮流,“星期日亦仿照其他各部之例,停止辦公”。上行下效,“星期日”這一概念很快就在民間和社會上流行開來。

10、空間選擇規律

你是否觀察過,一條能坐5個人的公共長椅,素不相識的人會如何就坐呢?心理學家發現有下面現象:若長椅座號為ABCDE,第一個人坐時,5個座位任由他選擇,不過他的選擇是有規律的,或A或E,任選一個;第二個人來時,雖然還有四個空位可以任選,如果A位有人坐,他就決不會挨著第一個人坐,大多數要選擇E的位置,保持儘可能大的距離;第三個人來,毫無疑問,只會坐在C的位置上;至第四個人,只能在B和D的座位上任選其一;最後第五個,沒有空位,也就無法選擇了。人們一般不會任憑許多空座不去坐而硬要緊緊挨著另一個陌生人坐下,但也不會離他太遠。如果你真的緊挨著另一個人坐下,那么那個人不是急促地將身子向另一方側去,就是移到另一個座位上。

其實,如果你真的緊挨另一個人坐下,就連自己也會感到十分彆扭,或者不自在。因挑選中間的位置不僅是為了尊重別人的個人區域,同時,也是為了保持一種和諧,顯示一種“我不打擾你,咱們井水不犯河水”的心理。當然,當人數增多時,個人區域就會變得很小,這樣,即使每個人都緊緊地挨著陌生人坐下,也談不上彆扭或不自在的感覺。這就是一種無聲的空間選擇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