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70)

1、牛頓為何終止科學探索

牛頓雖然在科學探索領域裡成果豐碩,但在他從事科學探索的漫長歲月里,經濟收入卻一直很不寬裕。1692 年,50歲的牛頓被富裕的物質生活所吸引,決定拋棄科學探索的艱辛生活,尋找一個能夠帶來更多經濟收入的職位。訊息傳出,人們紛紛為牛頓推薦去處。開始有人推薦他去擔任倫敦查特蒙斯公立學校校長,但當牛頓問清這個職位的月薪不夠高時,便辭掉了這個職位。1696 年,好心的哈利發克斯爵士推薦牛頓去當英國皇家造幣廠督辦,這個職位的年薪可觀,牛頓欣然同意遷居倫敦,當上了皇家造幣廠的督辦。從此,牛頓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貨幣鑄造之中,因而整日為此奔忙,使得他無法繼續擔任劍橋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不得不於1701 年辭去了劍橋大學教授職務,退出了三一學院。這樣,就使得牛頓後半生生活發生了巨變:即從清貧之境變成了富裕之境。生活道路的如此巨變,導致了牛頓科學探索道路的閉塞,使其科學探索工作徹底中止了下來。

2、不要在冬天裡砍樹

記得那年冬天,父親想弄些柴禾。他找到了一棵枯樹,就把它鋸了下來。到了春天,他驚奇地發現,樹樁上又萌發了一圈新綠的嫩芽。於是,他說:“我真以為這樹已經死了,冬天裡樹葉掉得淨光,而且光禿禿的樹枝也不斷地往下落,好像一點活力都沒有了。但現在我才知道,它確實是活著的!”他看著我,接著說:“孩子,不要忘了這個教訓。決不要在冬天裡砍樹。決不要在悶悶不樂時得出消極的結論。更不要情緒很壞時,做出重大的決定。耐心地等著吧,冬天會過去,春天還會再來。”

3、卓別林的風範

一次,美國幽默表演大師卓別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熱心觀眾忽然提醒他:“大師,你的上衣紐扣忘了扣了。”

卓別林一怔,連忙表示感謝,並很快將上衣紐扣系好。當他走到這位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復又解開。

這一幕為前來採訪的記者見到了,他很是不解,

問:“為什麼呢?”

卓別林回答:“我要扮演的是一位長途跋涉者,鬆開紐扣更能體現其辛苦、勞頓,給觀眾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

記者更困惑了:“剛才你為何不直接告訴那位觀眾呢?”

“不!”卓別林加重了語氣,“指出觀眾的誤解,有的是時間。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以一顆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善意,並在態度上給予回報!”記者肅然。

問問自己吧,當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是指出別人的誤解,還是虔誠去感謝?

4、袋鼠與籠子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 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5、秀才買柴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告訴秀才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柴外表是乾的,裡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少,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6、奇蹟

這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的真實故事。當時,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在廠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經提升到99.9%,仍然還差一點點。軍方要求產品的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對此,廠商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再改進,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接近完美。他們一再強調,任何產品也不可能達到絕對100%的合格,除非出現奇蹟。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著每一千個傘兵中,會有一個人因為跳傘而送命。後來,軍方改變檢查質量的方法,決定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跳下。這個方法實施後,奇蹟出現了:不合格率立刻變成了零。

7、三個篩子

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訊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訊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三個篩子哪三個篩子”那個人不解地問。

“第一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訊息,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現在你再用第二個篩子去審查。你要告訴我的訊息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

那人躊躇地說:“不,剛好相反……”

哲人又打斷了他的話:“那么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我再問你,使你如此激動的訊息是重要的嗎”

“並不重要。”那個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訊息,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別說了吧如此,那個訊息便不會困擾你我了。”

8、接受的自尊

80多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沃爾遜小鎮,湧來了一群飢餓的難民。當鎮長傑克遜先生髮送食品時,許多難民迅速拿到分到的食物吞嚼起來……這其中,有一個年輕人例外,他對鎮長說:“鎮長,你送給我這么多好吃的,我能為你幹些什麼嗎?”

傑克遜笑了:“我給你們食物,並不是尋求什麼回報,我只不過給你們提供一些幫助而已,並不需要你們乾什麼。”那位年輕人聽了,並沒有領情,“如果沒有活兒給我乾的話,我不會接受你的食物,真的,我總得為你乾點什麼呀!”

傑克遜覺得這位年輕人很不一般。可是,又沒有什麼讓他乾,傑克遜只好蹲下來,讓年輕人給他捶背。後來,年輕人被留了下來,傑克遜鎮長把女兒也嫁給了他。20年後,這位年輕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哈默的成功,固然有許多因素,但他那種拒絕不勞而獲的做法,卻為他贏得了寶貴的自尊。而自尊卻是成就事業的基石。

9、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在這個家庭中,最多時有40多個僕人:轎夫、廚子、奶媽、丫環、馬夫……被喚作“四少爺”的巴金,卻最願意與僕人們在一起。轎夫老周,是巴金一生中最敬重、最不能忘懷的人之一。老周很瘦弱,兒子死在戰場上,老婆跟人跑了,孤零零地一個人住在馬房裡。巴金常去那兒,躺在老周的煙燈旁,聽他講故事。

講完後,老周總要“教育”他:“要好好地做人,對人要真實,不管別人待你怎樣,自己總不要走錯腳步。自己不要騙人,不要虧待人,不要占別人的便宜。”

馬房後有一個轎夫們的廚房。他們做飯時,巴金就去幫他們燒火。坐在灶前的一塊石頭上,巴金不停地把柴放進去,結果常常把火弄滅了。這時,老周就把他拉開,用鉗子往灶膛里捅幾下,火又“蹭”地冒了起來。放下鉗子,老周告訴巴金:“你要記住: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巴金後來曾經多次想過,是什麼原因使老周在那樣惡劣的境遇下,還能說出這些不凡的道理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次我與巴金聊天,他很悲哀,說自己這輩子沒做什麼,現在又成為大家的包袱。我安慰他,說他的那些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巴金卻哀哀地說:“我的幾百萬字作品,還不及老周的八個字。”老周的八個字就是:“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可見,巴金不僅記住了這八個字,而且深深地把它們刻在心扉上,融化在血液中。

10、偽善

李敖對金庸與三毛的偽善,頗不以為然。有一年,金庸得閒到李敖家一敘。李敖對金庸說:“胡適之說武俠小說‘下流’,我有同感。我是不看武俠的,以我所受的理智訓練、認知訓練、文學訓練、史學訓練,我是無法接受這種荒謬的內容的,雖然我知道你在這方面有著空前的大成績,並且發了大財。”當時,金庸表現出極好的君子風度,他先以他那常有的微笑,回應了李敖的嚴詞批評。之後,便很謙虛地向李敖解釋他的觀點,說自他兒子去世後,他便開始精研佛學,甚至已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了。

李敖依舊口中無“德”,他對金庸說:“佛經上所講,無不以捨棄財產為要件。所謂‘舍離一切,而無染著;隨求給施,無所吝惜。’你有這么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釋你的財產呢?”金庸雖然感到很窘,但仍沒失他的人前君子風度。但金庸一回到香港,便在自己辦的報紙上大肆誹謗李敖。這種“當面笑,背後刀”的拳法,似乎有悖俠客之道。

那么,三毛又怎么偽善了呢?在一次飯局上,李敖與三毛坐在了一起。三毛對李敖說:“我非要去非洲沙漠不可,那裡有許多黃沙中的黑人需要我的幫助。”口無遮攔的李敖當面就戳穿了三毛的偽善:“你說你幫助黃沙中的黑人,你為什麼不幫助……中的黃人?你自己的同胞,更需要你的幫助啊!捨近求遠,去親而就疏,這可有點不對勁吧?”當了許多人的面,三毛窘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