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184)

1、詩無定解

李商隱《錦瑟》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解者不知其數,朱彝尊說是“悼亡詩”:瑟本25弦,斷而為50弦,故說“無端”,取弦斷之意。“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25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玉也。何焯又說是“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莊生”句說付之夢寐,“望帝”句說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說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蘇軾另有見解,說是詠錦瑟之聲。錦瑟,“其聲也,適、怨、清、和”。“莊生”句,適也;“望帝”句,怨也;“滄海”句,清也;“藍田”句,和也。看來三者各能自圓其說,均不失為一家之言。

順便一說,寫作者常吃這“無定解”的虧。蘇東坡的詩當年曾被解為“毀謗君父”,冤成“烏台詩案”。元稹寫《鶯鶯傳》,不料研究者都竭力從虛構的故事中去尋找作者真身,將故事與史實、年譜之類一一對照,小說變成自傳,“張生即元稹”便演成鐵案。包括魯迅與陳寅恪兩位大師在內均對此確認不疑。唯楊絳先生在《關於小說》中說了公道話。看來,陶淵明主張讀書“不求甚解”,確有其道理在。

2、寶貴的人生經驗

(1)不要無根據批評別人,因為那樣有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後果。

(2)常常想到自己的福氣。

(3)常讚美,常給他人重要感,但必須是真誠的,無企圖的。

(4)你可以失敗,但不要忘記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5)要對規定了如指掌,這樣你才知道如何突破。

(6)不要讓細微爭執傷害到珍貴的友誼。

(7)承認自己的錯誤,進而會道歉的人最能贏得尊敬。

(8)每天有一段獨處時光。

(9)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潛力的人。

(10)學會克服憂慮與壓力,否則如何在這變化快速的社會存活?

(11)重要的事先做。

(12)態度積極,充滿熱忱———年輕人剛進入社會可能以為專業能力最重要,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你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13)熱情地接受改變,但不要放棄你的價值觀。

(14)學會溝通。記住,聽比說還重要,怎么說比說什麼重要。

(15)每年去一個你從未去過的地方。

(16)重視家庭生活———幸福的家庭是人生的基石。

(17)沉默有時是最好的回答。

(18)終身學習,永不懈怠。

(19)有時候得不到你想要的,反而是一種福氣。有多少企業家沒有考取當年理想中的大學;有多少成功的人沒有出國留學。

3、白求恩的遺囑

親愛的聶司令員:

今天我感覺非常不好……也許我會和你們永別了!請你給蒂姆·布克(時任加拿大共產黨書記——作者注)寫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倫多城威靈頓街第十號門牌。

用同樣的內容寫給國際援華委員會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聯盟會。

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十分快樂,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夠多做貢獻。

也寫信給白勞德(時任美國共產黨總書記——作者注)並寄上一把日本指揮刀和一把中國大砍刀,報告他我在這邊的工作情形。

這些信可以用中文寫成,寄到那邊去翻譯。

把我的相片、日記、檔案和軍區故事片等一概寄回那邊去,由蒂姆·布克分散,並告訴他有一個電影的片子將要完成。

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在一個箱子裡,用林賽先生送給我的那18美金作寄費。這個箱子必須很堅固,用皮帶捆住鎖好,再外加三條繩子保險。

將我永不變更的友愛送給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同志們。

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的離婚妻子(蒙特婁的弗朗西斯·坎貝爾夫人)撥一筆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給也可以。在那裡我(對她)應負的責任很重,決不可以因為沒有錢而把她遺棄了。向她說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時也告訴她,我曾經是很快樂的。

兩張行軍床,你和聶夫人留下吧,兩雙英國皮鞋也給你穿了。

馬靴和馬褲給冀中的呂司令。

賀龍將軍也要給他一些紀念品。

給葉部長兩個箱子,游副部長18種器械,杜醫生可以拿15種,衛生學校的江校長讓他任意挑選兩種物品作紀念吧!

打字機和鬆緊繃帶給郎同志。

手錶和蚊帳給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送給董(越千)同志,算作我對他和他的夫人、孩子們的新年禮物!文學的書籍也給他。給我的小鬼和馬夫每人一床毯子,並另送小鬼一雙日本皮鞋。照相機給沙飛,貯水池等給攝影隊。

醫學的書籍和小鬧鐘給衛生學校。

每年要買250磅奎寧和300磅鐵劑,專為治療患瘧疾者和貧血病患者。千萬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帶去購買藥品,因為那邊的價錢要比滬、港貴兩倍。

最近兩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日子,感覺遺憾的就是稍嫌孤悶一點。同時,這裡的同志,對我的談話還嫌不夠。

我不能再寫下去了。

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其餘千百萬親愛的同志。

諾爾曼·白求恩

4、天使之吻

26歲那年,王洛賓離開了北平,雲遊到青海湖,在那裡遇到了17歲的卓瑪。他和卓瑪只相處了3天,但那是奇異瑰麗的3天。卓瑪用鞭子輕輕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馬遠去,他就痴望著天邊那一團火苗似的紅裙,腦際閃過美輪美奐的鏇律。卓瑪輕輕的一鞭,抽出了一支世界名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王洛賓遭遇牢獄之災時,仰望厚牆上的鐵窗生出絕望之情,拋一根繩子挽一個活結,就要走向另一個世界時,一聲悠揚的牧歌悠然飄進鐵窗,他分明看到了鐵窗外的藍天白雲紅日,嗅到了原野上的草之芬芳花之馨香。於是,他三下兩下扯掉了死神遞過來的牽引之繩。音樂,民間音樂是他生命的守護神,我們至今都不知道這是哪一位牧民的哪一首無名的歌,又一回輕輕抽在了王洛賓的心頭。

這一鞭,為我們抽回了一個偉大音樂家的生命,和卓瑪的那一鞭一樣地美妙。

德國音樂家福爾德斯,中學時在舞台上演奏《月光曲》,由於緊張,彈錯了幾個音符。演出結束後,他心裡異常不安。這時,著名音樂家馮·薩爾走上台,出人意料地在他的額上輕輕一吻,說:“你的演奏太好了。記住,我和你這般年紀時,是大音樂家李斯特的學生,我在一次演奏後,他也是在我的額上輕輕一吻,對我說,他的這個吻是貝多芬給的。原來,李斯特也是在第一次演奏後,貝多芬這樣吻了他並對他說,你演奏得太好了。”馮·薩爾說:“這個吻是大師的遺產,我今天交給你。”

成為著名音樂家後的福爾德斯,回憶起這件事感慨萬千:“讚揚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黑夜的蠟燭,是神奇的魔術,有力而誘人。”

有一種非常美麗的蝴蝶,叫天使之吻。因為它喜歡落在人的頭頂,輕吻一下立即離開,然後向燦爛的陽光飛去,仿佛要向住在天堂里的上帝報告:我愛上了某某,我悄悄地吻了他。

詩人們用“天使之吻”來比喻意外之愛,學者則用所謂的“蝴蝶效應”來比喻因果關係的複雜性。說的是南美洲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沿著因果關係的鏈條發展,最終會引起北半球的一場風暴。

在我們的一生中,真的會得到冥冥中的意外之愛,渾沌中的意外之美,不期中的意外之感動。

那我們怎么辦?怎么感恩怎么回報呢?《聖經》早就告訴了我們:“一定不要忽略對陌生人的接待,因為由此會在意外中接待到天使。”

5、有年歲有關嗎

杜拉斯三十來歲寫出《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與龔古爾獎失之交臂。到七十歲寫出《情人》。這是同一個素材,夢回縈繞在她心中幾十年。如果那時就評上獎了呢?那時就讓她以一個小說家的身份大大出了名,還會有《情人》這樣獨一無二,精彩絕倫的書嗎?《情人》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淒涼的愛情故事,它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女人怎樣充滿激情地去愛生活卻不能愛,怎樣幾十年如一日地處於孤獨絕望中以寫作來維持生命。“而那些自殺的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寫作這回事”,杜拉斯這樣說。曾經有杜迷認為杜拉斯最好的小說是《琴聲如訴》,而非《情人》。我以為,前者是一位作家寫的一時的故事,而後者是一個女人寫的一生的感受。

區別就在這裡。

天才如張愛玲,三十歲前就寫出了驚世之作,真真應了她自己的話,出名趁早。然而以後呢?無論她怎樣努力也是沒有用了。知道自己是在身不由己地滑下去,滑下去,高傲自尊的她,只有與世隔絕,不聽也不說。聽什麼呢?當年是如何如何地祟拜你?說什麼?當年是如何如何寫作?當年,當年,當年是一束有毒的花,天天吸著,就是自殺。

7、夢筆生花

做夢人人都會,自然,夢見的東西也因人而異,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近來偶翻史書,發現歷史上幾個在文學上頗有建樹的名人居然都先後夢到了筆,而且還成了某種預兆,頗為有趣。

詩仙李白少年時,在一個夏季的夜晚,到院子裡乘涼,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並做起夢來。在朦朧的夢鄉中,李白看見一朵朵鮮花正在自己所用的一支支毛筆頭上燦爛地綻放,煞是奪目,一張張白紙也自動地飄到他眼前。李白高興極了,順手拿起了紙和筆,頓時才思如潮,走筆成詩,許多詩篇一蹴而就,不一會兒便寫下了佳作無數。當他一覺醒來,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做了一場夢而已,但自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拾,顯示出了卓爾不群的曠世才華,揮舞著一支支生花之“夢筆”,以生動、明淨、華美、自然的語言風格,譜寫出瑰麗絢爛的詩篇。他一生作詩千首,皆雄奇豪邁而又自然奔放,想像豐富而又形象鮮明,感情誠摯深切,意境優美動人,閃耀著浪漫主義的藝術光輝,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所以他的許多詩歌廣為傳頌,並流傳到今,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名句,世人更是耳熟能詳。可以說,李白的詩作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學中一顆璀燦的明珠,使得他不僅在中國的文學史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被世人譽為詩仙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這多少得益於那生花的“夢筆”吧!

而早於李白二百多年的南朝的江淹也夢到筆,而且還兩次夢到筆,但兩次夢筆卻也給他帶來截然不同的遭遇。江淹年輕時家裡很窮,連紙和筆都買不起,而正因為此,使得他更加刻苦好學,發憤用功。同樣是在少年時,江淹夢見了一個名叫郭璞的人,送給他一支五色彩筆,此後他寫作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腦中常常會冒出絕妙的佳句。他當時寫成的許多詩文情感細膩、絢麗多彩,其中以《別賦》、《恨賦》等聞名於世,猶以《別賦》的首句“黯然銷魂者熚ū鴝已矣牎 最能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在當時有極高的評價,他也成為了南朝鼎鼎有名的文學家。後來,江淹年紀大了以後,有一次在冶亭中睡午覺,又一次夢見郭璞,他對江淹說:“文通(江淹字)兄,我的一支五彩筆送給你已經很久了,現在我自己想用,請你還給我吧!”江淹聽了,順從地從懷裡取出一支五彩筆還給了郭璞。而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提起筆來沉思吟喔了很久,依然寫不出一個字來,好不容易靈感來了,詩詞是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幾乎一無可取,最終再也沒有什麼好的詩文面世,所謂江郎才盡。夢筆來復去,而結果是文思盛與竭,這確實頗有戲劇性。

夢筆似乎總是賦予人以才華,使人文思超群,但也有例外,比李白、江淹兩人更早的東晉的王珣也曾夢到筆,而且是如椽的大筆,但與文才無補,卻是另有一種預示,別有一番味道。王珣是東晉名相王導的孫子,他年輕有為,才思敏捷,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多歲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桓溫帶兵出征的時候,便把軍中的往來文書等事務全部委託給王珣,由於他處理得當,頗得桓溫的器重,這樣他的職務也不斷得到升遷,最後升為給事黃門侍郎。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九月的一天晚上,王珣在家裡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將一支像屋上椽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第二天醒來後,他有預感似地對家人說:“我夢見了如椽的大筆,看來又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果不其然,事情巧得很,就在當天上午,宮中便傳出了孝武帝暴死的噩耗,由於王珣才名冠世,朝廷的哀策、訃告及孝武帝的謚議等,就全部由他受命起草。這種殊榮,在晉朝歷史上是很少見的,果然是大手筆的事情!

8、哈佛醫生這樣做手術

據《新民周報》第49期報導,以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院心胸外科專家斯坦利教授領銜的手術小組,受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之邀,近日在該院為國內8位病人開展從診斷、分析、手術直至術後康復的全套醫療服務,中方醫護人員全程跟蹤觀摩。醫生近乎頑固的刻板和追求極致的細緻,給中國醫生帶來的不只是“震驚”和“汗顏”,更是警醒。

手術前,洋醫生會準備一份科學、規範、合理的“流程圖”,其中包括麻醉流程、手術流程、ICU(重症監護)流程等等,流程一旦確定,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嚴格執行,將操作的每一個環節變成自己的“習慣”,不允許因為個人的固有習慣增添任何多餘的環節。哈佛專家規定,術中為麻醉、氣道所準備的藥物、器械,都須在術前按嚴格的規範擺在固定位置,須“手到擒來”。

國內醫院在進行手術時,監護儀往往只有一個顯示屏,由麻醉師負責監測,手術中,對病人的生命體徵狀況的掌握,需由主刀醫生不斷詢問麻醉師。但“老外”強調執行手術流程規範必須一板一眼,監護儀不僅要有主顯示屏,還要有副顯示屏,主顯示屏由麻醉師掌管,而主刀醫生通過副顯示屏可實時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狀況。這個被國內醫院“精簡”了的小問題被手術室解決後,哈佛團隊才上了手術台。

一位觀摩過手術的中方醫生說,“我感覺非常慚愧”,在哈佛專家看來“常規”的流程,在國內醫學界卻並不“常規”。在手術前,對所有可能需用的藥物和器械,我們往往沒能做好最充分的預備。時常等到意外發生時,才“臨時抱佛腳”,其實,“老外”對流程規範近乎“僵化”的執行,是手術成功的根本保證。

為保證病人在麻醉前、中、後各階段生命體徵的穩定,避免患者血壓波動,他們術前提出了一系列極其嚴格的要求。譬如,通常國內在術中要求患者收縮壓保持在-140毫米汞柱即可,但哈佛專家卻要求患者血壓必須始終穩定在毫米汞柱水平上,因為唯此才能使手術危險降到最低。

在華山醫院短短的十多天裡,哈佛專家們每天清晨6時許即進入手術室,晚上6時等手術病人各項生命體徵穩定後才放心離開。而從患者離開病區到患者安全送入監護室的全過程,手術主刀醫生都親自搬動和護送,其高度負責的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精神,讓人難以挑剔。

同時,哈佛團隊的不少工作細節令國內同行十分驚訝並深受感動。剛到上海,哈佛專家便在第一時間趕赴華山醫院看望患者,了解自己手術對象的病情;麻醉用的針管通常又粗又大,為了避免患者的痛楚,他們改用耗時費力的細管注射;胸腔術後,患者傷口會有巨痛,特別是咳嗽時疼痛更甚,為此他們特意帶來了紅色心形“防咳墊”送給病人。這種細微處見真情的醫學人道主義,在國內多數醫院還是欠缺的。

9、拿破崙的玫瑰花誓言

1797年3月,拿破崙在盧森堡第一國立國小演講時,瀟灑地把一束價值3路易的玫瑰花送給該校的校長,並且說了這樣一番話:“為了答謝貴校對我、尤其是對我夫人約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僅今天呈獻上一束玫瑰花,並且在未來的日子裡,只要我們法蘭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將派人送給貴校一束價值相等的玫瑰花,作為法蘭西與盧森堡友誼的象徵。”後來,拿破崙窮於應付連綿的戰爭和此起彼伏的政治事件,並最終因失敗而被流放到聖赫勒那島,自然也把對盧森堡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

誰都不曾料到,1984年底,盧森堡人竟舊事重提,向法國政府提出這“贈送玫瑰花”的諾言,並且要求索賠。他們要求法國政府:一、要么從1798年起,用3個路易作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複利計息全部清償;二、要么在法國各大報刊上公開承認拿破崙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法國政府當然不想有損拿破崙的聲譽,但電腦算出來的數字讓他們驚呆了:原本3路易的許諾,至今本息已高達1375596法郎。

拿破崙至死也沒想到,自己一時“即興”言辭會給法蘭西帶來這樣的尷尬。但是,這也正說明了一個道理:許諾只在一瞬,踐約需要永遠——無論是凡人還是偉人。

10、彼得原理

印度一家電腦軟體公司一度因為市場競爭激烈、效益不好而瀕臨破產的境地,正在這時,公司的一名電腦程式員開發出一個新的軟體作業系統,投入市場後大受歡迎,銷售火爆,使得公司起死回生,並逐步走上正軌。為了嘉獎這名程式設計師為公司作出的重大貢獻,總經理建議將他晉升為部門經理。沒想到這位程式設計師一口回絕:“我學的是程式設計,不諳於人事管理,如果您提升我的話,我只會浪費大家的時間而一事無成。噢,我手頭還有一個程式要做,我可以走了嗎?”說罷匆匆而去。這位電腦程式員後來締造了自己的軟體王國,他就是現今世界著名軟體公司——切斯尼公司的總裁達伯茲。

時下,許多單位都把崗位晉升作為對職工的主要獎勵方式,而員工們對晉升提拔也都趨之若鶩。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對此現象,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也被通俗地稱為“向上爬”原理。而一旦相當一部分人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上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如何對這種在許多領導者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管理理念加以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選聘機制,客觀評價職工的能力和水平,將職工安排到可以勝任的崗位,成為管理學上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