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86)

1、無知者無畏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兩道數學題。

青年很有數學天賦,正常情況下,他總是在兩個小時內完成這項特殊作業。

“咦,怎么今天導師給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邊打開寫著題目的紙,一邊咕噥著。他也沒多想,就做了起來。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沒有在意,像做前兩道題一樣開始做起來。然而,做著做著,青年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得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麼幫助。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著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終於,當視窗露出一絲亮色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2000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題,昨天給你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道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2000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做得更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

2、捷徑與彎路

美國的哈佛大學要在中國招一名學生,這名學生的所有費用由美國政府全額提供。考試結束了,有30名學生成為候選人。

考試結束後的第10天,是面試的日子。30名學生及其家長雲集上海的錦江飯店等待面試。當主考官勞倫斯·金出現在飯店的大廳時,一下子被圍了起來,他們用流利的英語向他問候,有的甚至還迫不及待地向他作自我介紹。這時,只有一名學生,不知是站起來晚了,還是什麼別的原因,總之,沒來得及圍上去。

正當他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時,他看到勞倫斯·金的夫人被冷落一旁,於是就走向前去和她打招呼。他沒有作自我介紹,也沒有打聽面試的內容,而是問她對上海的感覺。就在勞倫斯·金被圍得水泄不通,不知如何招架的時候,他們兩人在大廳的一角,卻聊得非常投機。

這名學生在30名候選人中,成績不是最好的,可是,最後他被勞倫斯·金選中了。這件事在中國曾經引起不小的震動。有的說,他太幸運了,有的說,他太有計謀了,還有的說,勞倫斯·金簡直是個傀儡。然而,不論世人如何看待這件事,在這個世界上有這么一種現象,誰都無法否認和忽視,那就是:當捷徑上人滿為患的時候,不妨繞點彎路,這樣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3、上帝本沒有光環

1961年4月12日,當加加林在太空飛完了108分鐘,按下“25”那個神秘密碼以後,東方——1號飛船降至700米高空,隨之,加加林跳傘平安地落回了地球。這個25歲的矮個兒上尉,代表人類圓滿地完成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次飛行!

幾分鐘後,訊息在全球炸開。世界各大電台、報紙競相報導這位一夜升空的超級明星。接著,他與火箭之父科羅廖夫並肩坐在了一起,與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雪夫握手、交談,與政要、名人擁抱舉杯,大小勳章掛滿胸前,軍銜從上尉升至少校,接著成了茹科夫斯基軍事學院學子,然後又進了高等軍事學院研究生院學習,連他的微笑也有了傳奇色彩,向後梳的頭髮也成了迷人的時尚。他走到哪裡都有人硬要與他交朋友,無論到哪裡都有盛宴款待。

以前,他認為赫魯雪夫簡直是神,到這時候,他發現是神的還有他,尤里·加加林!

於是,他常常無視法規,駕著國家贈送給他的伏爾加小轎車在街道上飛奔,甚至因為喜歡上了一位護士而不顧影響地從大樓視窗飛身跳下。

有一天,他又闖紅燈了,這一回他的伏爾加撞翻了另一輛汽車,兩輛車毀得不成樣子,幸好他和另一位司機都只受了點輕傷。趕到出事地點的警察自然一眼就認出了加加林,連忙舉手行禮,衝著他笑,並當即保證“追究肇事者的責任”。邊上,那位受害的退休長者雖然受了傷,但見面前立著的是加加林,也賠起了笑臉。隨後,警察攔下一輛過路汽車,囑咐司機將加加林安全送到目的地,下一步,準備將全部責任記在老人身上。

加加林坐上了車子,但老人的苦笑和傷勢在他的腦海中已驅趕不去,讓他無法不想的是:原來,英雄也有致命的時候,也會讓執法者顛倒黑白,深愛也可能讓一位退休長者違心頂罪。這一刻,加加林的淳樸本性復甦了,他讓司機迅速開回出事地點,在警察和老人面前誠懇地認錯,幫助老人修好了汽車,並承擔了全部費用。

光環本來連上帝也沒有,都是周圍人特別是好心人加上去的。光環加足了,再平凡的人也可能成為上帝;但只要去了光環,上帝也會發現他與凡人沒有兩樣。

所以,不要輕易揮霍別人加在你頭上的光環,否則,你會發現,當光環完全消失的時候,你的人生意義與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

4、樂觀的高度

一個美國女孩一雙眼睛意外受了重傷,她只有從左眼角的小縫才能看到東西,即使要看書,也必須把書拿近,並緊縮眼睛的肌肉,使眼球儘量靠近左邊。上學讀書時,她只能把大鉛字的書拿近自己的眼睛,睫毛常常碰到書本。

小時候,她喜歡和附近的孩子玩跳房子,卻看不見記號,直到把自己遊玩的每一個角落都清楚地記清為止。這樣,即使在賽跑,她也沒有輸過。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後來她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的文學學士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兩個學位。

她曾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叫捷因巴雷的鄉村教過書,後來又成為奧加斯達·卡雷基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在這13年間,她除了教書外,也在婦女俱樂部演講關於各種書籍及作者,並客串電台談話節目。更為重要的是,她的自傳體小說《我想看》轟動一時,成為暢銷的名著。她就是過了50年如同盲人的日子的波基爾·連爾教授。

“在我心裡不斷地潛伏著是否會變成全盲的恐懼,但我以一種樂於面對的高度去面對我的人生。”連爾這樣寫道。終於,在她52歲時,經過現代醫術的診療,使她獲得了40倍於以前的視力,在她面前展開了一個更為絢麗的世界。

法國的話劇演員波爾赫德,曾風靡四大洲的戲劇舞台達50多年。當她71歲時在巴黎突然破產,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橫渡大西洋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嚴重受傷,引起了靜脈炎,必須把腿部切除。醫生不敢把這個決定告訴她,怕她忍受不了這個打擊。可是,波爾赫德注視著醫生,平靜地說:“既然沒有別的辦法,那就這么辦吧。”

手術那天,她在輪椅上高聲朗誦戲裡的一段台詞。有人問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醫生和護士,他們太辛苦了。”後來,波爾赫德繼續在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5、放大美好

2001年8月28日,葛倫太太的兒子——25歲的消防隊新人麥可·葛倫在紐約一家汽車鈑金廠之災中犧牲。時任紐約市長的朱利安趕赴現場,他曾在入主紐約市政府時發出誓言,只要市府有員工因公負傷,他一定立刻趕往現場。因為他認為,作為一個公僕,這是他對不幸者惟一能做的事。

葛倫太太在醫院哀痛欲絕,這起悲劇並非她那年所遭遇的惟一苦難。過去的10個月裡,她先後突然失去了父親與丈夫。而今,連她的兒子也走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滿腹哀痛的葛倫太太逐漸成為等候室里最冷靜的人。她安慰親友,勇敢地開始討論葬禮事宜。突然,有人想到一件事:葛倫太太的女兒即將在下個月出嫁。

“婚禮一定要延期,”一名親戚堅持,“不能在這種時候舉行婚禮。”

葛倫太太隨即接口:“婚禮不能延期,我們要繼續舉行婚禮。”

所有人都大為驚異。葛倫太太正深陷於人世間最悲慘的苦海——失去子女,但卻能以無比勇氣為後盾,平靜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我現在要面對兩件事:兒子的死亡以及女兒的婚禮。我決定把焦點放在婚禮。為什麼?生活中有劇苦也有極樂;我們會面對這起悲劇,但也應該以更歡愉的心情辦好這場婚禮。我兒子會希望我們這么做,而我女兒也需要我們這么做。”

隔天,在逝者靈前,葛倫太太帶著女兒走向前來參加葬禮的朱利安市長:“這孩子失去她生命中所有的男性至親,結婚當天沒有人能送她上聖壇。早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我們一家人都很景仰你。所以,我想請你幫忙:你可以帶我女兒走上紅地毯嗎?”

“榮幸之至。”朱利安告訴葛倫太太,“這是我所接受的最美好的邀約之一。”葛倫太太告訴朱利安婚禮訂於9月16日,禮拜天,地點是布魯克林的蓋瑞林海灘。

就在葛倫太太兒子的葬禮14天之後,女兒的婚禮5天之前的9月11日,朱利安在曼哈頓參加一場早餐會時驚悉世貿雙塔遇襲。朱利安以其超人的鎮定與卓越的領導力領導紐約抗爭在人類歷史上極盡苦難與哀痛的非常時日。

9月15日晚,秘書詢問朱利安市長次日是否還會參加那場婚禮。

“絕對會,這場婚禮對我的意義已更為重大。”朱利安回答。

“任何一天,我們都可能同時經歷生命極美與生命劇苦,但重點是——事實上,應該是最具有決定性的是——我們應該在一肩挑起悲劇之際,同時擁抱美好喜樂。”那幾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朱利安無數次重複葛倫太太的話。

“但2001年9月11日那天所發生的重大悲劇,究竟有什麼美好喜樂可言?”有人發問。

在“9·11”當天,以及接下來數周與數月的無數場演講、訪問與發表頌詞中,朱利安告訴了大眾這個答案,那就是:

“即使當天所發生的一切如此駭人,但我們能發現,情況其實可能會更糟。數千人死於‘9·11’恐怖攻擊,但此人數其實可能會更高;民眾當日飽受前所未見的重大驚嚇,但卻沒有爆發混亂性大逃亡;國家遭受慘無人道的攻擊,但並未屈服。”

“我們活下來了。”

“人類精神存活下來了。”

朱利安說:“是葛倫太太教我看到並放大這一點的。”

連葛倫太太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和她的一席話會如此深切地影響到一個人,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

6、財富就在你身邊

有一次,《財富》雜誌一名記者要採訪沃爾瑪,向他說:“我可以明天到你的辦公室訪問你的成功之道嗎?”沃爾瑪說:“好吧!”翌日,那記者便到他的辦公室去。但等了半個小時,還沒有看見沃爾瑪出現。記者心中當然有氣,不禁想:你以為你是誰?有幾個錢就了不起,你看不起我這個小記者,我就憑一支筆和你斗一斗……當秘書經過辦公室的時候,仍見這位記者在等,便說:“讓我找找他。”後來秘書說:“找到了,他在前面20米的零售店門外。”那記者立即去找沃爾瑪,看見他正為顧客將貨物裝箱並抬入貨車中。

一個全美國最有錢的人,居然做這些工作,真令人感動。那記者對沃爾瑪說:“你不是答應在辦公室等我嗎?”沃爾瑪說:“當然啦!我在等你到來。”記者問:“為什麼卻在這裡……”沃爾瑪答道:“我的辦公室就在街上,這是客人需要我的地方,難道是在冷氣房內嗎?”

很多人做生意,都喜歡好大喜功,他們喜歡做大事。例如國際企業家,天天往機場跑,今天是美國,明天是日本,總之,就是忙,天天要照顧的生意真不少。但這種人賺了錢嗎?他們只是做給人看,扮成功生意人而沒有錢賺。因為他們的時間浪費在旅行上了。這類生意人是電視或小說上的成功人士,不是真實的成功人士!美國有一位最出色的人壽保險推銷員,他叫費利民。他賣出的保險,是全世界最多的。但他的工作範圍,卻在家門不出20公里之內,在一個小鎮的範圍之內。這個鎮的人口在不斷地減少,但費利民先生卻做了不少生意,而且是生意最好的一位。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沃爾瑪身上。他說最大的財富在身邊25米之內,但人們卻捨近求遠,永遠離開有機會的身邊而往外求成功!沃爾瑪家庭是做零售小生意的,即是做超級市場的日用小生意,但他卻是最富有的人;反而那些做大生意的人,卻未必有錢!那位記者又跟沃爾瑪參觀,看到客人在排隊付錢,那記者說:“生意真好呀!你真成功!”但沃爾瑪卻說:“如果成功,就不要客戶排隊了。證明我們還有改良的必要!事實上,成功人士不單要學習,還要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

當沃爾瑪送記者走的時候,剛巧碰到路上有一家公司要清盤關門,沃爾瑪立即打電話回公司,命令員工馬上來開會。那記者不明白沃爾瑪為什麼要找員工來開會。沃爾瑪說:“我要員工學習他們的失敗之道。為什麼生意這么好做卻要關門,肯定有不少教訓和經驗!”單是這種態度,我們就要好好學習了。

7、暗示也是一種力量

美國是移民的天堂,但天堂里也有數不清的清貧者。今年已經30歲的亨利就是其中的一個。

他靠失業救濟金生活,整天無所事事,躺在公園的長椅上,無奈地看著樹葉飄零雲朵飛走煾刑久運對自己的不公。

有一天,他兒時的朋友切尼興沖沖地找到他,並且帶來一個令他吃驚的訊息。切尼告訴他:“我看到一本雜誌,裡面有一篇文章說拿破崙有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並且這個私生子又生了好幾個兒子,他們的全部特徵都跟你相似,個子矮小講一口帶法國口音的英語。”

“真的是這樣嗎?”亨利半信半疑,但他還是願意把這一切當成真的。他掏出口袋裡所有的零錢,用漢堡包加一杯可樂招待了切尼。

“我是拿破崙的孫子。”有很長一段時間亨利總在心裡念叨著。漸漸地熣飠又不去的意念終於使他確信了這是一個事實。

於是,亨利的人生整個被改變了:以前,因為個子矮小而充滿自卑,而現在的他卻因此自豪起來。

我爺爺當年就是靠這種形象指揮千軍萬馬;以前總覺得自己英語發音不標準,像一個令人討厭的鄉巴佬,現在卻覺得自己帶一點法國口音的英語發音實在是悅耳極了。在下決心開創一份事業時,因為是白手起家,他遇到了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但他卻充滿了信心。他對自己說:在拿破崙的字典里找不到“難”這個字。就這樣,憑著自己是拿破崙後代的信念,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成為了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並且在他經常閒逛的那個公園對面煾橇艘歡埃常安愕陌旃大樓。

在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他請人去調查自己的身世,結論是他不是拿破崙的孫子。但亨利沒有因此感到沮喪,他說:“我是不是拿破崙的孫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明白了一個成功的道理,當你相信時,它就是真的。”暗示也是一種力量,當向上的信念指引你一生的行動時,你所嚮往的所有高度都能抵達。

7、把苦日子過甜

有一次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裡買魚是一種享受。同行的朋友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面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面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條鱈魚飛明尼蘇達去了。”“8只螃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么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我問當地的魚販:“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他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蹟。

他說,大夥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裡來詢問:“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他們竟然還這么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實際上,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裡似乎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8、創新其實很簡單

有這樣兩個來自法國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的科學界。科學家法伯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採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在一個花盆的邊沿放上一整圈的毛毛蟲,而後,他又在距離花盆不到6英尺的地方撒滿了毛毛蟲最愛吃的鮮嫩松針。當他讓其中的一個毛毛蟲動起來的時候,其他的毛毛蟲也都跟著動起來。然而,所有的毛毛蟲從一開始就只做著圓周運動。它們就這樣一直不停地做著,直到7天7夜後,毛毛蟲全都因為飢餓和勞累而死。在此期間,沒有任何一隻毛毛蟲去爬出這毫無意義的怪圈能夠吃到那些松針。

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法國的軍隊里。某位年輕的團長為了熟悉他的部隊,經常到基層視察。很多基層部隊就用大炮射擊表演的方式來歡迎這位團長。看得多了,這位團長從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次看炮兵進行射擊表演的時候,他總會發現有一名士兵一動不動、自始至終地站在大炮旁邊,好像這名士兵是專門來觀看大炮表演的。團長以前不是炮兵,他不明白箇中的原由,就問那些軍官,軍官們回答說教科書上歷來都是這么規定的。

團長帶著這個讓他不滿意的答案到圖書館去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終於,他解開了這個謎團:從前,大炮都需要用馬車來拉著前進,而一旦到了戰場準備射擊的時候,大炮炮座的旁邊需要有一名士兵站著,一旦大炮完成一次射擊,因為後坐力原因,大炮的位置都會發生改變,這名士兵的作用就是要向前拉一下馬的韁繩,使射擊後發生位置變動的大炮復位,以免影響射擊的準確度。現在,大炮完全改成了機械化的操作,已經根本不再需要士兵站在一邊了。可是,由於教科書長久以來沒有及時適應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的修改,結果就出現了一直都有一名士兵站在大炮邊的滑稽事件。

團長立即把自己的發現報告給了法國的最高軍事機構,領導機關不僅立即糾正了自己的做法,還對團長的發現給予了表彰。

其實,不論是在科學研究、發明創造,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自身的許多隨眾行為和習以為常的行為,很可能就是阻礙我們有所突破、有所發展、有所創新的根本原因。而我們只要稍稍突破原來的這些固習,在我們面前就會展現出一片新的天地。

創新,其實很簡單,不是嗎?

9、要不要跟過去

有人問一位學木雕的小師傅:“你的大師傅要搬家了,你要不要跟著過去?”這一位和大師傅一起工作了10多年的小師傅說:“讓我想想看再決定吧。”

他考慮的結果,決定不跟著過去,並且自己成立了一個雕塑工作室。

工作室初期的生意並不好,但是小師傅不曾灰心。他擺脫了木頭,大膽地採用了硬蠟、精雕土等其他種種的材料,用心地設計了一些很可愛的Logo,作為企業的識別標誌或是玩具的原型,並且到處毛遂自薦。

後來,他的作品因為造型可愛,終於逐漸地被採用,並且在企業界打響了知名度,訂單源源不絕。他也請了10幾位員工,夜以繼日地研究,不斷創作新造型,並且由他自己來做藝術總監,目前已橫跨到景觀雕塑的領域。

有一個機緣,我被邀請到工作室去聊天,負責人蔡先生提到了往事,他很有感觸地說:“還記得當年我的大師傅要搬家,有人問了我那一句‘要不要跟隨著過去’。這句話曾經帶給我很大的動機,我不禁自問,難道我要跟著大師傅一輩子嗎?難道我要在他的羽翼底下,永遠不敢面對一切嗎?”

他接著說:“如今想起來,我真的很感謝當年點醒我的那個人,沒有他不經意的一句話,也許就沒有我今天的事業。”

要做“小師傅”還是“大師傅”,原來就在這一念之間。

10、偉大與愚蠢

讀巴金翻譯的俄國虛無主義思想家政治家克魯泡特金《我的自傳》,內中的一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巴黎公社失敗後,反動軍隊開始屠殺起義者。某處刑場,人犯被一名名押至一堵山牆前,在監刑官的監督下,由12名槍手執行槍決。輪到一名16歲的少年時,他忽然對監刑官大聲懇求道:

“先生,我母親就住在附近,她很窮,我這裡有一塊金表,能不能先讓我把表送給她,回來再殺我?”

監刑官恰巧也有個年少的兒子,動了惻隱之心,答應了。一個毛孩子,放就放了吧。

望著少年跑走的背影,所有人都堅信:他肯定一去不復返。

誰知,一刻鐘後,那位少年回來了!他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地站到牆前枕藉的屍堆前,對監刑官說:

“謝謝您先生,表送到了。現在可以了,來吧!”

整個殺人的刑場一片死寂。監刑官愣了很久很久,才緩緩地艱難地抬起手臂——

12支步槍顫抖著舉起……

掩卷凝神,我先是覺得少年太過愚蠢。但隨即我就釋然了——

哪一種偉大的品質,在俗眾看來,不近乎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