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蘇南通市三模命題作文“擠”的評講及優秀作文

一、文題內涵

從整體看,“擠”的基本義有四個:①(人、物)緊緊靠攏在一起或(事情)集中在同一時間內;②在擁擠的環境中用身體排開人或物;③用壓力使從孔隙中出來;④排斥或排擠。而“擠”的引申義應是指一種團結(由①引申)、競爭(由②④引申)、奮鬥(由③引申)的精神。“擠”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有積極意義,也有局限性。從命題意圖上看,出題者不是在讓人來消極的面對“擠”這樣一種社會現象,而是在引導學生思考,當“擠”成為一種社會實際狀況的時候,我們該怎樣去對待:可以積極的去面對,也可以超然的去面對,也可以道德的去面對;但絕不可以消極的去面對,不擇手段的去面對;可以有苦惱,有困惑,但不可以想不開。

二、基本情況

本次考試,議論文略多於記敘文。四不像文體很少,但文體上的創新也不多。與二模相比,優秀作文有所提升。

三、顯著特點

優秀作文普遍存在如下特點:①切題,對“擠”的概念把握準確、具體、明確;②選材能緊扣中心,與中心之間有必然聯繫;③結構清晰或有創新;④結尾畫龍點睛,巧妙拓展、提升、深化或發人深思。

四、存在問題

在審題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①學生停留在基本義層面上的為多數,這樣的文章很難寫得“寓意深刻,有回味”。②材料中已提供了“競爭”、“奮鬥”兩類內涵,但學生思維普遍拘泥於此,不拓展,不創新,寫“團結”的很少。

在議論文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①停留於“是什麼”式的表象描述,而缺少“為什麼”的理髮分析。比如很多同學在文章的主體部分羅列了“擠”的種種表現,卻沒有分析“擠”的內涵或本質、“擠”的危害或意義、對待“擠”的心態或認識等,比較膚淺。

②並列式的“偽議論”。中間三段貼標籤似的“觀點+例子”,且例子老長。三部分有的內容重複,有的又缺少必然的邏輯聯繫。沒能深入挖掘“擠”之內蘊,沒有自己對問題的理性分析。比如有同學的分論點是“擠是一種催化劑”、“擠是一種粘合劑”、“擠是一種動力源”,全文缺少統一集中的中心,而且沒有議論文應有的事理分析。

③停留於概念邊緣的泛泛而談,而沒有對概念的精準剖析。比如很多同學視“擠”為一個籠統性概念,空談“擠”需要的條件或“擠”對人生的意義,開口大卻無內涵。

④穿靴戴帽式的仿作。比如有同學在指出了一下“擠即競爭”“擠能激人奮進”後,主體部分大談競爭、奮鬥、拼搏而置“擠”的特徵於不顧(偏題!)。

⑤包羅萬象式地亂寫。什麼歌都能唱,什麼曲都能彈,什麼內容都是“擠”,悲!學生引用材料牽強附會,把不能論證觀點的材料強扭在一起,拉過一個歷史人物,再加上“擠”字,不管內容一致否,也不管能不能證明觀點。如寫陶淵明因為“擠”,才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地位;司馬遷因為“擠”,才創作出了《史記》;居里夫人因為“擠”,才發現了鐳等等。

在記敘文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①內涵把握不準(同上)。②選材低幼化、無新意,做不到令人回味。如大量的同學寫公車上的擁擠。③缺少具體生動的情節、細膩形象的描寫、真摯醉人的感情。④點題不到位。特別是部分優秀的記敘文,因沒有充分點題而被“錯殺”,可惜!

五、複習建議

①高度重視審題。審題精準,高分有望。②充分重視選材。選材出俗,高分在握。③精心指導點題方法(特別是記敘文)。點題到位,不被錯殺。④加強材料的積累特別是熱點材料的積累,進行必要的材料運用方面的指導,特別是如何圍繞觀點選用、敘述材料、如何緊扣論點進行材料的闡述論證(議例)。⑤潤色首尾。開頭要引人,結尾要有力,開頭結尾忌冗長、拖沓,可多用短句,少用長句。⑥卷面要整潔,消滅錯別字,這些是作文中的硬傷,要儘可能避免。

六、優秀作文範例

施凱娟

天空依舊不停地落淚。芬芳的華佗努力地汲取著大地的氧分,在藍天下盡情地張揚。成群的草兒,簇擁在一起,負勢競上,渴望長得更高,看得更遠。

像是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沉默,我緩緩地把成績單遞給母親。默默地看著母親蒼老的容顏,耳鬢出現的白絲。她為了我,粗了手,白了頭,彎了背,添了皺紋。淚水漸漸模糊了視線,我轉身,迅速地拭去眼角的淚水,我怎忍心在母親濡濕的心裡,更添一道洪流。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蝕去了競爭進取的勇氣。聯考才是定勝負的時刻。”我驚訝於母親說出的崇論閎議。

母親一直是最了解我的人,自卑如同一條溪流緩緩地在我心底流淌,我總是在別人的光芒下發現自己的黯淡無光。它如受了潮的火柴,總也點燃不了積極進取的火焰。

雨漸漸隱了蹤跡,草兒瘋狂地長著。

我暗下決心,我要迎接積極進取的到來,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埋首於作業堆,告別了網路、電視。急促的鈴聲打破了寧靜的氛圍,我不耐煩地將手機扔給了母親。母親輕輕地走來,示意我是同學。“喔,我,現在那改天好了。”我微笑著婉拒了同學的拜訪。

“我們仿佛是河床邊的石,競爭的沖刷太有力,漸漸地蝕去了稜角分明的樣子,”我暗自思忖,“但誰又不是自私的呢?”我聊以自慰。

勤奮似乎依舊招徠不了分數,試卷上依舊是觸目驚心的紅叉叉,縱使再堅硬的石也承受不了此般磨礪,為什麼依舊如此。

此番情景輪番上演著。“不要害怕別人超過你而拘泥於自己的世界,競爭中也應有合作,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它。”母親抱著泣不成聲的我溫柔地說著,字字句句刻在我心裡的石塊上。原來她一直了解我心底的秘密,我轉過頭,無言以對。

我拿起電話,撥通了那個讓人歉疚的號碼……

窗外,終於有了陽光的籠罩,終於告別了今日的綿綿陰雨。成群的草兒均已長高了,誰也沒有辜負了誰。“是啊,競爭進取輔之以積極是我們人生的箴言啊!”小草終於擠出了他們的天地。

天空中橫跨著一道彩虹,那是天的笑容,也是我的驕傲。

放寬心,也就不擠了。

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公益廣告,當車停站時,擁上許多人,許多人便會覺得擠,難以呼吸,然而一位老爺爺卻說,放寬心就不擠了。

是呀!只要放寬心,就能感覺到風輕拂過臉龐。

人在世上,在這紛擾的社會中,不停地擠在狹窄的獨木橋上,擠在考公務員的行列中,擠在出國留學的路上,這樣的擠不會讓你覺得累嗎?

為什麼總要做那趨之如騖中的一隻,你自有你的天地呀!時代在發展,不變的是我們的本性,本著一顆赤子之心就夠了,何必去趟那渾水,清者自清,為什麼一定要為適應社會而喪失了自我呢?這樣的擠不僅會讓人窒息,更會讓人越來越來脫離本性。有人擠了一輩子,到頭來獲得了什麼呢?當夕陽西下之時,才來感嘆自己不應花那么多的時間來擠,應當做些有意義的事時,恐怕為時已晚。如果早些放寬心,你自有你的陽光大道,你走得不是更愜意?

把心放開,不要老想著去擠。或許有些“擠”會讓你奮鬥,會激發你的鬥志。但這樣的擠也需要你把心放開,一味著沉溺於競爭,沉溺於不失敗的神話,這樣的擠到頭來也不會給你帶來彩虹。適時地放寬心,懂得在競爭之外還有廣闊的世界。你的人生也不至於單調乏味,這樣的競爭也會顯得更有意義。

放寬心,讓陽光充滿內心,這樣的我們走在獨木橋上不會覺得擠。我們需要別人擠出向前的自己,這樣的擠才是良性的,它應當不會是顆毒瘤,冷不防地在什麼冒出來讓你自動下去。

打開窗戶,讓微風過來撫平你躁動的心,條條大路通羅馬,何必只擠在那一條小路上,或許這小路上的風景獨好,但不可否認其他的路上也會有精彩的瞬間。我們應當帶著良性的擠,去追求,但更多地我們需要放寬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風景再好,不放寬心又怎能看得到。

擠讓我們失去了本性,失去原先的追求只知道去適應,但擠也讓我們多了奮鬥的動力。但請記得二者都是需要放寬心的,把心敞開也就不擠了,你走得也舒坦了。

請放寬心,再擠的時候,也能嗅到風中的花香!

【簡評】文章開宗明義,由廣告語切入題旨,頗有新意。說理深刻,層次清晰,結尾耐人尋味,確能勝人一籌。如果能結合具體事例說理,更有說服力。評為一類中,賦分64分。

商店門口的大紅燈籠一盞接著一盞地掛了起來,街上的年味兒越來越濃,仿佛只有我,一襲黑衣,與這大紅色的喜氣氛圍格格不入。

購置年貨的人摩肩接踵,個個都擠著向前,漫長的人帶緩緩挪動著,我輕挪腳步,淹沒在擁擠的人群中,手中攥著剛取到的成績單,欲哭無淚。“這年頭,學校競爭激烈,人擠人也就算了吧,連上街都這么擠!”我小聲地嘀咕著,不滿寫在臉上,無助深深地烙在心底。

不知過了多久,才擠出了擁擠的人群,獨行於鄉間的小路上。我捏著被捏出汗來的成績單大哭了一場,不管路人異樣的目光。

父母的期望,激烈的競爭。我在擁擠的人群中將要窒息,找不到希望。

清晨,天才剛剛朦上一層亮影,殘夜還未退去。爸爸便敲開我的門,“走,看日出去。”

父親載著我,我靠著父親的背。我們迎著清晨第一縷清風來到海邊。這兒不同於街道的擁擠,擁有的只是大海那份獨有的博大與深邃,令人的心也隨之擴張,擴張,仿佛能容下萬物,仿佛能容納天地。

我斜倚著父親,沉默不語,“看,太陽!”父親有點興奮。

果然,遠處天空那片陰沉沉的雲被鑲上了金邊,像炫目的金色蕾絲帶。但太陽似乎被什麼牽絆住了似的,久久不肯露臉。那朵陰雲一直籠罩著,籠罩著,但太陽似乎並未打算放棄,一點一點地探出身子,一點一點地擠出雲層。最後,它一躍而出,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我心中那朵積雨的雲。沐浴在第一縷霞光中,我豁然開朗:擠出黑暗,才能擁抱光明。

就如那破繭的蝶,如果不擠出那束縛的繭,怎能擁有強健的翅膀?怎能在天地間自由的飛翔?

承受疼痛是為了作別疼痛,承認失敗是為了永訣失敗。如果我們沒有勇氣去擠破失敗的枷鎖,怎能擁抱成功?

霞光中,我自信地對著爸爸微笑。我深知,自己的笑容並不傾國傾城。但我明白,它會在這失意徘徊的日子溫暖我的心。

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只有從失敗的枷鎖中擠出,我們才能不被黑暗淹沒。不被黑暗淹沒,才能擁有摧不毀,打不到的人生。

【簡評】文章從社會擁擠的狀貌,轉而寫自己在考試中被擠垮的痛苦,繼而寫到海邊看日出,當看到太陽擠出陰雲而終放光彩時,心中獲得了啟發:人只有擠出黑暗,才能擁抱光明。不足是最後幾小節的議論過於冗長且有重複之嫌。且有個別錯別字。評為一類下,賦分63分。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90後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在擠中成功,就在擠中滅亡。所以,我們要有擠的精神,要學會擠。

擠能夠磨礪人的意志,它就是篩選機一樣,留下好的,淘汰掉差的。擠既讓我們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勵我們爭先恐後,不斷奮鬥。作為90後的我們,我們要有擠的精神,要勇敢地擠向前,我們不擠掉別人,就會被別人擠掉,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努力去擠,去競爭。正如達爾文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我們必須去擠,去競爭。

德國是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美國也不例外。但中國的汽車工業並不十分好,但最近,中國國產品牌比亞迪蛇吞象,收購沃爾沃。這足以說明我國汽車工業正在崛起,正在不斷擠向世界前列。

所以,我們要有擠的精神,不去擠只可能被淘汰,要敢於同強者競爭,勇敢去擠。雖然這樣會讓我們倍感壓力,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讓我們在競爭中不斷成長,壯大,最終取得競爭的勝利。

房子難買了,工作難找了,生意難做了……一切似乎都變難了,壓力更大了,競爭更加激烈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更加要有擠的精神,同時我們還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我們才能在競爭中略占優勢。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們每個人都在盡力向前擠,爭先恐後,生怕被淘汰。但擠也得有原則,不能亂擠甚至違背法律。

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毒奶粉事件,讓人們感到恐慌。三鹿集團為提高蛋白質含量,竟加入三聚氰胺,致使嬰兒中毒。這是違反了法律的,這便是沒有原則的亂擠,為了與其它奶業競爭竟不顧消費者安危,這也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和世人的唾罵。

所以,我們面對激烈的競爭要有原則地去擠,絕不能弄虛作假,違反法律,否則必將被淘汰。因此,競爭也得講究公平競爭,擠也得是去合理地擠。

時代不斷地發展與進步,所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世界的大潮中,我們要有擠的精神,去精神,但擠也得有分寸,還不能違背法律亂擠。

【簡評】本文屬典型的議論文。開頭直接亮出觀點。論證過程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分別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證,達到一定的論證效果,有說服力。評為二類上,賦分61分。

不知什麼時候起,街頭的那間老屋變成了包子店。這家店是如此小,被周圍的住宅樓擠成了三明治。

小店的老闆是一對年輕的夫妻,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多少,聽說他們高中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得已被擠出了家鄉,來到了小鎮上。

小店的生意很好。大凡在他家店裡買過包子的人無不讚揚他們的手藝精湛,味道獨特。每當聽到讚揚時,老闆娘總是微微一笑,手裡的動作頻率卻又加快了起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辛苦,只知道因為他們的努力,周圍的幾家包子店都被擠得關了門。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了他們的生活。

那天上午去買包子時,恰逢包子賣完了,就等了會兒。也許是忙的時段,夫婦兩人都加快了速度,擀麵杖在男人暴著青筋的手中來回飛舞,女人則用纖細的手靈巧地將麵團和餡料捏合在一起,生出一個個美麗的花紋。兩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水珠,不知是蒸爐散發的蒸汽還是勞動的汗水。

不經意的一瞥,我發現旁邊的藤椅上靜靜地躺著幾本書。禁不住好奇,我走過去翻閱了起來。出乎我的意料,這竟是兩本會計學方面的書。書面有點泛黃了,卻乾乾淨淨的,沒有一絲破損,也沒有一點灰塵。打開書,裡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字雖不漂亮,卻很工整,除了一些筆記,裡面還記了一些學習心得。

正當我看得入神時,女人走了過來,遞給我包子。看見我正在翻看這兩本書,不禁笑了笑,指了指男人說到:“這些書都是他的,他現在正在一個會計班裡學習。”“學習會計?你們現在包子店不是在做的挺好的嗎?”我不禁有點納悶。

“是挺好的。”男人轉過身來,有點靦腆,卻又堅定地說:“但在這樣一個人擠人的社會裡,如果沒有一個過硬的本領,就很容易被擠下去。”我抬頭看了看他,卻發現他並不深邃的眼裡寫滿了堅定。走出包子店時,我仿佛看見了他們的奮鬥。

後來,包子店關了,聽說是男人考到了會計證書,被一家企業招聘了去。

在這個擁擠的社會裡,他們注定是弱勢的,但面對擠,他們選擇了起早貪黑的努力,選擇了不斷向上的奮鬥,依靠自己的力量,他們擠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周莊已經死了。”在陳逸飛去世多年之後我再翻出他這句話,的確,當初陳先生眼中只有寥寥數人徘徊水邊的溫柔水鄉已被如織的遊客擠成了庸俗不堪的水上的城市。

在去周莊的路上,我構想了無數與這座小鎮的邂逅,也許黃昏,也許雨中,青石板沉寂美麗。

沒有邂逅,剛下車的我對眼前之景深深地失望,都是導遊舉著小旗在前方引路,一隊遊人像國小生一樣戴著統一的帽子走馬觀花,有人談笑,有人拍照,鋪著青石板的古街是一處嘈雜的鬧市。

我隨著導遊走向沈萬山故居,途經一條小巷,另有一隊遊人同我們一起去,寬不過兩米的小巷擠著三四個人,我走在最裡邊,緊挨著黛色的磚牆,我摸摸它,偶爾還可以感受到有刀刻過的痕跡,牆的溫度,冰冷無比。我抬起頭看看小巷上方那一線碧落,好久才有一隻黑鳥飛過,發出淒涼的“啊……”一聲喊叫,仿佛受了驚一般。

走出沈廳,我們前去坐船,導遊不無得意地說只有乘小船才能真正感受周莊浪漫的江南氣息。船不大,但要乘坐八個遊客,大家說說笑笑著上船,我選擇坐在最外面的位置。搖船的是位老大爺,在我們這樣喧鬧的遊客推擠著上船時,他蹲在船頭抽著煙,冷眼看著我們。

船開始前行,遊客們又是一番相機轟炸,照完相,有人開始聊天,也有人掏出煙開始吞雲吐霧,我忍受不了那種擁擠煩悶,只好出去站在船頭上。老大爺弓著背,搖著櫓,我靜靜地聽著他粗重的喘息與櫓擊水面發出的“嘩嘩”聲,悲哀地覺得我們這樣熙熙攘攘的遊客帶給周莊的除了金錢還有跟多的傷害吧。就像桃花源,注定只能夠住幾戶逃避戰亂的人家,若武陵人帶回眾人,桃花源就只能消失不見。

我曾見過黃永川所作的《江南》,純白的宣紙上只用墨線勾勒出江南房屋的黛色的輪廓,沒有人,只有屋頂上偏廢的幾隻燕子,畫上有大片留白,卻絲毫不顯稀疏,是水,是天,還是縈繞江南的那股靈氣,就只任看畫人細細去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