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閱讀表達技巧題探究

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聯考現代文閱讀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一考點要求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從近五年聯考湖北卷看,此類試題多以主觀題形式呈現,分值為4分或6分,聯考對這一考點的考查有加大力度的趨向。

一、考查內容

認真分析近年來聯考湖北卷,我們不難發現,聯考對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考查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辨明表達技巧。如XX年的第19題:“本文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描寫羊群歸家後的情景?請結合有關具體描寫,簡要分析其作用。”

二是要求對表達技巧作具體說明。如XX年的第17題:“本文在構思上具有先抑後揚的特點,請作具體說明,並分析其作用。”

三是賞析表達技巧的作用。如XX年的第16題第二問:“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著重寫到了關於鮮花和動物的細節。從藝術表達效果來看,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可見,聯考對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自行提煉與總結藝術描寫方面的特點,更要求結合作品進行具體分析,賞析其表達的作用與效果。

二、失分原因

很多同學解答表達技巧題得分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1 理解不當。這主要是指對文本的把握不準確,直接導致答題出現失誤。如回答XX年聯考湖北卷第17題,須從文本出發,整體把握住女主人公靈性可愛的性格特點。文中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情感的表達方式十分特別,先抑後揚,極富生活氣息,突出表現山村青年樸實而醇厚的感情之美。可有的考生沒有讀懂文章。竟將答案擬為“開頭勾勒出沙灘一派銀箔景色,最後用剛剛托起的新月呈暗紅色的山埡襯托出不和諧的氣氛,形成對比”。從答題中不難看出,理解不了文章的主旨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2 知識不足。表現在很多同學對表達技巧這一概念的理解有缺失,不到位。表達技巧不但指表現手法(如襯托、先抑後揚、托物言志等)。還應包括敘述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對比、設問、反問)、結構安排(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渡鋪墊、設定線索)以及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XX年聯考湖北卷第19題要求回答“本文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不少同學對“表現手法”的理解有誤,有的考生答成表達方式,還有的考生張冠李戴,答非所問。如答成“描寫”、“抒情”、“象徵”、“排比”等等,不一而足。

3 表述不清。表現在組織答案時。部分同學不能規範答題,表述零亂,不會分條列舉;抓不住本質、要害,不會精練作答;句子缺乏連貫,不會以原文中的關鍵字語為核心進行合理重組;用語不妥,詞不達意。

除此而外,很多同學還往往在審題不夠嚴密、答題空泛抽象以及生搬硬套術語上失分。

三、方法點撥

1 了解一些常用表達技巧的名稱和作用。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動靜相襯、以小見大、直抒胸臆、烘托渲染、承上啟下、卒章顯志、對比、象徵、反襯等等。還應了解一些常用表達技巧的作用,如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擬人的作用是賦予物以人的形態情感,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遇到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的試題,須將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回答。

在了解以上知識性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回答XX年聯考湖北卷第16題第二問就容易了。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關於鮮花和動物的細節描寫的藝術表達作用是:①為了突出霧的特點;②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③行文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情趣和可讀性。

2 注意從多角度擬制答案。解答此類試題,一定要聯繫文本進行多角度思考,確認適合題乾要求的藝術手法。所擬制的答案應涵蓋三個方面: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表達技巧;分析這種表達技巧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結合具體語句說明此種表達技巧在中心思想的表現,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發,意境的營造和布局謀篇等方面收到了什麼效果。表述可採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一句話,要回答出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有何效果或作用。

根據文本內容,XX年聯考湖北卷第19題可緊扣“技巧、內容、效果”將答案擬為:①白描或細節描寫。(技巧)描寫羊群歸家後的歡樂時寫到大孔雀、母雞、老公羊、羊羔等,(內容)作者都只抓住描寫對象的主要細部特徵簡筆勾勒,使羊群歸家的群像得以簡潔而傳神的表現。(效果)②擬人化的描寫。(技巧)本文把羊、狗、雞等都人格化了,如寫羊兒回家後,大孔雀高興地用驚人的號筒般的鳴叫迎接羊兒的歸來,母雞們興奮地談著要玩一整夜。(內容)這樣描寫給人以親切溫馨的感受,洋溢著樸實動人的生活氣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動活潑的情趣。(效果)

3 規範表述,分條作答。答題應規範嚴謹,這包括術語使用正確,觀點表述明確,分析方法得當,闡述條理清晰,符合字數要求等。答題時還應學會分條作答。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表達技巧題時,一定要設①②③等序號回答。這樣的答案清晰明白,能顯示出答題的深度和廣度,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XX年聯考湖北卷的第17題,可這樣分條作答:(1)女主人公的兩次回答最能體現先抑後揚的特點:前面“你是個鱉熊”,激起“我”的“無名火”:結尾“靈性人是鱉熊的奴”表明真心,讓“我”突生欣喜之情。(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愛性格(靈性),加強了女主人公表達情感的效果;②前後對照,造成懸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方法點撥都是建立在對文學作品整體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在平時的語文學習和複習備考中應儘可能多地擴大閱讀量,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和豐富思想,提高認知能力,並有針對性地加強練習,掌握一些解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文學作品閱讀表達技巧題的得分率。

拉薩天空的藍色是屬於那種純粹得淋漓盡致、無拘無束的色彩。它藍得可以發出聲音,它可以把你的視線凍結。使之長久地凝固在天幕的某個地方,讓你盡情而貪婪地享受人間的碧藍所帶來的無限寬闊。我站在這個城市裡任何一條並不講究的街頭或陋巷中。都套看到許多人在螢屏上和書本上看到過的那座高大的、依山而建的氣勢磅礴的房子——布達拉宮,它頭頂的天空在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還是盛夏都淨藍淨藍的發亮。有了這藍天。布達拉宮的雄偉、壯麗變得更加神秘、誘人!於是,我有了這樣的猜想:拉薩的天空之所以這么湛藍。就是因為有這座獨特的聖殿,如果少了它,拉薩的天空就會冷得像結了冰,寂寞得像一所空房子。

[參考答案]

這兩段文字運用了比喻、誇張、引用、通感及襯托等表現手法,文中“好像用一種特製的清水洗過的寶石一樣清爽”、“伸出手來能觸摸到藍天”、“掬藍天洗臉”、“藍得可以發出聲音,它可以把你的視線凍結”、“有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拉薩天空的湛藍才越發顯得深邃、純淨”等比喻、誇張、引用、通感及襯托等表現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拉薩天空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