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綜合訓練

貴州省興仁一中XX屆高考語文一輪專題複習資料:

作文綜合訓練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極 限

體育運動員不斷衝刺極限,“更高、更快、更強”體現了人類挑戰極限,不斷突破的精神。

拉一個彈簧,如果拉力超過了彈簧的承受極限,彈簧就會失支彈性。

在某些領域,我們需要不斷突破極限,在另外的領域,又需要量入為出,留有餘地。

請以“極限”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詩歌除外,文體不限,題材目自擬。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溝 通

王生想借鄰居家的斧頭來用。

在去鄰居 家的路上,他想,鄰居會把他的斧頭借給我嗎?那個斧頭可是他新買的,他捨得嗎?他本來就不是個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說犁壞了。這一次他肯定不會借給我,一把斧頭都不願意借,這個鄰居也當得太無情無義了,以後我要是出點別的事,讓他幫忙,他更不會幫了,這算什麼鄰居!

王生邊走邊想,越想越氣,他怒氣沖沖地敲開了鄰居的門,對鄰居說:“留著你的斧頭自己用吧!”然後扭頭就走了。鄰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裡。

王生的問題是出在和他人非常嚴重地缺少溝通,溝通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在整個社會都很重要,請以“溝通”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詩歌除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有一天,來了一位老人,問他:“年輕人,你幹嘛不高興?”青年回答:“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這么窮?”“窮?我看你很富有嘛!”“這從何說起?”青年問。老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假如我今天折斷你的一根手指,給你一千元,你乾不乾?”“不乾!”“假如斬斷你的手,給你一萬元,你乾不乾?”“不乾!”“假如讓你變成八十歲的老翁,給你一百萬元,你乾不乾?”“不乾!”“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元,你乾不乾?”“不乾!”“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一千萬了,你還不高興嗎?”老人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青年在思考。

閱讀以上材料,請以“生命的價值”為話題,或發表議論,或講述故事,或暢談感想與體驗,或抒發對人生的感情與情懷。文題自定,體裁、題材自選,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則不限字數)。

(四)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曾經聽說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鄭重其事的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一年之後,在一個商南雲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不無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您就是那位盾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

請以“尊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2.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五)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那是個冰冷的冬夜。我和朋友駛過一處我們不太熟悉的城區,汽車突然滑出道路,撞入一戶人家的前院。我們用力推車,附近人家有好多人也出來幫我們推。最後把車推了出來,我們要賠償房子主人前院所受的損失。

他斷然拒絕了,笑著說:“看見大家同心救急扶急,留下幾條車轍算得了什麼?”

大家都多一份友愛,世界就多一份溫馨。

請以“互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2.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說的好,數學和音樂是人類精神中兩種最偉大的產品,是兩個金碧輝煌的世界。數學僅用了十個阿拉伯數字和若干符號就造出了一個無限的、真的世界;音樂是用五條線和一些蝌蚪狀音符就造出了一個無限的、美的世界。

這段精闢的話使你產生什麼聯想?對你有什麼啟迪?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在我們生活中,令我們感動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時是一種聲音,有時是一種色彩,有時是一種狀態,有時是一種場景……

生活中你一定經歷、體驗過許多令你感動的事情。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以敘述經歷,抒發感受;可以發表議論,評述世態,等等。

注意:

1. 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

(八)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春天

一樹金燦燦的迎春花下,幾位幼稚園的小朋友爭得面紅耳赤。一個說:“春天從天上來。”一個說:“不對,春天從地里來。”一個說:“春天從南方來。”一個說:“不對,春天從東邊來。”又一個說:“春天從花骨朵里來。”一個說:“不對,春天從我小姨家來,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聽得樂了,心裡說:“多可愛呀,這些花一樣的孩子!春天不就寫在他們的臉蛋兒上、眼睛裡、心靈中么?”

是啊,春天究竟從哪裡來呢?

——請以“春天從哪裡來”為話題,自選角度,展開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

章。

(九)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面 具

面 具

兒童的世界裡

沒有你便沒有樂趣

成人的世界裡

有了你就有了悲劇

沒有你世界不會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請以“面具”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寫作中只要與“面具”有關即可。

2.文體不限,可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十)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現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現象紛繁複雜,出現了許許多多新鮮的玩藝兒,給中學生帶來了種種誘惑,有的對中學生有益,有的卻帶來弊端。你是如何面對這些誘惑呢?請以“面對誘惑”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文體不限。(2)自擬題目。(3)不少於800字。

(十一)閱讀下面材料,從師生的看法中選擇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某教師堅信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克服困難,達到預期成功的道理,他用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成語故事來教育學生,說是只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把學習搞好。

某學生卻另有看法。他認為“鐵杵磨成針”是一個笨辦法,它與高效率的時代格格不入,學習也應講究技巧和方法。

(十二)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生活豐富多彩,我們身邊有多少事需要我們關注啊:關注世界風雲,關注國內改革,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關注我們的現在與未來,關注親人與家庭,關注同學與老師……請以"關注"為話題,自擬文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

(十三)根據下面的材料,以“該怎么學”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有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說的是中國、日本、美國的孩子學畫蘋果。

中國的孩子畫蘋果,是由老師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標準的蘋果,規定出先畫左後畫右,這邊塗紅,那邊塗綠。

日本的孩子畫蘋果,由老師擎著一個蘋果,孩子們觀賞後作畫。

美國的孩子作畫,老師提來一筐蘋果,任孩子們拿一個自己畫。

(十四)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乾被稱為“死亡之海”,以前還從未有人徒步穿越過它。為了征服它,身強力壯正值盛年的中國著名探險家余純順不幸遇難。據報導,余純順選擇六月份橫穿大漠,遇難地距大本營只有1.4公里。專家推測,遇難的主要原因是炎熱、饑渴和迷失方向。

不久,52歲的歐洲女性卡拉,隻身一人,歷時20天,於1998年11月18日從南向北穿越成功。她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沒什麼危險,一切都很正常。"據報導,卡拉的背囊睡袋是專門研製的,重量輕,保暖性強。背囊上的太陽能電池,可以為攜帶的衛星電話、定位儀等提供電源。她帶的藥片食品--長效蛋白,吃一片可以長時間不用進食。為了這次探險,她兩年前就進行了系統的調查。比如選擇冬季是為了避開春天的沙暴、夏天的高溫及秋天的大風。冬天雖冷但可以通過保暖服裝來克服。選擇冬季,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卡拉說:“我不挑戰自然,我是千方百計地適應自然。”

從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對待自然有個挑戰與適應的問題。不同的態度有不同的意義,挑戰,表現出人的精神,適應,表現出人的智慧。請以“挑戰與適應”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十五)根據下面材料作文。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交換後仍然是個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蕭伯納談得是現代人的一個思想原則,那就是“思想與合作”原則。所謂“思想與合作”原則是指不同聲音、觀點的溝通、碰撞和合作,要求承認差異,強調寬容、平等和多元。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請以“對話使人生更精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1) 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

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等。

2) 題目自擬。

3)不少於800字。

(十六)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豬向牛抱怨它不受人們的歡迎:“人們經常提及你的善良和你那仁慈的目光。確實,你給予了人們牛奶和奶油,但我給予人類的更多,我奉獻人類燻肉和火腿,但是,人們還是不喜歡我,為什麼?”

牛想了想說:“也許是因為我是在生前奉獻的。”

牛的回答很巧妙,生前奉獻是針對豬的評論而言的,實際上牛的奉獻更徹底。

請以“奉獻”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2.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十七)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面對網路

電腦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上網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但網路如大海,可以承載理想之舟,也可以傾覆未來之夢。

請以“面對網路”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問題自選;③不超過800字。

(十八)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須是有勇氣正視自己的人,而這樣的自信又往往與對自己的懷疑和不滿有著記憶體的聯繫。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天才都並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幾分自卑,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為這弱點而苦惱,又不肯毀於弱點,於是奮起自強,有了令人吃驚的成功。

周國平《智慧與人品》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相信,天才骨子裡大都有一點自卑,成功的強者內心深處往往埋著一段屈辱的歷史。”請仔細揣摩劃線句,聯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以“感謝自卑”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十九)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水,無處不有。水孕育了生命,也可吞噬生靈;水滋潤了大地,也可沖毀萬物……人不能沒有水,自然不能沒有水。

請你以“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二十)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毫米,是一厘米的十分之一,是一米的千分之一,微乎其微。然而,牙膏開口擴大一毫米可以拯救一個產品滯銷的牙膏公司;飛機機翼脫膠一毫米可以讓飛行整機墜毀;人的心擴大一毫米會……

請以"一毫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2.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思路提示)

(一)可以從以下角度入筆:①寫潛能與極限的關係。②寫一種"體驗極限的感受。③極限是絕對存在的,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不能給自己無限加壓,不然,後果是過猶不及。④ 人口的急劇增長,使地球的承受力已達到極限,所以我們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遲到達極限的時間,以使人類得以生存,使我們的文明得以發展。⑤ 極限可以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盲目地向極限挑戰,是無視客觀規律的表現,結果可想而知。(二) 可以從以下方面立意:記敘類:① 續寫故事。②從反面想像一篇"雞犬專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故事。議論類:談人們對“溝通”的態度及“溝通”對國家、民族發展的作用。散文類:用優美的文筆抒寫“溝通”的種種感悟。(三)所寫的文章不管用什麼體裁,主題均應定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財產,青春更是寶貴的財產,因此,每一個人要珍惜生命,珍惜青春,努力拚搏,創造不朽業績,實現生命的價值。”(四)在人際關係或國家關係中,彼此需要尊重。全社會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是不言而喻的。現代教育有一種新理念--"尊重教育",這是素質教育思想的一個主要內容,也是一個民主、平等、開放的社會當前和未來發展的必要條件。"尊重教育"的內涵是: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和教學規律,受教育者要尊重知識和學習規律;教育者要尊重人才成長的規律,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受教育者要努力成才、脫穎而出;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尊重其人格及個性發展,受教育者要自我尊重,要在一個相一尊重的氛圍中生動、活潑、愉快地發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尊重,修心養性,教學相長,等等。話題作文,選村要善於"化大為小",從寬泛的範圍中"擇其一點,不及其餘",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針見血"。立意要善於"以小見大",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表現手法要善於"獨闢蹊徑",既要選擇好有一定拓展空間的內容,又要選準新的切入點,從新的角度認識事物、表現事物。(五)"互助"這個話題的實質是愛心。愛心是美德的種子,是一種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溫情,是對他人的同情、關注和給予,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養的體現,是社會穩定的人性基礎。愛心付出的回報就是你得到別人的愛。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能夠擁有一份愛心是難能可貴的。大家都多一份關愛,世界就多一份溫馨。"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這個話題作文的寫答,一定要走出"互助"僅指"互相幫助"的狹窄立意,要從愛心這一根本進行深層次挖掘、多角度立意,方可寫出深刻、新穎的文章。(六) 材料中有兩組概念:"最偉大""金碧輝煌""無限的、美的"與"十多個數字""若干符號""五條線""蝌蚪狀音符"。前者代表偉大、豐富、無限,後者代表平凡、簡單、有限。用判斷句把兩者聯繫起來:偉大寓於平凡,豐富寓於簡單,無限寓於有限。或者,真和美的宮殿是用樸素的磚瓦建成的。 再看這個觀點在現實中有什麼意義。雷鋒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許多人在平凡的工作中乾出驚天動地的偉業。(七) 以“感動”為話題寫作文,要調動生活積累,回憶起曾經讓我們感動的人或事,情或景,並選取其中內蘊豐富,值得反覆咀嚼、玩味的材料組織到文章里來。 從內容上說,既可寫偉人壯舉,也可寫凡人小事,也可寫造化奇觀,鬼斧神工。但有一點,這絕對是令你感動,也能令讀者感動的事情。要採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動的事,用樸實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現即可。只要文章內容能夠圍繞話題,闡發“感動”的深層內涵,表現積極的價值取向,應該說,就都合乎題意要求。(八)春天,既有大自然的春天,又有人類社會的春天;既有個人的人生的春天,又有國家的、民族的、事業的春天。它既是多彩的自然季節,又是豐富的藝術象徵。艾青不是有 詩云:“人問:春從何處來?我答:來自郊外的墓窟”嗎?這裡的春,顯然是指革命烈士用 鮮血換得的美好生活。——那么這各種各樣、林林總總的春天究竟都從哪裡來呢? 果真能充分展開聯想,這個話題還是很有寫頭的。(九)寫好作文,首先是理解好這首詩短詩。詩中兒童的面具自然是指孩子們戴在臉上耍的“小貓”“小白兔”之類的玩具,所以“沒有了你便沒有了樂趣”。而成人世界裡的面具,“有了你就有了悲劇”,可見這面具是指成年人交往中的種種假相虛飾,即掩飾內心世界的虛偽做作。而“沒有你世界不會完美,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則是該詩的核心。寫作此文,要儘量圍繞著這個核心句進行生髮、拓展。但寫作要求中講只要與"面具"有關即可,那么在立意方面可以更寬泛一些,在選材方面、文體方面都可更廣一些。惟一需要注意的是,“面具”必須是文章的中心內容,表情達意的關眼點、落腳點。 (十) 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兩方面思考:①面對帶給人欣喜和希望的代表新的生產力和生活方式的誘惑。② 面對干擾正常的生活和秩序的不良誘惑。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考慮清楚,在構思表達時一定要中心明確,不然就有可能犯偏題的毛病。(十一)在審題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毅力、方法與成功的關係,只有辨清了它們辨證統一的關係,才能立好意,出佳作。(十二)在這一話題中,提供的需要"關注"的範圍很大,可寫的內容也很多。這時也許我們會感到無從下手。怎么辦?有效的方法是化大為小--選擇其中一點,不及其餘,從小處著眼,以小見大。(十三)關注教育就是關注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教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金鑰匙才是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對素質教育的呼喚和思考是本題的目的所在。(十四)1) 挑戰與適應是面臨問題時的兩難選擇。挑戰,固然是一種精神;適應,也不僅僅是一種策略。余純順和卡拉的故事說明了挑戰與適應都是一種美。2) 可以虛構一則兩人登山的故事,一個選擇平坦的路,一個選擇陡峭的路,從不同選擇、不同感受中抒發自己的感想。3) 在生物進化的歷史上,有大批生物因不適應環境而絕跡,有的則頑強地活到了今天。可能寫一則童話故事,寫動物中的某一種(如長壽者烏龜)是怎樣為適應環境而不斷地改變自己的。4) 人類對待自然界也有個挑戰與適應的問題。如愚公移山的故事;移山便是一種挑戰,而搬家則是一種適應。挑戰固然精神可嘉,但卻破壞了生態環境,在環保問題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們應選擇適應。5) 面對機關工作日復一日的枯燥和人與人之間微妙複雜的關係,我們該適應這一切還是向這樣的環境挑戰?適應便只能等老,挑戰卻沒有對象,生活如此無奈,我們如何抉擇?可虛構一篇小說表達當代青年的思考。(十五)“對話”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怎樣看待“對話”,怎樣實現“對話”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要引導學生站在整個人類進步與發展的角度上挖掘題目的內涵。(十六)追求奉獻還是索取,這是人生價值高低的分水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奉獻。古今中外許多偉人英雄,他們生前無私奉獻,為人類社會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人民把他們刻在心裡,千古流芳。同樣,更多地是推動社會前進的、辛勤勞作的、像牛一樣的普通人民,像工人、農民、教師、清潔工等,他們一生任勞任怨,默默奉獻,不求名利。他們平凡而偉大,吃的是草,流出來的是血和牛奶,他們更值得歌頌、讚美。相反,對於那些騎在人民頭上橫行霸道,利用手中權力貪污腐化,勒索百性的索取者,人民深惡痛絕。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對社會的貢獻自然也不同。只要一生盡力奉獻,哪有高低貴賤之分!何必牢騷抱怨,難道為人民奉獻,就是想得到人們的"喜歡"嗎?你身邊像牛一樣奉獻的人或事很多,不妨記述一二;奉獻只為沽名釣譽的社會現象也有,可略作評論。也可大膽想像,聯繫社會現實,編述故事,表現觀點。(十七)網路世界魚目混珠,泥沙俱在,所以既可以寫正面向上的內容,也可以反映消極和負面的東西。但是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內容,作品的思想感情必須是健康的。寫此類文章,應該處理好積極與消極、情感與理智的關係。(十八)對於這樣一個話題,我們應該聯繫材料,運用辯證思維來審題立意。辯證的觀點包括普遍聯繫的觀點、發展變化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來分析材料,就能避免絕對化,也不會將本來是一個消極的心理品質當作“恩人”來感謝。 材料中說,自信與懷疑和不滿“有著記憶體的聯繫”,天才“也有幾分自卑”,我們運用普遍聯繫的觀點來分析,可以看到:自信與自卑緊密聯繫著,它們並存在人們的性格里,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我們可以從“自卑是生命的元素”角度來立意。 材料中又說,天才“知道自己的弱點,為這弱點而苦惱,又不肯毀於弱點,於是奮起自強,有了令人吃驚的成功。”我們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可以看到:自卑可以轉化為積極因素,自卑具有很強的“反作用力”;可以立意為:化自卑為動力、在自卑中奮起。

“成功的強者內心深處往往埋著一段屈辱的歷史”更揭示出自信與自卑交織在一起。人,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可以立意為:用自信戰勝自卑。 (十九)本題寫作思路主要有:一、根據話題的提示,寫水吞噬生靈、沖毀萬物,或者由“人不能沒有水,自然不能沒有水”發揮開來,呼喚保護水資源。二、聯想水的其他特點,比如: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是水;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礙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潔洗淨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大度量的,是水;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霧,或凝結成晶瑩如鏡的冰,但不論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還是水。然後找到人與水的相似點,構思成篇。(二十)一毫米是長度單位,它代表著精確,也代表著渺小。在精確中它顯示著不可取代的價值,在渺小里它由小到大、由少及多預示著不可估量的未來。這些正是話題中兩個材料的內涵,任你引證,任你挖掘。值得注意的是欲言又止的第三個材料:人的心徑擴大一毫米會怎樣?會拋棄冷漠,走向熱情;會遠離狹隘,走向豁達;會脫離定勢,邁向創新……這個話題要求同學們細緻地分析材料,探求深意,多方面拓展思路,選最佳的最適宜自己表達的角度寫作,忌人云亦云,倡導新角度、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