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第一和第二”導寫及範文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上課了,老師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第一’和‘第二’的問題。”同學們 都看著老師,一時不明白老師的意圖。老師就問同學們: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聲回答道:“珠穆朗瑪峰!”老師接著追問:“世界第二高峰呢?”這下同學們面面相覷,無人應聲。於是老師又接著說道:“同學們,‘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你們都只記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你們記住了第一高峰,該不該就忽略了第二高峰呢?”聽了老師的話,同學們陷入了沉思。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襲。

一、審題立意

(一)一類卷:切合題意

1、從“第一”的角度:

(1) 勇當第一(做人要敢於超越自己,人生需要不斷進取)

(2) 爭做王(強)者

(3) 做最好的自己

(4) 敢為人先

(5) 不要總是盯著“第一”

(6) 沒有永遠的第一

2、從“第二”的角度:

(1)不要忽視配角

(2)甘當幕後英雄

(3)甘居人下

3、從“第一”和“第二”的角度:

(1)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2)崇敬“第一”,尊重“第二”

(二)二類卷:符合題意

1、教育學生要循循善誘

2、學生學習要善於思考

(三)三類卷:基本符合題意

1、做一個平凡的人

2、關注弱小

3、文章主旨源於材料,但對“第一”“第二”的理解有偏差

(四)四類卷:偏離題意

不按材料限定的範圍而另起爐灶立意

二、優秀作文

記 住 第 二

金牌背後,有辛勤的汗水;銀牌背後,同樣有堅毅的眼神……——題記

正像我們只記住了第一的高峰,卻忘記了它身後的第二;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只關注鮮花和掌聲簇擁的第一名,卻往往忽略了與勝利失之交臂的第二。

然而,我們真的應該忘記第二嗎?

或許第二付出的艱辛不遜於第一,或許第二嘗過的淚水不少於第一。

古語云:不以成敗論英雄。

就讓我們記住第二,為第二喝彩!

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而他的身軀卻永遠那樣高大,堅毅。夕陽西下,落日低垂,夕陽照映著他手中寶劍的寒光。滔滔烏江,如同他翻湧的思緒。“天而亡我,我渡何為?!”從博浪沙到巨鹿,從涇陽到垓下,他追憶著自己的人生旅程。“藉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無一人而還,縱彼不言,藉獨不愧於心乎?”面對戰敗,他將責任攬於自身,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英雄屬誰?霸王舉劍,留給歷史一個屹立的背影。

或許在楚漢爭霸中,他只做了第二;但面對失利,他擁有的是膽氣和堅定。於是,他被人們記住,民間依舊流傳著他的故事,流傳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絕唱。

或許很多人還記得那樣一對冰上的精靈。張丹,張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他們留給世界永久的讚嘆。在都靈的賽場上,兩隻翻飛的蝴蝶,在冰上盡情舒展著翅膀。“拋四周跳”,一個驚艷世人的高難度動作,扯起了所有人的眼光——無奈動作失利!但當觀眾為之惋惜,以為張丹受傷放棄比賽之時,這對精靈再次站到了場地中央,繼續他們的表演。最終,他們只獲得了一枚銀牌,但全場長達數分鐘的如潮的掌聲,昭示了在世人心中,他們已是真正的王者!這對第二,永遠為我們所銘記。

渺遠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讓許多姓名留於史冊;

激烈的體育賽場上,我們不以成敗論輸贏,讓許多瞬間記於心中;

漫長的人生旅途里,我們既要看到光彩奪目的第一,也不要忘記第二,因為許多第二也是勝利者。

所以,銘記第二,尊敬第二,求教於第二。

當然,我們最終要做的,是超越第二。

伯 仲 之 差

滾滾歷史之河,淘盡英雄。人們記住了詩冠李杜,記住了隱賢陶潛,記住了劉邦項羽,記住了孔明周瑜。可唐詩宋詞千萬首,隱者雅士千萬人,有多少能讓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

人們知道,跑第一的是劉翔,是博爾特,卻難以記住第二名是趙錢孫李,還是周吳鄭王;人們知道,世界首富是比爾·蓋茨,卻不知曉第二富到底是誰。有位老師曾問學生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出答案,卻不知曉世界第二高峰。其實這兩峰只相差不足千米,難分伯仲,可正因這不足千米之遙,讓人分出了伯仲。

人生亦如此:競爭中,人們錙銖必較,差零點幾秒亦分優劣;選拔中,人們費盡心思,稍出差錯也會被人捨棄。因此,人們更需精益求精,讓自己成為“伯”,一躍在“仲”之上。

愛迪生曾說,天才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與百分之一的靈感。那“汗水”是為分出伯仲。運動場上的汗水,十年寒窗的苦讀,正如江畔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是無言的拼搏,只為分出伯仲,勝人一籌。

一位足球運動員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辛苦訓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無力讓人們記住亞軍。”的確,伯仲之差仍是差距,分秒之間即判輸贏。千帆競發,我們亦要急流勇進,百舸爭流,我們亦要爭做人先。

前進,只為超越。毫釐,便見輸贏。

古人自有“更上一層樓”之智慧,今朝更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不懈。力求完善,細微之差便讓人刮目相看,分秒必爭,伯仲之差讓冠軍捨我其誰。

古人云“難分伯仲”,其真難分焉?殊不知伯仲之間,更見差距,毫釐之間,便見輸贏。以己為“仲”,不懈努力作“伯”。精益求精,“第一”方才被知。回味歷史長河,終明白古人之智。伯仲可分:優者稱伯,劣者為仲。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牡丹亭·遊園驚夢》

不登絕頂,曾枉猜,僅是孤峰一座,但可知登臨縱目,山山掩映,一山放過一山攔。

不訪江南,曾誤斷,區區斷橋殘雪,但可知江南女子,也在等待良人的跫音。

不到園林,曾空聞,獨享亭台樓閣,但可知深闈曲徑,春色如許。

世界第一峰眾人皆知,但第二峰卻少有人識,我們有時總停步於最耀眼、最傑出的第一,卻很少去看看第一身後同樣精彩的第二、第三乃至許多。

匆忙的過客,請您繞過第一峰,去體味峰巒疊嶂的精彩;邀您泛舟西湖,去觸碰青石板間的愁情;讓我們踏入園林,去撩撥那誘人的春色。

李杜日當頭,東坡月如鉤。說起詩詞,在常人口頭享譽的,不過此二三人而矣。但我常思,缺失浩瀚的星辰,日月何能獨存?前有子昂“念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千古神傷;後有稼軒“把吳鉤看了,欄乾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一腔憤懣;末了還有納蘭公子“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動人心弦;而潤之兄的“jiangshan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更是古詩詞的完美。無此萬千星辰綴飾,又何談李、杜、東坡呢?

避開日月的光芒,原來星空如此美麗,原來詩詞的jiangshan如此多嬌!

一部物理學發展史,猶如一條大河,時而蜿蜒曲折,時而飛流直下。而被稱為天才中的天才,巨人肩上的巨人的,僅牛頓和愛因斯坦二人。他們思維的火花,剎那間照亮了世界。他們是大河中最驚天的浪花,是物理學的第一高峰。

但難道天才背後,容不下涓涓的小流嗎?那些如居里一般,數十年如一日的勞作者,那些如法拉第一般,不懈探索的拓荒者。我深知,他們才是物理學這座大廈最堅實的棟樑。他們的故事,更令人振奮,更引人深思。

遠離驚濤駭浪,原來平緩的河水是如此充滿哲思,給人啟迪。

而當今社會,也是如此。譬如高考,高考狀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二名,三名,乃至許多勤奮求學的學子卻往往被忽略,當今社會也需要一種踏入園林,找尋春色的精神。

楚漢爭鋒,第一的劉邦只是封建帝王,第二的項羽卻成歷史英雄;五丈原對峙,險勝的司馬懿僅逞一時風流,先卒的孔明終鑄千秋忠魂;宮闈望幸,得寵的嬌娥也變深宮怨婦,碰壁的昭君笑看大漠荒原。

今天的第二焉知不是明天的第一,何必用狹隘的第一,去束縛那廣闊的生命。

不要被聲名蒙蔽雙耳,不要被高峰擋住決心,縱使第一很美,但——

未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第 二

似乎在世界這個廣闊的舞台上,“第一”永遠是那個絕對的主角,而“第二”永遠是那個被人遺忘的配角。

我們心中記得無數的“第一”:第一高的山峰,第一長的河流,第一大的國家……然而,誰又是那個“第二”呢?吉尼斯記錄是無數“第一”的天堂,它似乎記載了世界上所有的“第一”,卻沒有一個“第二”的身影。我不禁想問:難道“第二”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價值嗎?

有人說,“第一”是勝利的象徵,而“第二”則是失敗的象徵。這種觀念長久的堅守在人們的思想中,以至於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只為“第一”而戰。“第二”總是被人們無情地遺忘和放棄。

有人曾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第二”真實地存在著,就一定有它的價值。

“第二”是成功的基石。做過“第二”的人都明白自己與“第一”的差距,這時,反省自己便是最好的通向成功的途徑。如果說“第一”的背後是榮譽的喜悅,那么“第二”的背後就是鼓勵自己繼續向前的動力。“第二”是為下一次“第一”在做準備。世界上沒有可以一步登天的人,即便是有,也不可能長久。我們只有在“第二”的基礎上腳踏實地地前進才會走向“第一”。

“第二”是心靈的縫隙。當人們將掌聲與鮮花都送給了“第一”時,“第二”也許會感到沮喪和氣餒。但是,不要放棄,因為這是上天為你的成就留下的一道縫隙。這道縫隙可以阻礙驕傲自大的入侵,留下謙虛慎行的存在。因為“第二”的前方尚且還有前進的餘地,而“第一”的前方已堆滿榮譽。

“第二”是頑強拼搏的化身。“第二”的存在是為了彌補自己留下的缺憾,是為了用自己的雙手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如果說“第一”的成功是屬於今天的,那么“第二”的成功就是屬於明天。

假如今天的你成為了“第二”,不要灰心喪氣,因為“第二”是上天賜予你的一次良機,為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明天的“第一”!

“第二”終究會成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