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後衝刺語文複習指南

查漏補缺主攻難點

一、溫故知新,查漏補缺

將近幾個月來所做的專項及綜合練習及時拿出來鞏固消化,查漏補缺,看看自己哪部分內容還沒有完全吃透,重點複習自己經常出錯的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對照《考試說明》,逐項檢查自己哪部分知識還有欠缺,哪些能力還有不足,並進行彌補。彌補的方法是做單項強化訓練,回顧近三年來的同類高考試題,然後再做一些最新模擬試卷中的同類考題,力求事半功倍。

二、瞄準變化,主攻難點

XX年的《考試大綱》仍然體現了對考生語言套用能力的重視,並有時文短評這種新題型。對寫作,要求切合學生的實際,在“有文采”一項中,要求“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在“豐富”一項中,要求“論據充實(主要指論述類、實用類文章),形象豐滿(主要指文學類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說),意境深遠(主要指散文、小說等文學體裁)。考試時一旦選擇了某種文體,就要具有此種文體的特點,不能寫非驢非馬、四不像的作文。對寫作中的語言要求是不能出現網路語言。

考生平時考試中認為的難點有古詩詞鑑賞主觀題、文言文翻譯主觀題、現代文閱讀主觀題、作文。其中,文言文及古詩詞鑑賞是大多數考生的老大難問題,最後一階段要集中火力猛攻。文言文近十年來考的都是紀傳體的文章,內容多是破除迷信、崇尚科學、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維護統一或者謳歌某種高尚道德情操等內容,因此,要有目的地選擇相關的文言文,積累相關的背景知識。對於文言文的翻譯要以“直譯”為主,逐字逐句都要落實。拿到試題時要考慮出題人的意圖是什麼,該句中主要的考查點有哪些,先按照語句本來的語序翻譯出來,然後檢查是否有倒裝的語序,如有再進行調整,直到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翻譯句子忌諱只翻譯出大概意思,同時不要輕易改變句子的順序。對於詩歌鑑賞類的試題,應該明確考點,整理並默記有關知識點。對於選做題中的探究題,答題時注意結合文本與實際。

三、盤活記憶體,強化記憶

不少考生有記日記和寫隨筆的良好習慣,更有不少考生三年來摘錄了大量文質俱佳的美文,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考試資源,在臨考前要將這些“記憶體”激活,“重溫舊夢”,以便尋找可以借鑑的鮮活的素材。 “正確識記現代漢語國語的字形”、“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背誦名句名篇”等考點,所涉及的這些識記性的內容正是絕大多數考生考前得分的增長點,最後一個月中要每天堅持擠出一刻鐘的時間背誦,突出重點,分類記憶,特別是名句,一定要記準、記牢,還要注意其中容易寫錯的同音字。

四、把握規律,認真閱讀典型示例

要注重解題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一定的解題規律。如現代文閱讀的主觀題,考查包括對重點語句的理解、對信息的篩選提取、對作者觀點態度的分析、對作品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初步鑑賞、對有關問題的探究等。解答時應遵循這樣的步驟:第一,閱讀全文,抓住關鍵語句(段首句、過渡句、段尾總結句)分層把握內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第二,按序做題,閱讀題乾,題乾中涉及的語句要回讀到原文,依照原文做出準確判斷,忌憑自己的主觀印象答題;第三,整理答案,使語句通順,符合題乾的要求,答案複雜的最好分層做答。《考試大綱》中的“典型示例”很重要,從題型到內容應該說都有暗示,考生一定仔細閱讀,好好研究這些典型題型有助於掌握答題規律和技巧。

五、提高複習效率,規範答題

規範答題應該做到掌握各種考題的考法、試題類型、考查點、答題程式、用詞等。

科學安排複習計畫,建議在閱讀類和寫作上多下點工夫。作文占全卷比重的47%,理應重視。考前應加強對審題立意構思的訓練,因為審題失誤造成的損失幾乎是致命的。對於開放性的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內容的選擇有相對的自由性,但絕不是無邊無際、隨心所欲,應看清限制條件,抓住話題材料的實質。寫作訓練應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明確自己擅長的文體,力求展示自己的個性,避免作文中出現“四不像”。同時積累一些寫作素材,做到靈活運用,讓自己的作文內涵豐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