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審題與立意

高考作文是考場作文,不是考生的自由創作。因此,考生接到高考作文材料或命題後,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審題與立意。其實,自由創作也有審題與立意的過程,只是寫作人因自己偏好或擅長使進行速度較快而不自覺。高考作文是考生按照指定的命題或材料挖掘隱含其中的意圖和主旨進行創作,所以,寫作不容易達到自己的最高水平;而自由作文則是考生憑藉自己意願和思想進行揚長避短地創作,很容易讓自己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不少學生感慨平時寫作文得高分容易,考場作文的高分難,道理就在於此。所以,考生需要明確一點:高考作文是用來得分的,要時刻想著得分,避免扣分,那就要力求穩妥適當創新。高考作文檢測的是考生是否掌握了作文最基本的寫法,即:寫出符合文體規範的作文,不能寫成“四不像”作文,而審題與立意則是這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審題就是審出命題人所給定的題目或材料的思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立意是將自己在審題過程中所把握到的思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煉成一句話,成為自己可以聯繫社會實際、生活經驗和思想資源等種種素材的觸媒,以便迅速組織材料和運用手法形成文章。儘可能做到材料新穎(關注社會)、舊材翻新(生活經驗)、思想深刻(理性思辨),採用恰切的文學創作手段,成就一篇質量較高的文章。

下面以XX年新課標卷高考作文題為例,具體闡述高考作文如何進行審題與立意。該作文題由熱帶魚、狼、羅森塔爾實驗三則材料組成,並且在後面附著命題人的評價: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

研究歷年高考材料型作文,即可發現這樣一個規律:高考作文材料一般都是完整的,不可能只包括一個人物(人或動物、事物,下同),即使前後只有一個人物,也不是一個單獨不變的人物,只說名稱、描繪肖像的文字不叫故事,只有產生變化才會有故事,比如發生事件、性格變化或者置身其它情境。任何材料都有中心人物、中心任務,一則材料是如此,多則材料也是如此。如果命題人有意降低審題的難度,讓考生審題簡單些,命題人就會給出評價。評價是我們審題的直接依據和明確指針。如果沒有這種評價,我們就要挖掘隱藏其中的信息,圍繞中心人物和輔助人物分析人物關係,來全面剖析和理解材料的思想內涵。

按照上面的思路,對XX年新課標卷高考作文題進行審題可以發現:中心詞是“環境”,輔助人物有熱帶魚、狼、學生以及羅森塔爾和班主任。熱帶魚和環境的關係是:成長可變,依據環境變化而變化;狼與環境的關係是:成長依舊,不講環境惡劣與否變與不變;學生與環境關係是:自信成才,信心是人造虛擬環境、人為創設環境,有虛擬環境比沒有虛擬環境要好;羅森塔爾與環境的關係是:信心可以成為人為創設環境,並鼓勵學生成才;班主任在這裡僅是一個道具,是羅森塔爾與學生之間活動得以展開的平台,班主任和羅森塔爾一個是教育實踐者、一個是教育實踐理論家,有著一致性。審題示意圖如下:

熱帶魚  狼

環境決定成長 環境並不決定成長

命題人持不肯定態度 命題人持肯定態度

值得思辨 值得學習

環境

從他信變成自信、虛擬環境中成才  他信變成自信、虛擬環境促進成才

命題人持可借鑑態度  命題人持重視態度

值得借鑑  值得反思

學生  班主任

在這樣的審題過程中,不僅全面理解了人物關係以及人物關係背後所蘊含的思想傾向和情感態度,而且能夠牢牢把握住核心人物和關鍵字。同時還應看到,熱帶魚、狼的故事帶有寓意,間接暗示;而羅森塔爾實驗說的直白,直接說理,因此,三則材料可分為兩個類型,形成由物及人、借物喻人的邏輯順序。根據這種關係圖,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立意:

1、環境完全決定人的成長。這是熱帶魚這則材料所給出的啟示,魚缸小就長的小,魚缸大就長的大。命題人對此至少不是肯定的態度,不值得學習。從符合唯物辯證法思想來看,顯得有些機械化和極端化。人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應該根據環境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成長和成才。

2、環境並不決定人的成長。這是狼這則材料所帶來的啟示。在艱苦的環境裡,狼的潛能得到激發,最終頑強生存。命題人對此是持肯定的態度,非常值得學習的。從唯物辯證法思想來看,狼無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潛能充分激發出來。

3、充滿信心促進人的成長。這是羅森塔爾實驗這則材料的啟示。實驗中選擇的學生是隨機的,足見所謂的信心是虛擬傳遞的,學生接受羅森塔爾和班主任鼓勵,卻明顯促進成長,從唯物辯證法思想來說,“人是要有精神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激勵人克服思想的消極一面,煥發無限生機和活力。命題人對此是持可以利用的態度,人應當充滿自信,不能靠他信。

4、積極營造促進人才成長的環境。這是從班主任這個平台和道具來看得出的啟示。信心是一種人為創設環境,帶有虛擬性質,卻可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現實,值得教育者重視和運用,從而更好地培養人才。命題人意在針對考生,而不是給教育者做提示,如果從這個角度立意,就會偏離主旨。高考作文應力求穩妥,論點公允,規範有致,略顯深刻即可,不必一味求新而劍走偏鋒。

顯然這四個方面都不是最佳的立意,最佳的立意應該是綜合上述四種角度(關係),提煉成一句話:人的成長(才、功)受到環境的影響,但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充滿信心去成長(才、功)。遇見良境,不應隨波逐流也應加速自己成長(才、功);遇見劣境,更應該激發自己的潛能充滿自信來成長(才、功)。只有這樣立意,才能說明考生全面理解了所給材料的內容和意思。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精確而全面地審題,不偏離主題,準確立意,從而穩穩噹噹地拿到這部分該拿的分數,並為後面的寫作思路和才情境界奠定基礎。

如果嘗試對“貓吃魚”的漫畫也可以進行類似的審題與立意,如下圖所示,非常直觀且有條理,簡單易行。因此,這種圖示分析法具有推廣價值,一線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不妨一試。

貓1 貓2

有魚吃 有魚吃

對待“捉老鼠”態度閉眼沉默  對待“捉老鼠”態度半信半疑

值得追問  值得思考

老鼠

有魚吃 有魚吃

對待“捉老鼠”態度嘲諷譏笑  待“捉老鼠”態度堅定不移

值得批判  值得弘揚

貓3  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