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道 取法乎上

有同學問我:“老師,寫作文有沒有方法?”我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這話怎么說?作文是一項複雜的思維活動,它不像工人加工產品有統一的模子或規格,作文沒有固定的格式,就一篇文章而言,在沒有條件限制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寫“路”,你可以寫人走的路,也可以寫人生成長的路;你可以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議論文或說明文,甚至還可以寫成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就這個意思上來說,作文是沒有方法的。

說“有”是說作文雖然沒有固定的格式,但還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比如說文章的結構,記敘文因為以寫人記事為主,所以常常用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事物的邏輯順序來安排文章結構;說明文因為要把事物的形狀、構造、特點和功能等方面說清楚,所以經常採用事物的結構順序、說明對象的邏輯順序、事物的發展進程等來結構文章;議論文則通常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來結構文章。

就文章的某一寫作方法來說,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比如寫人,我們通常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寫事,則是按照事情的“六要素”來表現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結果;寫景,一般是抓住景物的形態、色澤、氣味等來表現景物的特徵;狀物的作文一般以事物的性質、狀態、質地、功能、構造等方面來表現事物的特點。作文時,根據這些規律安排行文思路,我們就可以避免走許多彎路。

至於一篇作文採用什麼方法,選擇怎樣的材料來寫,都要視具體的內容和中心來決定。比如寫《一件後悔的事》,我們可以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也可以採用時間順序,敘述這件事情發生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還可以採用空間順序,寫這件事情發生在某一特定的地點。在具體寫法上,我們可以採用順序的方法,先寫事情發生起因,接著寫事情的經過,最後寫事情的結果;也可以採用倒敘的方法,先寫事情的結果,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原因、經過。在內容選擇上,我們可以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如,我把奶奶心愛的花瓶打碎了,卻撒謊是小貓碰的,奶奶一生氣就狠狠地打了小貓幾下,小貓沖我悲慘地叫,我感到很後悔;我們可以寫自己親耳聽到的:例如,爸爸在路上看到一輛機車把一位老人撞倒後駕車逃逸,出於好心,他把老人送到醫院,卻被老人的女兒誣賴,他非常後悔,引起我的思考;可以寫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如,鄰居家的叔叔在母親在世時沒有好好孝敬她,當母親逝世後,想到母親的養育之恩,非常後悔,忍不住號啕大哭……這樣可寫的事情大多了,但我們不能把它都寫進去。我們必須挑選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來寫,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符合題目的要求。

古人說,文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個“法”就是之方法、規律。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這些方法和規律,作文就能克敵制勝,勝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