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聯考語文《考試大綱》解讀暨考向蠡測(新課標版)

一、《考試大綱》解讀

和XX年相比,XX年新課程聯考語文《考試大綱》保持了穩定,沒有變化。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新課程聯考的省份逐年增加,先期進入新課程聯考的省市的聯考試卷也逐步步入穩定期。XX年的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省區,XX年增加了江蘇,XX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遼寧加入新課程聯考,XX年則又有北京、湖南、陝西、吉林、黑龍江實施新課程聯考。從繼承發展的角度來看,先期實施新課程聯考的省市區,需要幾年的時間保持穩定;XX年開始實施新課程聯考的省市,更需要解決平穩過渡的問題。

二是考試中心的《考試大綱》只是命題的指導性檔案,而無強制性的剛性要求。各分省自主命題的省市卷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通過制定各自的《考試說明》來命題。

因此,平穩平實成了XX年新課程聯考語文試卷的主鏇律。

二、命題走向蠡測

以能力立意是聯考語文命題的主鏇律。依綱據本,融入新課標理念;關注生活,彰顯時代風貌;融合借鑑,凸現地方特色是備戰XX年聯考語文複習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我們對XX年新課程聯考語文命題文本類閱讀和作文方面的幾點預測:

1.以綱為綱,關注變化。

這裡說的第一個“綱”是指考綱(《考試大綱》)和大綱(《課程標準》)。考生在複習中應緊扣“考綱”和“大綱”。因為“考綱”是命題的依據,為考生指明了複習的方向,考綱的每一次變化都會在聯考題中體現出來,也反映出一定的命題趨勢。

2.文言文閱讀。

人物傳記(敘事類文章)和文言散文仍是選材的主流,如全國課標卷、山東、廣東、江蘇、遼寧、北京等卷別應該關注人物傳記(敘事類文章);天津、福建、浙江、湖南等試卷應關注文言散文。信息篩選、文意概括和翻譯題將保留,對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考查,有的卷別將採用“合二為一”的方法,即在一道“四選一”的客觀題中,將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放在一起來設題考查。文言斷句的命題形式趨於多樣化。

3.現代文閱讀。

(1)論述類文章閱讀。由於新課程聯考《考試大綱》將“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列入必考範圍,因此,今年新課程聯考的試卷選材仍將以文藝隨筆和學術論文為主,如XX年的全國課標卷、山東卷、遼寧卷、浙江卷和安徽卷,選材注重文化因素,關注社會現實,體現人文情懷;同時,還將注重與教材的溝連,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和導向,如XX年山東卷、XX年廣東卷和江蘇卷的選材。

(2)文學類文本閱讀。已經實施新課程聯考試卷的選材要關注文本的輪換的因素,從小說中選材的應關注散文,而一直以散文為閱讀文本的,如山東卷,則應關注小說的閱讀。

XX年將實施新課程聯考得試卷的選材,應該認真研讀省市公布的《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或樣卷,如XX年遼寧省的首次新課程聯考前,省有關部門公布的《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分別列舉了之外小說各1篇,XX年聯考試卷中考查的即為中國當代小說。從平穩過渡考慮,選材以散文為首選,就借鑑其它卷別選材和設題經驗而言,小說也是不錯的選擇。小說的選材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新課標推薦的課外閱讀篇目之中,如XX年、XX年全國課標卷的《林沖見差抜》(節選自《水滸傳》)和歐亨利的《二十年以後》;二是名家的整篇小說,如XX年江蘇卷汪曾祺的《侯銀匠》。我們以為,還是以名家的整篇小說為宜。因為從長篇中節選的文字,往往“窺一斑而難知豹”。選文的難度就受更多因素的制約了,尤其是外國小說,對考生而言,有文化背景差異,會加大閱讀的難度。此外,外國作品從原作翻譯成中文,是否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味道,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國當代小說亦然,當代小小說以諷刺、影射社會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為主,不符合聯考選文積極向上的主鏇律。

(3)實用類文本閱讀。

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材主要兩個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和文言文閱讀及文學類文本選材是否相雷同。以XX年江蘇卷為例:文言文《吳漢傳》,文學類文本小小說《侯銀匠》,論述類文本《純樸的嗜血者》,實用類文本《晚清學人楊守敬》。這些文本都直接以人物為題,各類閱讀題都突出一個“人”字。閱讀文本的選材的單一,給整張試卷,給中學語文教學,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相信在來年的聯考中,這種選材單一的局面會有所改觀。二是受文章體裁輪換的影響。如廣東卷和山東卷,XX年和XX年廣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材分別為《訪鋼琴家傅聰》(訪談)、《絕妙的錯誤》(外國科普文章),山東卷的選材分別為《夢碎雅典》(新聞)、《我所認識的梁漱溟》(傳記)。受上述因素,尤其是文章體裁輪換因素的制約,今年新課程聯考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材將會有較大的變化,如全國課標卷將從新聞、報告、科普文章中選材,廣東卷將把新聞、報告作為選材方向,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XX年這類文本閱讀的設題難度將會加大,使之與文學類文本閱讀真正做到“難度等值”。

還要說明的是,近2年,有多份單獨命題的省市卷中的閱讀材料出自本省市的作家之手,或者材料中記敘、描寫的是本省市的社會生活,彰顯了地域特色。如,XX年山東卷的《歌德之勺》的作者張煒是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我所認識的梁漱溟》的作者牟宗三是山東棲霞人。江蘇卷《侯銀匠》的作者汪曾祺是江蘇高郵人,其中的“轎船”等民俗的描寫,具有濃濃的水鄉風土人情。北京卷的《碧雲寺的秋色》,描寫的就是北京西山碧雲寺的秋景。

4.關於作文。

一是命題形式的變化。從命題形式上來看,各地考題的延續性更為明顯。縱觀近三年的考題,注重某一種命題形式的試卷,三年後應該會改變命題形式,如山東卷前幾年一直採用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XX年則採用了標題作文;上海卷和天津卷近三年都採用標題作文的形式,而XX年則分別改為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XX年只有天津卷採用了話題作文形式,因此,XX年材料作文和標題作文唱主角的命題格局會延續,但各地將呈現穩中求變的特徵。材料作文、標題題作文的空間會相對穩定,其形式漸趨多樣化。長期以標題作文命題的省市,應該關注材料作文的寫作;長期以材料作文命題的省市,則應關註標題作文,而話題作文則可能作為一種補充形式出現。

需要說明的是,XX年至XX年,全國卷一直採用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隨著新課程聯考命題省份的增加,這幾年採用全國卷的省份,將採用標題作文的命題形式。

三是限制性呈加大趨勢。為扭轉作文考試多年來賦分極重而效度、信度和區分度並不與其相稱甚至有一定反差的現象,近2年不少卷別加強了限制的力度,如湖南卷的限制文體,江西卷指定文體,等等。廣大考生,尤其是北京、湖南、江西等地考生更應該注重議論文或記敘文的訓練與寫作。

二是命題內容將關注社會現實與抒寫自我感悟,突出情感與認知。縱觀XX年聯考的18套試卷的作文試題,關注社會與自己成了命題的主鏇律:關注社會現實的,如遼寧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獸首拍賣”、山東卷的“見證”,等等。抒寫自我感悟的,如北京卷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天津卷的“我說90後”、 重慶卷的“我與故事”、江蘇卷的“品味時尚”、廣東卷談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對“常識”的看法、湖南卷的“踮起腳尖”,等等。XX年,關注社會現實與抒寫自我感悟仍然會成為聯考作文命題的主鏇律。

中性詞和多義性是聯考作文命題的關鍵字。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XX年聯考作文命題有可能對人的審美、對社會風尚及流行文化的審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審美範疇進行考查。而引導中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的考題會逐漸成為命題的熱點。

同時,XX年聯考的作文命題將更加突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關心、理解、尊重他人對人類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對人類的當下和未來深懷憂慮;二是對自然與他人充滿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善於反思、審視自我,對自己的行為、思維、心態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質主宰一切的今天,擁有豐富的入文精神尤顯重要,這自然也將成為考命題者關注的熱點。

作文備考:加強文體訓練,拓展立意空間

從XX年聯考作文命題及閱卷情況分析,限制文體或在考場上寫好自己已定的文體,以成為一種趨勢。因此,考生應切切實實加強文體訓練,特別是議論文和記敘文的專項訓練。而以此相關的,則是在審題立意上要下足功夫。無論是材料作文、標題作文,還是話題作文,立意的高下是考場作文水平高低的試金石、風向標。同時,在素材運用方面也應做足文章。關於這幾個方面,考生須從考場高分中借鑑成功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