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怎樣開頭

(一) 題記導入法 

以題記為開頭,或闡述行文緣由,或牽引內容,或揭示文旨,其語言往往精練而富有哲理。從中透視其亮點,觸摸到其情感的脈搏,讓人賞心悅目。

示例:日子像手中的細沙,一不留意,就紛紛從指間流逝,而且義無返顧。 ——《翻檢日子》

(將日子比作滑滑的、緩緩的掌中細沙能給人以突然一悟之感。沙,這本身就很富有動感和美感,點出日子之本質,貼切而飽含哲理,接著作者以意識流的手法翻檢日子中的零亂碎片以自省的姿態思考成長的話題,與題記渾然一體。)

示例:感謝上蒼賦予了人類這種美麗的感受:陶醉,其實在疲倦的時候,也不應該忘記給自己留一方讓心徜徉的天空。——《陶醉》

(作者先在開篇以題記的方式詮釋自己對陶醉的理解:不只屬於某種滿意的境界,應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心靈的休憩。文字很美,意蘊更美。)

(二)意象迭加法

運用意象迭加水平之高當推元曲大家馬致遠了,那千古絕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簡簡單單十二個字,便將淒切悠遠之意境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把有關的人事、物景的詞語幾乎不加修飾地迭放在一起的手法,往往能使文章的語氣很具有張力和彈性,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示例:宿舍 餐廳 教室

教室 餐廳 宿舍

——《我們的詠嘆調》

(短短的十二個字採用了迴環、反覆的修辭手法,迅速將那些困在校園裡單調,無奈、周而復始的學子生活形象地勾勒出來,是那樣真切和令人思索)

(三)舊瓶裝新酒法

為表達中心的需要,有些考生信手拈來,將記憶中現成的詩詞、流行歌曲填換新的內容,往往妙趣橫生,令人拍案叫絕。

示例:昨夜月朗星稀,沉讀不知疲倦,試問催我人,卻道懶蟲一個,知否知否,讀書趣味多多。

——《那年我十六》

(作者借用李清照的《如夢令》改編而成,活生生地再現了宿舍眾生相:有人讀書寡味,戀床不起,有人痴迷於書,沉讀過度。)

b、思路分析

考察古今中外的文章,其基本結構以三段為主,即:頭、中、尾。元人喬夢符說過,寫文章需要“鳳頭”:小巧玲瓏,短小精美;“豬肚” :內容豐富、健美、充實、容量大;“豹 尾” :乾脆利索、收束有力。

[解題過程]

古人將文章的開頭比作“鳳頭”,意在強調開篇之重要,特別是閱卷時間非常有限的考場作文,若能有一個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的開頭,一定會讓你的文章增彩不少,必將在眾多作文中脫穎而出,博得閱卷老師的“歡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謂“鳳頭贏得百媚生”說的便是這個理。今天我們就看看怎樣的作文開頭才是好的。

具體方法

這裡,向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好掌握的記敘文的開頭方法:

(一)開門見山

指在文章開篇直接點題,點明與內容有關的人、事、物。若記敘則直敘事件,起筆入題;若議論則點明主旨,或搬出敵論。不多加修飾,給人以乾淨、明快、一氣呵出之感。這種寫法入題較快,不枝不蔓,給人開宗明義、乾脆利落之感。

語段舉例: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張歐洲人的臉。那被棕色的略帶捲曲的頭髮覆蓋的寬闊前額,那高高的鼻子,碧藍的深深的凹陷的眼睛,那抿成一條線的雙唇……構成了一張堅毅而開朗的臉盤,這就是我的法籍教師——伊凡先生。 ------(張彤 《伊凡先生》)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國小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師》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茅盾《白楊禮讚》

秋天的小樹林是淡泊的。 ——《秋天的小樹林》

【精彩片段】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②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吳晗《談骨氣》)

③我是從花蕊啟程的。

我最初的思想被春風闡釋得很芬芳。陽光那么亮那么暖。他一下字鑽到了我生命的最深層,他對我說:用美麗捍衛美麗只能保住半個美麗,用成熟捍衛美麗才能保住整個美麗。(《成熟——一枚果的自述》

賞析:例①開篇點題,單刀直入;例②直奔主題,亮出觀點;例③巧特彩練當“頭”舞,一開頭即出彩,讓人愛不釋手。由於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應為考場作文開頭的首選方法。

(二)情景交融

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的描寫法

文章開頭描繪出一種特殊的籠罩全篇的氛圍和情調,導入正文。

如:蒙蒙的細雨滴落在我的面頰上,我一邊享受著這份清涼,一邊悠閒地四望。一棵小樹驀地撲入眼帘,纖柔的枝幹透出一份水靈靈的稚嫩,幾分新綠在蒙著雨珠的葉片上驕傲地閃耀。好喜人的小樹!我停下來,愛憐地凝望它在秋雨中搖曳……  -----(李彬 《秋雨》)

一個初秋的晚上,清風徐徐吹來,夜色迷人。  ——《離別的禮物》

依傍絳霧氤氳的驪山,巋然屹立於臨潼縣東約十里處的山丘,便是秦俑皇陵。——《秦俑漫筆》

(三)深化主題的議論抒情點題法

1.議論開頭

文章的開頭用耐人尋味的富有哲理性、知識性的語言進行議論,闡明自己的觀點、見解或主張,引出下文。

語段舉例:

20世紀末,網路籠罩了人們的生活。網路把一個有形的世界正裝進一個虛幻的空間,他把人與人之間的流距離拉近了,但同時也在疏遠人與人之間的現實距離。 (韓傑 《網戀》)

2.抒情開頭

文章一開始就把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愛憎感情抒發出來,使讀者受到情緒上的感染。

語段舉例:

清晨,幾縷金色的陽光柔柔的倚在我的小窗上。我想此刻,我的臉上一定有一層七彩光輻射開來,讓幸福和溫馨暖暖地簇擁著我。書桌上放著一張朋友寄來的音樂賀卡,打開賀卡,霎時,那熟悉的充滿歡快的鏇律在我周圍輕輕縈繞,“生日快樂”幾個字隨著節奏閃出紅光。我真激動,抬頭仰望藍天白雲,有一種歡悅就要衝口而出:今天——我16歲了。(段雪梅《唱給世界的歌》)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動著;我的思想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我祖國的朋友們……    ——《誰是最可愛的人》

(四)引用開篇

在文章的開頭引用一些名言佳句、警句、詩歌、諺語的引用法,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語段舉例:

“業精於勤荒於嬉。”這是我國古代文學家韓愈留給後人的格言。這是說勤奮可以使學業更加精深,鬆懈就會使學業荒廢。現在我們的知識還是很貧乏的、膚淺的,如果不勤奮學習,就不能很好地為祖國建設貢獻力。勤奮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佚名 《談勤奮》)

(五)引人關切懸念法

有一篇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家鄉》,它的開頭是這樣的:“朋友,你到過我的家鄉嗎?你登過我家鄉的山、游過我家鄉的水、吃過我家鄉的肥鯉魚嗎?”

(六)抑揚相襯法、反向切入

即有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兩種,開篇的感情基調和正文的感情基調相對或相反,以開頭對比給文,使文章感情色彩豐富,九曲迴腸,耐人尋味,藝術效果強烈。適用於抒情散文

不從正面入題,而是反向立意,即先從相反的角度且入,而後再轉入正面的一種寫法。反向切入,給人的感覺更深刻。

如:總是聽同桌談起媽媽,說媽媽如何關心她,如何體貼她。那么,我的媽媽呢?呵護我?愛惜我?可能是吧。不過,我認為她是個不討人愛的媽媽。你一定不信,那么請聽我說。 ——《不討人愛的媽媽》

【精彩片段】

“這些年我已經好長時間不讀詩了,準確地說,是不讀新詩或現代詩了。但是最近偶然讀到一首題為《混血的城》的新詩,作者是沈葦,他的詩又使我恢復了對詩的信任,更主要的是勾起了我對我生活的這座城市的回憶和認識。”

賞析:一開頭申明“已經好長時間不讀詩了”(而且是新詩),然後用“但是”一轉,引入主題,這種正反對比欲揚先抑的效果往往要比直陳其意來得更強,更打動人心。

(七)比喻開篇

用一個事物打比方,說明另一個道理。

語段舉例:

書,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這個比喻,我覺得就我自己說,特別親切。

像蝴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湧起視聽的愉悅之感。在記憶的心扉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葉文玲 《我的“長生果”》)

(八)設問開頭

文章以提問開頭,通過提問,啟人以思,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語段舉例:

朋友,你讀過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嗎?你不為詞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盛景陶醉嗎?你聆聽過如雷貫耳的朔風嗎?如果你是溫柔細膩的南方人,那你一定對北方的隆冬充滿了熱切的嚮往。好吧,請你隨著我的拙筆去暢遊一番吧!(楊曉蘭 《冬之瑣記》)

(九)設定懸念

在開頭提出問題,擺出矛盾,設定疑團,卻不作答,以激發讀者的興趣和好奇心。或者先寫事情的結局或高潮,還可虛張聲勢製造懸念,或先設問破題,引起說明或議論。這種寫法往往能引起讀者的關注,同時也增加文章的曲折,顯出文章的布局之美。

語段舉例:

星期一,按慣例,第六節課是班會時間。通常班會之前,班主任不是班幹部出謀劃策,就是在教室里忙得不亦樂乎。可今天卻截然相反,從中午起就沒有看到班主任的身影。

“今天的班會班主任一定忘記了。”

“今天的班會一定取消了。”

“今天的班會肯定要開,誰知班主任耍的什麼鬼點子?”

果然是其中一個同學言中了。上課鈴一響,劉老師邁著穩健的步走進教室,但與往日不同的是,他穿著一套奇怪的服裝,戴著一頂奇怪的帽子,還有那臉上掛著一絲詭秘的微笑,叫人捉摸不透。教室里靜得奇,都好像在等待什麼爆炸性的新聞一般。只有同學們的那一雙雙眼睛隨著班主任的身影在不停地轉動。

還是班上幾個“萬事通”憋不住了,小聲地噓出聲來:“這是博士服、博士服!”“啊,好神氣!”幾乎是在同時,好多同學都驚叫出聲來。

這時,劉老師從懷裡摸出一個紅絲綢的小包來,慢慢地小心翼翼地一層一層地打開。這是什麼玩意兒?同學們的心裡都在疑惑,伸直脖子,眼睛直勾勾地盯住那個紅包。有的乾脆站了起來,本來很安靜的教室,顯得有些騷動。  ------(唐天軍《神秘的班會》)

【精彩片段】

①“王果香要去聯合國了!”(李廣華、孫亞輝《種樹“種到”聯合國》)

②花為什麼會有各種美麗鮮艷的色彩呢?(《萬紫千紅的花》)

賞析:例①開篇以驚人之語製造聲勢;例②設問破題,引發人們探知的欲望。種開頭方法,其目的是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增加文章的曲折,顯現文章的布局之美。這種開頭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頻率很高。當然,這種開頭形式要注意巧妙運用,避免單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實,這種開頭的形式是很豐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②先截取一個精彩的事件片斷。

③先交待一個起線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個引發故事的場景。

⑤先介紹與故事情節緊密相關的人物。

例如:“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時地回頭望我,目光帶著疑惑甚至驚恐,很顯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後顧之憂。”《你在誰的傘下》

(十)渲染背景(背景漸入式)

即在一開篇先交代故事的場景,或為行文所需描繪時代背景、自然環境等,讓人讀其文仿佛置身其中,欲罷不能。

【精彩片段】

①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  (魯迅《孔已己》)

②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 (王願堅《七根火柴》

③“某個雷雨之夜我趕路回家,沒帶雨具,前面幾步遠的距離,一位姑娘持傘而行,那傘宛若一朵無雨的雲。” 《你在誰的傘下》

賞析:例①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及這個特定環境的特點;例②草地氣候的交代為下聞的展開作鋪墊。這些開頭或交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節令、氣候或闡述論題的背景、環境等。在考場作文時,有些題目乍一看,覺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聯繫背景一想,便豁然開朗了。系這些背景,文章的內容可寫了,聯想與想像也便有了立足點了。最後一例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帶出了人物,自然流暢,對人物形象也起了烘托作用。

三、開頭遵循的原則:

1.向心性。開頭必須與全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緊密相聯,為突出中心服務。

2.精簡性。語言要精簡,最好是開門見山。

四、開頭常見的毛病:

1.拐彎抹角離題千里。落筆時,總愛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頭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開頭寫來寫去就是這么幾句話。

3.追求花樣弄巧成拙。寫得很好,表達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實。

示例:我的班級是文明班級,大家都認為它很好,可我認為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總體上還是認為它好,不好的只有一些,好的多些。它好在同學們都很團結,不好在一些同學常違反紀律。所以我認為它還是好班級。 ——《我的班級》

二、片段訓練:

以“我的財富”為題,擬寫三個開頭,要求分別採用三種不同模式。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能起到較好效果的開頭方式。

1我欣喜,我慶幸,因為我有一筆屬於我的財富。財富者,總不外乎精神和物質。而我的財富,卻是書。

2我的財富,是家境的貧寒和生活的艱辛。

3英國的皇冠是伊莉莎白女皇的財富,《吶喊》和《彷徨》是魯迅的財富,“奉獻我一人,方便千萬家”是徐虎的精神財富。我的財富是什麼?我沒有萬貫家財,沒有“興酣落筆搖五嶽,詩人笑傲凌滄州”的文采與氣度,我所擁有的只是成堆成堆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以及我對書孜孜不倦的熱忱與鍾愛。

三、小結:

文章開頭的寫法是多種多樣的,這裡不過提示了其中常見的幾種。在寫作當中,有時並不能單一地使用某一種方法,而是幾種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麼方法開頭,要從文章的整體構思出發考慮,要從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通篇安排整體設計,選擇最恰當的開頭方法。總之,一開始就能把讀者吸引住的開頭就是一個好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