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

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保證,也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各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經濟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重要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同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不斷完善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我們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同時也應看到,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讓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充分吸收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進成果,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文化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原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此同時,還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既弘揚主鏇律,又提倡多樣化,努力創造勇於探索和敢於創新的活躍氣氛,提倡不同學術觀點、藝術流派的爭鳴和切磋,提倡說理充分的批評與反批評。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黨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既堅決抵禦各種腐朽沒落文化的侵襲,又努力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由於各國的歷史背景、社會制度、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應該只有一種文化。各國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我們在保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獨立性的同時,也應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民眾的利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民眾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社會各階層儘管在具體利益和要求上不盡相同,但根本利益和根本目標是一致的,所結成的是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新型關係。作為執政黨,我們黨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增強黨的階級基礎與擴大黨的民眾基礎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和組織最廣大人民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真正成為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矛盾的雙方,完全可以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進行調節,將它們統一和結合起來。只有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讓人民民眾得到應該得到的物質利益,並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使民眾得到的物質利益不斷有所增加,人民民眾才能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國家的富強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從而更加自覺地為之而奮鬥。這是我們的事業不斷發展並最終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