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人口戶籍制度改革辦法

三、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結合

全區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自然環境、資源承載等因素,分階段推動人口向小城鎮、城區內聚集,實現區域內戶籍合理轉移,逐步建立城鄉人口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體系。

—,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轉為城鎮居民,解決戶籍歷史遺留問題,力爭新增城鎮居民17.47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83.9%上升到85.3%。

XX—2024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形成合理流動、權益公平、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四、集中解決有條件的農村居民轉戶

結合我區實際,堅持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建立暢通的戶籍轉移通道,重點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自願進入城鎮定居,兩年內集中推動17.47萬人率先轉戶。

(一)推動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戶籍轉移

12.69萬名符合準入條件的農民工轉為我區城鎮居民,由我區解決其社會保障問題,由原戶籍所在地處理好其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權屬問題。

4.4萬名在市內就讀的本區農村籍大中專學生,入學時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或就地轉為城鎮居民的,保留其個人征地補償收益權,符合資助條件的繼續享受學費、生活費補助,畢業後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0.01萬名新增退役的農村籍義務兵和服役期未滿10周年的士官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義務兵的安置政策。

(二)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歷年已用地未轉非人員,按市政府確定的有關原則辦理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的相關手續,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養老保險。

0.01萬名未轉非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失地農村移民轉為城鎮居民,參照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建立養老保險,不再享受移民後期扶持政策。

0.31萬名城中村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後,按征地、拆遷相關政策予以安置補償。

0.05萬名集中供養的農村五保對象自願轉為城鎮居民的,享受城鎮集中供養的“三無人員”待遇。

五、科學設定戶籍準入和轉出條件

按照寬嚴有度、分級承接原則,適度放寬主城區、全面放開鄉鎮落戶條件,積極引導本市籍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落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整戶轉為城鎮居民。

(一)戶籍準入條件

1.就近就地原則準入本區籍農村居民按照戶籍就近就地原則,轉為城鎮居民。

2.跨區域準入

(1)本市籍農村居民在我區務工經商5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請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2)本市籍農村居民在我區購買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遷移入戶。

(3)本市籍農村居民在我區投資興辦實業,3年累計納稅10萬元或1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穩定住所遷移入戶。

3.其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