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三、下階段工作重點與探索

(一)以加強勞動力資源管理為重點,建立勞動力資源動態管理三級網路。

掌握勞動力資源狀況,是我們開展就業、保障、權益維護等勞動保障工作的基礎,通過建立區、鎮(街道)、村(居)委三級信息網路,實時掌握本區勞動力資源的就業狀況、保障狀況,可以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服務,進一步了解各業勞動者的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大對用人單位的監管力度,從而進一步提升本區的勞動保障工作水平。

(二)以提升農民的保障層次為重點,完善農副業從業人員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

隨著鎮村改制企業職工“農保”轉“鎮保”工作的推進,絕大部分的農村勞動力保障層次、保障水平得到了提升。提高農副業從業人員的保障水平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點,下階段,將在市勞動保障局開展“農保”區級統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本區特點,研究完善農副業從業人員“農保”辦法,通過加大區、鎮財力的投入力度,合理適度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使退休老年農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三)以提高勞動爭議處理效能為重點,建立勞動爭議仲裁新機制。

隨著勞動者依法維護自身勞動保障權益意識的增強,面對日趨增長的勞動爭議案件,下半年,構想建立勞動爭議仲裁院,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有益的探索,從而解決長期困擾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發展的業務專業化能力不夠、人員職業化程度不足、程式規範化水平不高的突出矛盾,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四)以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為重點,建立規範有序的勞動力市場。

由於本區外來從業人員的大量流入,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相當突出,為一些非法職業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機,侵害外來求職人員利益的案件也時有發生。去年我區成立了“來滬人員就業服務中心”,為外來從業人員提供公益性的就業服務,在一定範圍內遏制了非法中介的蔓延,顯示了政府整頓勞動力市場的信心和決心,但面對需求失衡的市場,也只能起到“杯水車薪”的作用。因此,為切實維護外來從業人員的勞動保障權益,構想適度開放民營職業中介機構,作為公益性職業介紹的有益補充,同時加大對非法中介機構的打擊力度,完善企業用工備案制度,從而進一步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維護農民工的勞動保障權益。

(五)以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質量為重點,加強對職業培訓機構的指導和監管。

為了強化職業培訓市場監管,今年市局制定出台了若干意見加大對政府補貼培訓項目的管理力度,下階段我局將制定出台相應的監督管理辦法,通過職業培訓指導和職業鑑定中心的成立運作,從體制機制上保障政府購買培訓真正富有成效,充分發揮補貼培訓對促進就業的政策效應。

(六)以政風行風重點測評和文明行業創建為契機,創新管理、最佳化服務,提高團隊整體戰鬥力。

針對勞動保障工作面臨的諸多熱點、難點問題,如整頓非法職介市場、提高勞動契約簽訂率、開展主動的勞動監察、建立用人單位的誠信體系和解決社會保障歷年遺留問題等,要深入調查研究,結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採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決;要建立建全勞動保障部門的長效管理機制,使局系統的每一個工作人員自覺養成按現有制度辦事的習慣,減少工作的隨意性,提高政策執行力,努力打造具有本系統特色的服務管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