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銷總監的辭職報告

第三,實行新制度後,一看,哎,銷售與以前相比,沒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也不過如此嘛!那我們有沒有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還是有其它因素?我們有沒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場因素和非市場因素?沒有啊! 

第四,實行新制度後,制度中的每個人都得調整,犧牲短期業績不可避免的,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種時間儘可能地縮短,而不是一點時間都不給。**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個月時間都沒給夠。 

第五,在新制度的試行過程中,作為制度的設計者,必須時刻跟進,隨時調整,而公司並沒有給我這個時間(我得去別的區域走訪市場,遠程跟進只能是不解近渴),卻讓制度的監督者來跟蹤,可想而知,不能跟著情況的變化而調整的新制度卻還得遭遇制度監督者的呵求(不懂銷售的監督,純從財務角度考慮),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在上述五種因素的制約下,新行銷體系流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著過程,就忘了我們的目標。

就像一個故事講的一樣:有一個父子倆,在雪地上比賽走路,看誰走得直又快。父親看著終點,一步一個腳印,做得既直又快,兒子看著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頭看一步,結果是又慢又彎曲。 

其實,*總,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並沒有錯。 

也許錯就錯在我們實行新制度的基礎還不成熟,因為對於我們目前來說,太需要的是業績,而不是管理。 

但我們的這種做法,讓我害怕,我再不敢去推出了一些新的東西啦!因為我這樣做的結果,好比是我拿出更多的繩子讓人往我脖子上套一樣! 

而我們千變萬化的目標調整,卻也是讓我無所適從。 

一會兒,是完善新制度,馬上就能適用全國;一會兒是走訪區域市場,馬上讓它起死回生或者在銷量顯著上升;一會兒,又讓蹲點**區域上海,兼顧**大區;一會兒,又讓我就只做**市場?下一步,又不知道是什麼? 

我成什麼啦,我? 

短短三個月,就讓我來做這么多事情,能有一個結果嗎?就是三個月,能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 

於是乎,在這種變化的目標中,自然而然的,從關注我的目標(目標太多變化太快根本無法關注)就變成盯著我的過程啦! 

沒有目標的過程,又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急啊?我有力都使不上? 

而這本身,就是一種本末倒置。於是乎,很自然,我每一件事,都無法抓出一個合理的很好的結果來。

體系的力量在哪裡? 

為什麼前幾年風光的國內家電企業,尤其是彩電行業,為什麼到現在卻整體虧損? 

為什麼前幾年風光的國內保健品企業如此nb,為什麼現在卻生意慘澹? 

為什麼前幾年默默無聞的外資家電企業,現在卻逐漸擺脫困境從幕後走向前台? 

…… 

不是別的,就是體系行銷作戰的作用。 

這些從打一個電話就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