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陵導遊詞

現在我們大家面前的這座牌坊式建築叫欞星門,又叫龍鳳門。由六天柱三門四壁組成,門之間兩側由石、磚、琉璃件構成的仿木建築,每根石柱上雕有獨角獸一隻,額柱上均裝飾有支雲頭和火焰寶珠,故此門又叫“火焰牌坊”。相傳此門是仿神話中的南天門所建,經過此門,帝王的靈魂就上了天堂。各位朋友,讓我們也穿過此門進如一個新的世界吧!

穿過欞星門後請大家注意我們前面的這段神道,它不是直的,而是灣的,這又是顯陵的一個神奇之處了。顯陵在神道處理上與明代諸陵不同,在陵區中部,砌了一條彎曲的神道,如同一條蜿蜒前行的龍,這便是“龍鱗神道”。顯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體保留龍鱗神道做法的陵墓。大家請看這中間鋪築的石板謂之“龍脊”,兩側以鵝卵石填充,謂之“龍鱗”,外邊再以牙子石收束,總稱為“龍鱗道”,這種做法既能滿足陵寢建築的功能需求,又經濟可行,充分顯示了匠人的智慧。

跨過御河上的第五座橋,我們前面的這座圓形池塘叫“內明塘”,為一人工開掘的池塘,內明塘的建置為明代其它帝陵所沒有的,僅顯陵一孤例。它直徑 33 米,水深約 4 米。沒有水源與外界相通,卻大旱不乾涸,大雨不外溢。水位始終保持在一固定的高度,這一現象自顯陵始建至今近 500 年均未變化。據專家考證,其塘底為銅鑄鍋底狀,水位之所以能長期穩定,可能與鍋沿暗藏排水系統與陵區的地下水系巧妙銜接有關,如此即保持了一個完整的水位平衡。大家所看到的內明塘和我們在進門前的外明塘,不僅是歷代帝陵沒有的,它還有一奇特功能,就是在白天塘中有太陽,晚上塘中有月亮,加上當時為建顯陵,嘉靖皇帝欽定有“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的字句,所以這內明塘、外明塘還有引日月進塘,讓日月同輝的用意。另據傳,進入寶城地宮的入口即藏在水下,你們相信嗎?

繞過內明塘,我們現在來到的陵恩門,顯陵分為內外兩城,這陵恩門即是內城紫金城的正門,請大家注意看這大門兩側各有一堵牆,叫影壁。影壁在古建築中主要起屏障和裝飾作用,可以建在大門的前後方。也可建在大門兩側,建在大門兩側的主要為增添大門的氣勢,這陵恩門兩側的精美琉璃影壁是明代其它各帝陵所沒有的!它為琉璃仿木形式。正面是瓊花圖案,據說瓊花代表草木旺盛,國家繁華。背面為雙龍圖案,有藏龍臥虎之意。

請大家看這幅漢白玉浮雕,它叫雲龍丹陛。據專家認定,這快丹陛在歷代帝陵中實屬罕見!除了慈禧太后的陵區中有鳳在上的雲龍丹陛外,其餘均為龍在上、鳳在下,而顯陵這塊卻為龍鳳並列,鳳頭在上、龍頭在下很獨特。為什麼呢?因為嘉靖皇帝進京即位時才 14 歲,他鞏固地位,自立體系,母親給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嘉靖皇帝對他的母親非常尊敬,他有今天的地位,他的母親是功不可沒的。這塊雲龍丹陛也正式反映了嘉靖皇帝對母親的敬仰之情。

進入陵恩門,我們來到的是陵恩殿,也就是人們一般所稱的大殿,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舉行上陵、祭祀活動重要的場所。可惜的是,整個大殿毀於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軍火,現在僅存石基,但我們能據此感覺到整個大殿的雄偉。據說修建大殿前,嘉靖皇帝下旨仿故宮金鑾殿修建,這是殿堂內木柱的石基座,它直徑竟達 1.06 米,兩人合抱都不能交手,而這些樑柱及殿內其他木結構使用的均是來自四川、湖廣一帶深山密林中的珍貴樹種金絲楠木,可以想像當時的大殿是多么的富麗堂皇啊!

在大殿的兩側各有配殿五間,這些配殿主要是在舉行祭祀活動時供奉神牌、存放祭祀品及咒語念經的地方。

陵恩殿後面的這個門叫陵寢門,這陵寢門只供帝、後、妃們進入,其他王公大臣們是不得入內的,陵寢門後還有一道二柱門,大家看這兩根很高大的石柱上刻有一隻獬豸,虎視眈眈,守衛著陵寢。二柱門後面正中就是石五供,石五供是專供帝、後、妃們祭祀謁陵的供台,由一個香爐,兩個燭台,兩個花瓶組成,均由青白石雕琢而成,請大家看這石香爐的爐頂,雕刻著海波、雲、龍面紋,非常精美。據說,這石香爐只有後來的皇帝謁陵時才能開啟爐頂使用,顯陵每年都要舉行數次規模不等的祭祀活動,其中尤以清明、中元( 7 月 15 日)和冬至為最盛,稱三大祭。

各位貴賓,這座雄偉高大的城樓式建築,叫方城明樓,上掛“顯陵”兩個大字,它是整個陵寢的標誌性建築,是專為供奉“聖號碑”而修建的。其實顯陵原叫“獻陵”,因當年興王朱佑元四後溢號為“獻”,其忘墳即稱為“獻陵”嘉靖三年三月,朱厚璁以武力平息大禮儀之爭後,為他的父親欽定陵號為“顯陵”,“顯陵顯者,光也書泰,誓之詞曰:唯我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意思是他父親德配天地,聖功顯赫,應讓普天之下都知道,並象日月一樣永寸萬年。由此可見朱厚璁為推尊私親,實施“嘉靖新政”而費盡了心思。明樓木體結構於明末毀於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兵火,僅存殘垣斷壁,現在的明樓是  1990 年修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