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木寨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

魚木寨,又名魚目寨、輿木寨,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謀道鄉大興管理區,南距大興場集鎮3.5公里,318國道(改線)繞經山寨北麓而過,東南距利川市城60公里,西北距重慶市萬州港50公里,寨頂海拔1300餘米,距寨麓馬龍關垂直高度500餘米,1月平均氣溫0.6℃,7月平均氣溫30℃以下。該寨古屬龍淵安撫司,後改為龍陽峒土司,領屬屢有更迭。1955年12月,魚木寨由四川萬縣劃歸湖北利川,現為謀道鄉魚木村,住戶156戶,568人,大姓有譚、向、成、鄧四姓。調查研究表明,土家族、苗族應占人口的60%以上。這裡風光奇特,文物古蹟豐富,民風古樸。1989年8月經文物工作者考查發現後,被定為我省文物普查中的重要發現之一。1992年12月,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定為湖北清江民俗風情游的重要景點,2001年定為預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譽。

久遠的歷史 稀奇的寨名

據考:龍淵安撫司譚福一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馬萬縣樂往壩(今利川謀道鄉銅鑼關村)。洪武八年譚元亨襲龍淵安撫司職。永樂七年(1409年),其地"東齊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嶺心,西至牡羊坪抵免灘河,北至龍駒壩抵岩侖",其中樂往壩、豬羊坪、褶岩壩、瓦礫洞、中咀、下岩壩等地,分三等納稅,收作銅鑼關軍費。譚氏世襲冠帶,鎮守銅鑼關。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八世譚彥相等認承納草籽糧五碩三斗,將龍陽峒編籍萬縣,奉旨俞允,脫離石柱土司。萬曆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撫使馬斗斛、馬千乘圖謀恢復龍陽峒,率士兵圍攻,燒毀民房300餘處,殺害百餘人命。當年爭戰遺址、傳說、故事尚存。

魚木寨東南與銅鑼關及龍陽峒土司祖墓鳳凰山一脈相連,西南與馬頭場及龍陽峒土司所建大岩寨上下呼應,正北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龍潭安撫司舍把黃俊之子黃中稱帝反明據點支羅鎖船頭寨,隔澗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聯所描繪的那樣:"魚目兩開張瞻前岸鐵鎖拱朝大小山寨齊擁護;鳳毛雙濟美顧後脈銅關鼎立上下石級皆驚愕。"地勢十分險要。

寨名來源今無確考,一說,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魚木"為土語音記;一說,相傳古代馬、譚土司連年爭戰,一次,譚土司困守該寨,馬土司久攻不下。譚土司為退敵兵,從寨東岩洞口向寨下拋下活魚無數,有些竟落掛於馬土司帳前樹上。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從此,地因事名,洞名"魚木洞",寨名"魚木寨"。

雄奇的關卡 險仄的道路

清同治五年(1866年)增修《萬縣誌》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從大興場至魚木寨,有石板古路一條,蜿蜓于山梁之上,全長約3公里,前段平坦,後段曲折起伏。臨進寨門前一段長約50米,路基總寬不足2米,兩側懸崖高百米,整段道路完全鋪設於懸崖脊上,遠觀恰如鞀鼓之柄。在鼓柄與鼓面結合處,依地勢建寨樓一座,建築平面呈梯形,前寬4.6米,後寬8.1米,進深5.1米,兩側牆腳與崖沿靠齊。寨樓前、左、右三方牆壁,以規整條石石灰石石灰凝縫修就,正面一壁高6.4米,上端稍有收分,形近長方;左、右側壁較正壁稍低,人字瓦頂隱於正壁之後。正壁下正中開獨門,為進寨通道,門額上橫排正楷陰刻"魚木寨"3個大字;再上,開射擊孔兩排共9個,嚴密地封鎖著進寨道路。寨樓內分上下兩層共4間,前2間樓板亦以石作,射擊孔下依壁建石台,以利作戰,其餘各間供屯兵住宿。現寨樓下通道右壁嵌石碑一通,正楷陰刻《魚木寨功德碑序》,文字清晰,現抄錄如下:

"奉修,從來思患預防,乃國家之良圖;樂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風。予等甲內,或失朝下業,或本朝蒙聖天之雅仕,耕讀傳家,各安本分,為盛世良民已耳!奈近來賊匪流竄,擾亂鄉曲良民。聖恩優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魚木寨公議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為序。

團長譚登傑等百二十人(略),嘉慶四年歲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慶年間,白蓮教在利川活動頻繁,聲勢浩大,碑序中所稱"賊匪",就是指白蓮教軍,資料十分珍貴。

魚木寨四周懸崖三迭,崖間緩坡如帶。為保寨頂安全,阻斷緩坡通路,古人除在寨頸修築寨樓以外,還在寨東青崗片(讀pian,方言)、寨西垛片一層岩下各建石寨樓一座、石寨牆一段;在三陽關、樟鳳坪、福堰塘二層岩上,各建卡門一座。現寨樓已毀,垛子片寨牆僅存殘垣,青崗片寨牆長200餘米、高5米、厚3米,保存完好。3座卡門除樟鳳坪卡門已被拆除外,其餘2座依然如故。特別是三陽關卡門,牆高5米、寬4米,門高2.3米,寬1.25米,兩旁老岩挾持,迎面太平岩遮擋。岩上古木參天,岩下溪澗奔騰。人在卡內不知卡前有路,人行山外不知崖內藏關,十分神奇。

承恩寺導遊詞 ·十堰導遊詞 ·黃鶴樓又一導遊詞 ·襄陽古城導遊詞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把關鬼神愁!"關卡雄奇,道路艱險逼仄是魚木寨的又一顯著特點。魚木寨頂面平坦略呈橢圓,南北長約2公里,東西寬約1公里,從大興場南來古路進寨後,東西分開,依崖沿繞寨頂一周,東線至新灣上分出岔路一條、經青崗片、亮梯子至寨東麓釣魚灘,與古謀道溪至萬州城大路相交,北上船頭寨;東西二線在寨頂碑屋灣交會後,經魚翔嘴、九道拐、樟鳳坪至寨西北麓馬龍關與古謀道溪至萬州大路相交,南上大岩寨。兩條下寨道路全以條石修就,石級陡窄,特別是亮梯子及三陽關手扒岩二段,堪稱天險。亮梯子始建於明,修建於寨東二迭絕壁之上,共28級,每級用長約1.5米,寬約40厘米的石板,一頭插入岩壁,一頭懸空建成,每兩級間互相亮開,故名。人行梯上,頭頂是緲緲藍天,腳下是萬丈深谷,既驚,又險,又奇!手扒岩筆直挖鑿於寨西北太平岩上,共32步,每步寬約50厘米,穴深不足20厘米,形如新月,為建路前古人上寨要徑。岩陡苔滑,斗膽攀登,魂系藍天,更增添了魚木寨風光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