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錫惠公園導遊詞

漪瀾堂位於二泉庭院正中,四週遊廊環繞,遊客們在此可小想品茗。蘇東坡有“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的詩句。乾隆多次在此設御座品茗,堂前匾額是現代書法家費新我所書。大門柱上有蘇東坡的詩:“雪萍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長8.6米,寬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開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稱龍頭),雙爪前踞,龍頸彎突,張開大口,清泉白龍口傾注而出,構成“螭吻飛泉”勝景。石始建於明朝弘治初年,最初採用無錫本地黃色陽山石雕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天下第二泉”內現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蹟。池前一組太湖石,疊成觀音立於鰲背像,世稱“觀音石”,右為龍女,左為善才。觀音石下有一段銘文,落款“蕙岩”,說明這是原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蕙岩小築”中的遺物,清乾隆年間才移到此地。

無錫歷史上最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鉤的墓,坐落在錫惠公園春申澗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邊的山坡上,音樂台背後山頭墓地林間,樹立著這位民間音樂家的銅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彥鈞,無錫東亭人。生於1893年8月20日。從小跟父親學習音樂,對民族樂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詣,後來雙目失明,流落街頭。直到解放後重獲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燦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遷葬於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創作於1939年,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及生活的寫照。全曲由引子和6個階段構成,是循環變奏的曲式結構。《二泉映月》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時作為國禮贈送外賓。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紛紛改編,成為一支譽滿國際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澗—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條街】

二泉東側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淨月住所,名“龍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極負盛名的我國四大私家園林之一。它是無錫人鄒迪光在明萬曆年間建造的,占地約50畝,先後用十多年時間建成。國鄒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為“愚公谷”。

現在的“愚公谷”於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園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題寫的。人門向南,由長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軒二亭,軒名“荷軒”,由著名畫家吳作人書額。軒前對聯“得山水清氣,極大地大觀”,是當代山水畫家邑人錢松岳於84歲時書寫的。荷軒以南的泉亭,名“濾泉”。泉邊枝峰閣有唐代古聯:“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南邊廊內的對聯“老龍聽法,頑石點頭”,巧妙地寫出了當年惠山寺高僧講經,老龍也前來聽法,使大同殿前聽松石連連點頭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學的博大精深。由濾泉穿過小石橋,只見假山旁有一株古玉蘭,樹齡已達400多年。

遊客們:現在我們前往參觀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澗”。春申澗又名“黃公澗”,現為無錫觀瀑的景觀,因戰國時代楚國國相春申君黃歇曾率軍在此飲馬而得名。山澗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塊大石橫臥,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臥雲”兩字,是明代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為紀念惠山寺住持圓顯而題寫的,臥雲是圓顯的號。澗邊三角亭,名“臥雲亭”。

順春申澗東下,位於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這裡開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風景更加美妙動人。湖畔周圍精心種植喬木、灌木、花草。東面建有一石牌坊,題有“映山湖”匾額。牌坊對面,各位請看春申澗出口處的那塊石頭,上刻“翠螺”兩字,形容錫惠山峰如少女的發會。

各位遊客:錫惠公園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下面隨我去觀賞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隨意選購一些無錫的土特產“惠山泥人”。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惠山東端的五里街,這條路原是赴惠山寺朝山進香的必經之路。現為“惠山泥人一條街”。惠山泥人歷史悠久,已有400多年歷史,起源於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是無錫著名手工藝品。它採用惠山腳下特別細膩潔淨的黑泥,在藝術家手裡經過捶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整修、上粉、上色、開相和上油等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惠山泥人分兩類:一類為“粗貨”,是泥人的傳統產品,以胖娃娃、動物為題材;另一類為“細貨”,即“手控戲文”,以戲曲、神話故事、舞蹈為題材,其中代表作有“大阿福”。傳說惠山古時林木參天,一對猛獸常下山傷人。後來,一家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