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鞍山千山完整導遊詞

來鶴亭的傳說 

千山名勝來鶴亭故事流傳很廣,雖然一些地方說法不同,但是,傳說中後人為了紀念造福人民的丁令威——這個傳說中的人物,修煉成仙化鶴歸鄉,才修建了來鶴亭,這些傳說都是一樣的。傳說丁令威是遼陽人,官職不大,是遼陽管糧倉的小官。別看官不大,糧食的大權可全掌管在他的手裡。當時,天下曾有過連續三年的大旱,”為了保證京城的皇族和官吏不挨餓,皇上下了一道聖旨,把全國各地的糧倉存糧,一粒不留地送往京城。聖旨到了遼陽,丁令威接完了聖旨,心情很不好,回到家來愁眉苦臉,茶不思飯不想,家裡人幾次問原因,丁令威就是不開口。丁令威為什麼這樣?因為他要違抗聖旨,不想把國庫糧食送走。他早就作過打算,不能眼看著老百姓餓死。在那個年頭,不要說連續三年大旱,就是一年,老百姓也受不了。三年以來,老百姓苦不堪言,窮死算命短,餓死沒人管。為了活命,不得不賣兒賣女,就這樣餓死的屍體還到處都是。丁令威親眼看到老百姓的大災大難,心象刀絞一樣難受,這算什麼世道?糧食在京城倉庫里寧肯爛掉,也不管老百姓們的死活,哪裡還有什麼天理?我丁令威寧可死在百姓身上,也不能活在昏君手下。他斬釘截鐵地說:“遼陽的糧食一粒也不能送走,開倉放糧!”糧倉打開了,按著丁令威的分配,把糧食分給了四鄉的窮苦老百姓。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老百姓把丁令威當成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給供奉起來。從此,丁令威的聲望震天動地,這訊息很快傳到京城。可把皇上氣壞了,一腳踢倒了龍案,下旨召丁令威進京。丁令威明白,進京就得砍頭,這是他早就預料到的事情。但是,丁令威不去,他向欽差說:“我是遼陽人,和遼陽老百姓是魚水之情,要死我就死在遼陽吧。”他把聖旨給頂回去了。朝廷派來了欽差,帶著一大隊人馬,來砍丁令威的頭。當時正是數九隆冬,西北風嗷嗷直叫,鵝毛大雪滿天飛。丁令威被綁在法場上,要等到正當午時三聲炮響,人頭才能落地。遠近的老百姓冒著北風煙雪,象潮水一樣湧進了法場。一個個淚流滿面,有誰能搭救這大慈大悲的活菩薩於眼看著救命恩人要歸天了,報不了這大恩大德,就好好地看上一眼吧。法場被囤的水泄不通。正當午時就要到了,第一聲炮響完了,接著就是第二聲炮響。人們的心都快蹦出來了,就在這時候,從天空飛來一隻仙鶴,展動雙翅,穩穩地落在法場上,用它的尖嘴,啄斷了丁令威的綁繩。第三聲大炮響了,劊子手持鋼刀走過來時,丁令威已經坐在了仙鶴的脊背上,仙鶴展翅向天空飛去了。劊子手阻攔也來不及了。仙鶴飛到靈波山,丁令威遠遠就看見了一座座的高大廟宇,滿山都是翠柏蒼松,仙鶴穩穩地落下了,丁令威從仙鶴背上下來。突然,仙鶴拍打了兩下翅膀,變成了一個老道。這老道,雪白的發鬏,胸前飄著銀須,兩道劍眉下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身整潔的青道袍:,看起來仙風十足。丁令威明白了:這位長老為救自己才化身為仙鶴的。不由雙膝跪倒在地,連連叩頭說:“多謝長老救命之恩!”長老扶起來丁令威,說:“這是你為民造福的結果!”說著話一起走進了廟門。這長老看起來只有六十多歲,實際已經一百零八歲了。他就是這個靈波山的慈航長老,是一位德高望眾的長老。他對丁令威的遭遇深表同情,決不能眼看一個造福人民的人遭到無辜殺害。因此,才親自化鶴前往,救回來丁令威,並收丁令威做了自己徒弟。丁令威深感長老的恩德,每日裡刻苦修道,終於得道成仙。神仙也思念家鄉,有一年,丁令威化成仙鶴,飛回了家鄉,落在了遼陽南山的華表柱上。人們看到這隻仙鶴,十分驚奇,只聽它站在華表柱上唱道:“我是當年丁令威,思念家鄉山和水夕青山綠水人民非,當歸當歸不得歸!”這歌聲,傳遍了四面八方,人們奔走相告:“當年的丁令威成仙得道啦!華表柱上的仙鶴就是丁令威!”華表柱的周圍人山人海,仙鶴看著來人,向人們連連點頭,隨後展翅飛翔,在空中轉了幾圈,然後,飛向了千山,在如今的祖越寺前溪邊停落下來。後人為了紀念丁令威,就在仙鶴停落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六角形的紀念亭,命名為來鶴亭。這就是千山有名的“來鶴亭”。

木魚石的傳說

從千山龍泉寺上西閣往羅漢洞走,中間有一段硝石山坡。就在這裡有——塊會唱歌的橢圓形的青石板。有人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有人說它是從地下鑽出來的。人們都管它叫“木魚石”,也有人叫它“木魚神鍾”。這塊橢園形的青石板從表面上看稀鬆平常很不起眼,但來千山遊逛的人可總喜歡跺它幾腳,要不就用拳頭或木棒等物捶它幾下,然後就會聽到“空空”的清脆響聲。這聲音就象老和尚念經敲打木魚的聲音。特別是夜靜更深的時候敲打它,整個山谷都會給震起回聲。龍泉寺的老和尚說,這塊石頭有一段動人傳說。很早以前,千山的廟宇是東一個西一個,要是有個大事小情往一塊湊,那可真不容易。各個寺、觀、庵都是各顧個。這裡的和尚、道士、尼姑除了早晚念經拜神佛,白天大都去開荒種田,採集山果、藥材,有的還出外行醫。大家過的好比是世外桃園的生活。誰曾想有些傷心的事兒,竟從天上掉下來了。原來,那時候,千山這一帶有一幫土匪經常打家劫舍、搶男霸,女,就是對千山寺廟也不放過。這個土匪頭目報號叫飛天虎,他長相兇惡,大長臉,兩腮鬍鬚捲曲著,活象一對秤勾子掛在腮幫子上。他喜歡穿青衣大褂,頭扎藍布頭巾,騎一匹棗紅馬。他拉起的馬幫有二十匹。不管搶到什麼東西,搭在馬背上就一溜煙逃跑了。有一天,飛天虎領著馬隊闖進千山來。飛天虎下令在龍泉寺山門外下馬,把馬匹拴在兩旁大樹下,就帶領著一幫二卜匪闖進龍泉寺。小和尚發現來了這么多人,又不知幹啥的,忙跑去對方丈稟報:“師父,不好啦,山門外來了一夥人!”方丈慌忙走了出來,正好和飛天虎迎個照面。方丈趕忙兩手合什,口念:“阿彌陀佛,善哉!”飛天虎大搖大擺地說:“老師傅,不要驚嘛,今幾個我特到貴廟拜訪!”接著,飛天虎向嘍羅遞個眼色,這幫匪徒象餓虎撲食似的奔廟宇兩廊和正殿衝去。老方丈一看不好,又念起“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可是這幫匪徒沒理他,把大殿的佛像掀翻。看看裡面有沒有財寶,結果他們什麼也沒有撈到。又朝羅漢洞搜去,總算在羅漢洞裡撈到藥材和山果。他們背得背,扛的扛弄出山門。大大列列地走了。邊退走還在馬上高喊:“謝謝,老師傅!”飛天虎撈到便宜後,第二年秋天又帶嘍羅闖進山采。見到山果搶山果,見到藥材搶藥材,就連佛前供果也劃拉去了。搶東西還不夠,見在南泉庵附近的山坡上,有個尼姑在采山果,飛天虎看尼姑長得俊俏,喝令匪丁上前抱住,用手巾堵住嘴,捆巴捆巴扔上馬背。老方丈聽到門外吵嚷,想必又出了事,登上廟門台階一瞧,哪有大天白日搶活人的,也太不成體統了!連聲念起:“阿彌陀佛,善哉!”哪曾想,土匪不聽這套。隨著一陣馬蹄聲,土匪逃出了山谷。老方丈一看佛法不靈,又氣又惱,可又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照舊是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心裡可是愁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後來徒弟們集思廣意想出了個點子,對他說:“咱們各寺廟何不聯防抗賊。”老方丈連連點頭。從此他們就聚集僧道操練刀槍棍棒。在千山溝門設下崗哨。共同規定:不管是僧道集合或是發現山匪蹤影,都敲打木魚石為號。又是一年秋天,約摸到掌燈時分,飛天虎率著馬隊又來了。他的人馬剛在千山口露頭,·放哨的僧道就飛報給龍泉寺方丈。老方丈命小和尚猛敲木魚石。木魚石發出“空空”地響聲之後,各寺觀僧道拿著棍棒刀槍集合在龍泉寺山門外,等候和飛天虎撕殺。飛天虎趾高氣揚地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嘍羅擁到山門前罵道:“你們這幫禿驢和雜毛老道,今個放明白點,趕快交出你們的財寶、藥材,不然我就放把火燒毀你們的寺廟!”這時老方丈挺著胸脯上前說:“飛天虎,今個你敢動我們一根毫毛,就打斷你的狗腿!飛大虎聽了老方丈的話,氣得嗷嗷直叫,大喊道:“弟兄們給我殺!”一霎時,馬隊衝進了人群。僧道們手持槍棍刀叉跟土匪打了起來。僧道們越戰越勇,殺得土匪屁滾尿流。飛天虎見勢不妙,帶領幾個嘍羅順著小毛道逃出山溝。飛天虎經過這番較量,再不敢進山胡作非為了。打那以後,千山寺院堅持了多年聯防,木魚石也一直和僧道們相依為命難離難分了。久而久之,遊人們對敲木魚石也都很感興趣。來此地之人都想自己親手用棍和石子等物敲木魚石,領略一下誦經的節奏聲。有音樂天才的遊人,敲擊時夕調節出力的大小輕重,能敲出節奏來。木魚石可就真唱起歌來了。正如人們歌唱的那樣:千山裡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神奇的石頭會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