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南關清真大寺導遊詞

出銀川南門廣場西行二里許,一座具有鮮明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物--銀川南關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禮拜大殿上一組渾厚飽滿的綠色穹窿圓頂,宛若披著綠色蓋頭的五姐妹,丰姿綽綽,亭亭玉立。

仔細分辨,個個以寶瓶裝飾,渾圓光潔。中間的穹項高22米,頂端懸掛一彎月形燈,四個小穹項分別立於東南西北四角,玲瓏別致。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拱門向東方敞開--中國的清真寺門都向東開,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聖地麥加的方位。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迴廊相連,寬敞明亮。

沿著弧形樓梯拾級而上,來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台。月台圍繞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侷促,節日期間也可供禮拜用,是禮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與月台之間事實一道漢白玉貼面的雙心圓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禮拜出人大殿時脫鞋穿鞋的地方。穿過柱廊進入大殿,寬敞聖潔的大殿一派肅穆的氣氛。殿堂呈正方形,長寬各21米,可容千人禮拜。大殿中部有四根綠色瓷磚飾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頂。方柱與穹頂底部銜接的一段圓柱體稱鼓座,鼓座上方開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兩側各開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來風,四面進光,清爽明亮。向外張望,視野開闊,仿佛矗立於寬廣舒展的綠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牆中間,設定"米哈拉布"窯(禮拜者面向的地方),裝飾莊重而精巧,採用晶瑩潔白的漢白玉構成多圓心的複葉形壁龕圖案,其上鐫刻經文,簡潔舒暢。整個大殿的牆面用穆斯林喜愛的綠色塗飾,與漢白玉券柱深淺對比,濃淡映襯,給人以典雅、舒適、和諧、明潔之感。

作為銀川城區最大的一個回民聚居的地區--南關,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於1915年,解放後於1953年擴建修葺,成為一個大殿63間、占地20餘畝的大寺,其規模居當時銀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動亂年代被當作"四舊"滌盪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關寺得以重建。這座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從設計、施工到竣工,僅用了半年多時間。設計之巧,建造之快,質量之好,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