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薩迦寺導遊詞

各位朋友,到日喀則不可不去薩迦寺,寺中的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極高,因此也被稱為“第二個敦煌”。

大家看,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中間的薩迦盆地,矗立在谷地中央的那座紫紅色的“城堡”就是鼎鼎大名的薩迦寺。它是700年前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有一首民歌這樣唱道:

從本波山鳥瞰,

薩迦好似水晶;

水晶瓶中達姆.

容顏勝過仙女:

莫要鄙視薩迦,

佛閣為其增光……

其實,薩迦的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即當地土壤的顏色。薩迦寺分為南寺和北寺,南寺建在平坦的谷地上,北寺建在北面的山坡上。薩迦北寺由貢覺傑布創建於1073年,並由此形成著名薩迦派。我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薩迦派,薩迦派以其主寺薩迦寺而作教派名稱。薩迦派的寺廟圍牆塗有紅、白、黑三色相間的色帶,紅色象徵文殊,白色象徵觀音,黑色是金剛持菩薩,三色成花,故人稱薩迦教派為“花教”。薩迦派的教義中,最獨特和重要的是“道果法”。其教法有三個程式:一、舍非福。“非福”即壞事”。一個人時刻勉勵自己行善做好事,不做壞事,來世有望投生在天、阿修羅、人“三善趣”之中。二、斷除我執。即悟透人生無常,世間萬物皆由因緣湊和而成,都不是實有的道理,以此把世間的一切看透,斷除任何慾念,解脫痛苦。三、諸法無成。即在修習中防止武斷之見,達到用超乎世俗的見地認識宇宙的境界。薩迦派與其他教派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之一是準許教徒娶妻生子,且該教派的政治權力父子相傳,而宗教權力則叔侄相傳。

薩迦派有五位重要祖師。其第四祖薩班·貢噶堅贊,為13世紀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薩迦格言》是西藏文學名著。

另外,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薩迦寺的歷史概況和著名的八思巴。吐蕃王朝崩潰後,西藏陷於長達400年的分裂割據與戰亂動盪。13世紀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各部落崛起於北方,並逐漸統一了中國。成吉思汗的孫子闊端曾派遣大將多達納布率領蒙古騎士深入西藏。闊端意識到要想統一西藏,必須利用當地宗教勢力。他了解到當時在後藏的薩迦地方崛起的薩迦派勢力日益強大,薩迦寺的寺主貢噶堅贊(又稱薩迦班智達)在西藏各教派中影響最大,於是便邀請貢噶堅贊前往涼州(現在的甘肅武威)會面。...第 一範文§網整理該文章,著作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公元1247年,薩班攜其侄子八思巴到達涼州,代表西藏地方勢力與蒙古王室達成了西藏歸順元朝的條件。至此,西藏地方正式加入了祖國大家庭,成為元朝中央直接管轄的一級行政地方。薩迦派也因此取得了元朝的信任和西藏地區的領導地位。

貢噶堅贊逝世後,忽必烈又於公元1253年召見八思巴,拜他為帝師。1260年,忽必烈稱帝,授八思巴為“灌頂國師”,賜玉印,並授命他兼管中央設立的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方行政事務的總制院的院務,使他成為元朝中央政權的一名高級官員。1265年,八思巴受命返藏,擴建了薩迦北寺,設立管理地方政權的“本欽”,建立了西藏地方政權薩迦王朝,西藏正式歸入元朝中央政府統轄。公元1269年,八思巴創造了蒙古文字,為此被忽必烈封為“大寶法王”。

如今,北寺已經蕩然無存,一眼望去,北邊那片浩大的廢墟仍有當年的恢弘之勢。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南寺,即現薩迦寺所在,它是1268年由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所建。大家請看,薩迦南寺的樣子十分特別,有兩圈城牆,城牆上有垛口,四角有碉樓,外面還有護城河,城門為“工”字形,整個平面圖是大“回”字套著小“回”字,頗有一點戰爭防禦的味道。城牆的顏色除了紫紅色以外,還間有黑、白兩色,這是薩迦教派的重要標誌。

其他景點 西藏薩迦寺導遊詞 ·西藏納木錯導遊詞·西藏拉薩導遊詞

現在我們進入的主殿叫“拉康欽姆”,意為大神殿,高ll米,面積5500平方米,宏偉壯麗。殿中有40根大柱子,其中4根最粗的柱子,要3個人才能合抱。最粗的一根直徑有l.5米。每根支柱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第一根支柱為忽必烈皇帝柱,名叫“加納色欽嘎瓦”,意思是元朝送的柱子。傳說,當初八思巴在元朝大都任職,元朝皇帝知道他想回薩迦建廟宇,便選了一根直徑達4尺的柱子賜給他,那柱子好是好,就是太大了,無法運往西藏。八思巴惋惜地返回薩迦。誰知當他回到薩迦的時候,那根大柱竟漂浮在寺北的仲曲河上。第二根支柱為野牛柱,名叫“沖布噶瓦”(意為“野氂牛運送的柱子”);第三根支柱為猛虎柱,名叫“達布噶瓦”(意為“公老虎送的柱子”);第四根支柱為滴血柱,名叫“那布查雜噶瓦”(意為“海神送的柱子”),據傳說海龍王送來時,曾受傷流血於這根柱子上,現在還可見柱子赤色斑斑的血跡。這幾根柱子頂天立地,沒有一點接縫,據考證來自薩迦縣南邊的陳塘溝谷,屬於喜馬拉雅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