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石林導遊詞

這些摩崖石刻與四周奇妙的自然奇觀相輝映,攝魂奪魄,給人美與奇的感受和想像,既是石林的寫照,又啟迪人們要有“石”的風格和氣魄。 

現在我們往裡走。各位請駐足,抬頭看:在兩峰之間夾有一搖搖欲墜的巨石。這裡用“千鈞一髮”來形容最貼切不過。大家過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會掉下來。好了,過了千鈞一髮,各位可以放心了。其實這塊巨石在這裡“定居”已經三百多萬年了,經歷了無數次地震的考驗,是不會掉下來的。 

沿途走來,石峰如劍,直刺青天。這裡是劍狀喀斯特表現最典型的地方,遊人稱為刀山火海。 

過一石洞,峰迴路轉,我們來到了一小憨之地——且住為佳。兩峰底部凹成室,如廳似屋,仿佛是專門為走累的遊客準備的小憩場所。這個石屋的形成其實是水與土共同作用而成,地質學家稱其成因為“土下溶蝕”。我們在此小憩,轉過身再看剛才我們所過石洞上方四個大字:“無欲則剛”。這四個字出自林則徐的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刻在這裡,隱喻似謎,給人以聯想。 

小憨之後我們到達大石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劍峰池。 

這劍峰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秘之處。劍峰池池水清澈、天光雲影、四周群峰秀色盡在池中。池水來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漲。在石林深處能保留這樣一處天然池水實屬難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寶劍,劍柄投入水中,劍身上書“劍峰”二字,池名由此而來。劍刃是一次地震中落人水中的。 

游罷劍峰池,我們來到“極狹通人”。各位請看,兩峰相擠處,僅有30厘米寬的空隙。此景名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的典故。若從劍峰池繼續往前游,此處是必經之道,但身寬體胖者至此,只得望路興嘆。當然,此景名也可引申表示為通過了這狹狹的通道,便可進入風光無限的“石林桃花源”。 

進入“石林桃花源”,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盡情地觀賞吧! 

在這裡仰天俯地,上可觀天,下可察地。身臨其景,您是否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覺? 

這古藤同心結,祝您愛情甜蜜,家庭幸福。 

“雙鳥渡食”。這上天精工雕塑的神品,讓您不要忘懷“羊有跪乳之義,鳥有反哺之情”。 

石峰之頂一頭小象,遙望遠方,似在等待、在企盼。這便是“象踞石台”。 

“千年龜”,撒尼人說,見了它“心想事成”,摸摸它“長命百歲”。 

“石鐘”是樂神贈給石林的寶貝。您會驚奇地發現:這石鐘能奏出您的心聲。 

各位朋友,如果說剛才我們是在天然雕塑博物館中邀游的話,現在我們登上了石林另一個覽勝點,建在約30米高石峰頂上的望峰亭。此時您是否找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此亭初建於1931年,重建於1971年。 

“阿詩瑪在哪裡呢?”您別急,阿詩瑪就隱在這茫茫“林”海中,我們現在就一路尋去。但途中還有許多奇景在等著我們。 

曲徑通幽,進入一石洞,四周俱是高聳的石壁。各位立於洞中可以感受一下什麼叫“坐井觀天”。 

由“坐井觀天”往前,兩邊是直插雲表的石壁。一堵石壁似被攔腰斬了一刀,留下一條窄窄的縫隙,由此仰觀蒼穹,天只有細細的一條線,故叫“一線天”。 

有朋友問,石林裡面有人住過,生活過嗎?答案是:有。清朝鹹豐年間,路南縣暴發了由趙發領導的,回響太平天國起義的彝民起義。當年趙發率領起義軍就住在石林中。 

這裡就是義軍紮營的地方。這裡有石桌、石凳、石床,石床那有一香爐,這還有一跳清泉。 

在這邊石壁的底部,有一可容一人出入的小洞。相傳此地為趙發關押戰俘的監獄,因此得名“石監獄”。若鑽人洞中便會覺得豁然開朗,天更高、更藍。看到這個石洞您還會聯想到什麼,對了,電視劇《西遊記》中,壓在五行山下的孫大聖。 

大家看,那好似鳳凰的大石,蹲立石巔,它正回頭梳理美麗的羽毛。這就是我們在望峰亭遠觀過的“鳳凰梳翅”。 

遠處一巨石,從中分作兩半,似用鞭子抽成,鞭痕隱約可見。傳說這是阿黑在尋找阿詩瑪3途中被頑石擋道,他奮力揚鞭,將巨石抽成兩半,留下了這“神鞭石”。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外圍石林景區,在這裡我們將看到蘇武牧羊、漫步從容、母子借游、望夫石、喜相逢、駱駝騎象等景點。 

現在我們來到蓮花池旁,請各位稍事休息,我們馬上就要見到“阿詩瑪”了。這蓮花池是因水中一石酷似蓮花而得名,是一人工修建的池潭,供游完大石林後休息的地方。池中有魚兒,有興趣的遊客可投食餵魚,感受一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趣。 

現在,我們繼續上路,去尋找“阿詩瑪”。 

小石林位於大石林東北部。如果說大石林以其雄偉、詭秘取勝,小石林則以玲瓏剔透、清新俊雅著稱。如果把大石林比作阿黑哥,那小石林可就是阿詩瑪了。是的,我們要尋找的阿詩瑪就立於小石林中的玉鳥池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