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導遊詞4篇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撫寧縣背牛頂景區。

撫寧縣,古稱驪城,直到唐朝武德二年設立撫寧縣。“撫寧”兩的意思是“撫我黎庶,寧我子婦”之意。撫寧位於河北的東北部,北倚燕山,南瀕渤海,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地勢北高南低,礦產豐富,盛產水稻,遠近聞名的“留守營”大米就是出自該縣。棉花、油料、果品、畜牧、淡海水產品也很可觀。工業以造紙、紡織、機械、化肥、水泥、採煤、釀造為主。是我省億元財政縣之一。人們說撫寧人紮實能幹,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優異成績。

從秦皇島的地形圖上看,撫寧將整個我市三個城市區包圍,境內公路、鐵路交通四通八達,歷史悠久,風光旖旎,山、川、海集一身,主要旅遊勝地有南戴河旅遊開發區,背牛頂旅遊區,燕塞石林旅遊區,天馬山、天馬湖旅遊區及九門口旅遊風景區。而背牛頂旅遊區是較優秀的一個,遺憾的是由於各方面的限制很長時間養在深閨人不識,如今已正式對外開放。

背牛頂風景區距海港區約五十公里,經榆關,猩猩峪,到達宏量寺,而猩猩峪隸屬於撫寧大新寨鎮,原來是一座明代戍邊城堡,據說這裡住過猩猩或說這裡掉下過星星也就是隕石,故而得名。現在仍可看到這塊石頭。

從猩猩峪前行,途中可見蒼山疊嶂,峰迴路轉,烽火台林立,溪流潺潺。尤其在群山懷抱中有一奇景——龍潭。一潭清水,水深高丈,寒氣四溢,沁人心脾。潭旁建有龍王廟,當地流傳著“禿尾巴老李”的動人故事:撫寧縣官莊有一李姓婦女,生了一條小蛇,不忍丟棄,放在水中養了起來,逐漸長出了鱗片。遇雷雨天就逃走,每逢陰雨之夜就潛回吃奶。每次吃奶,母親就痛死過去,去後又甦醒,母親痛苦難忍,在其吃奶時藏刀嚇唬,結果誤傷其尾,逃走後就不再來了。後託夢告訴母親:“我已有住所,在北溝龍潭中,叫禿尾巴老李。”老李天性善良,天旱祈雨,甚為靈驗。潭兩側為懸崖峭壁,形如斧劈刀削,東側峭壁上刻有“龍泉”兩個大,潭上騰空架起彩虹橋,通向“望雨亭”。順路上山右達亂刀峪,又稱燕塞石林旅遊區。

從龍潭前行四公里便到了宏量寺,這裡僅存遺址。再前行約一公里便到了背牛頂山腳下。從山下望去,山頂高聳入雲,因山後有石如牛,故名。遼代天慶年間始修,明正德十四年,僧人佛海鑿井建廟,帶徒重修背牛頂。隨後在隆慶、萬曆、崇禎年間又先後修建無梁殿,拓大了金光洞。但到了道光十年,又被道人所占,光緒八年,該廟主持曾受皇封。因此,一山先後容佛、道兩家。歷代香火極盛,傳說許願很靈。

從山腳沿石階向上攀登,山漸陡、景亦幽。這裡常年為原始森林所覆蓋,奇花異草、參天古樹另人賞心悅目。山路樹叢中便有兩塊威武的“將軍石”,象把守山門的忠誠衛士。再往前行,便到了幽深的綠色長廊。這裡天然生長的獼猴桃藤、野葡萄從路兩旁向上空延伸,勾連一起,形成一條濃蔭蔽日的綠色長廊。奪人工之美,具有大自然之妙,別有韻味。

從綠色長廊上行,通過一段艱難的攀登依峭壁安置五層柏木長梯,梯旁高懸鐵索,遊人扯索攀,猿引而上,驚心動魄。如今設定了七十米長的鐵梯,外有圍欄,雖兩旁崖山有壁,令人心有餘悸,但有驚無險。

到了山門,才令人驚魂稍定,反身四望,才覺風景這邊獨好,才知不枉來一朝,飄飄然好似升仙。如遇陰雨,可見腳下鋪雲萬里,如蒼雪、如堆絮,上晴下雨,人稱為“兜錦世界”,或稱“牛頂雲海”,論氣勢不亞於黃山雲海,山門南側內壁嵌有一臥碑,上刻“太清觀”三個小,下刻“背牛頂”三個大,山門上幾米遠,石壁上刻有“今生不把彌陀念,枉在人間走一遭”,給人一種超俗之感,據說凡是念聲“阿彌陀佛”之人,登山疲憊便會一掃而光。

石岩後的樹林裡,掩映著一片碑林,大都是為捐修廟宇人名的碑刻,東側數口井錯列排開,大都鑿石而成,水淺的不足一米,水深的三米有餘,妙在不論深淺,雖在山頂卻常年不涸,井東石壁下有一方池,古稱放生池,池前有一“望海樓”遺址,雖樓去而平台依存,生有幾棵五百年以上的古松,樹葉茂盛,現山頂唯一僅存的建築——無梁殿,仍供奉著望海觀音。殿北的金光洞旁有一石刻,楷體“海闊天空”。四個大蒼勁有力,洞東峭壁上刻著佛像和遊人留下的詩句。而洞前的平台,正好作為野餐聚飲的好場所。

從金光洞再向上攀登,便達到了頂端,極目四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會油然而生。北望:燕山山脈,層巒迭嶂,長城雄踞山頂,老嶺諸峰歷歷在目;東望:角山長城、山海關古城盡收眼底,用一個十倍的望遠鏡,便可看見海港區街道上車輛如梭,奔流不息;南面,海天在目。北戴河、南戴河及黃金海岸上的幾顆明珠鑲嵌其間,也只有登絕頂,才真正的發現秦皇島人生活在綠色環抱的山海之間,交通發達、環境優美的天地里。

古代在背牛頂可留宿,不遠的將來,隨著旅遊的開發,山頂別墅的興建,那時“隔窗可摘星,臥床觀日出,飯香鳥同吃,果熟猿共收”的萬物相安世界定會重返山中,僅僅現在,登臨此處,那種太白之豪,東坡之逸也會有油然而生。

現在渤海林場加大了開發力度,另一條下山路徑已經鑿通,而南山那種茂密叢林,滿山的天女木蘭及保存完好的長城敵樓、敵台更會使您流連忘返的。

河北秦皇島鴿子窩公園又一導遊詞
河北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鴿子窩公園是北戴河風景名勝區四大景區之一,位於海濱的最東端,占地300餘畝,以觀海上日出為盛景。“鴿子窩公園”匾額是由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於1996年夏天來鴿子窩公園遊覽時親筆題寫的。那么為什麼叫鴿子窩公園呢?公元內有兩塊巨大的岩石叫鷹角岩,也叫鴿子窩。因為在這兩塊巨大的岩石上,裂隙十分發育,是海鳥栖息出沒的好地方,海鳥中又以海鷗居多,當地的人把海鷗叫海鴿子,後來隨著居住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海鴿子逐漸飛走了,但鴿子窩的名稱卻留了下來。

[鷹角亭]

我們現在登上了鴿子窩公園的至高點“鷹角亭”。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的大海美景呈現在我們面前,我想大家此時的心情都是在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奇妙的人間仙境,真是讓人心曠神怡。“鷹角亭”匾額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厥(jue)文先生於1989年春題寫的。

1916年,公益會創始人朱啟鈐(qian)來北戴河修建了北戴河海濱的第一個大花園—聯峰山公園後,正準備修建第二個花園—鴿子窩公園,當時只在這裡建了一座“鷹角亭”就發生了1937年“七七事變”,朱老這一願望位能實現。1986年取政府投資300多萬對鴿子窩公園進行了修繕,並於同年對外開放。我們所見到的鷹角亭屬歇山式單檐頂,石柱琉璃瓦,在園中顯得古樸、剛勁,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建築風格。

[鴿子窩大潮坪]

請大家向北看,這裡是著名的鴿子窩大潮坪。鴿子窩大潮平是觀察現代海岸沉積的良好場所,可以見到波痕、雨痕、龜裂、生物洞穴等沉積構造,與柳江盆地古老地層進行對比研究,將今論古,可破譯大量古地理、古環境、古氣候之迷。秦皇島一帶,每天是一次漲潮、一次落潮,而且潮差很小,大多在一米之內,海水的深度比較穩定,特別適合海浴和游泳,“沙軟潮平”就是一句恰如其分的評價。北邊的這個大潮坪,相當於一個三角河口,大潮坪往上走,前方卻略縣狹小,潮水不能分散,就被慢慢地、遠遠地推向內陸。在這裡看大潮,又和錢塘江的不一樣,錢塘江大潮排山倒海、洶湧澎湃、雷鳴轟響、氣勢磅礴。鴿子窩大潮卻展現了一種從容不迫、志在必得的大家風範。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腳下到西邊赤土山大橋,700多米長的大潮坪,一會兒就變成了一片汪洋。在這裡觀海,大自然之壯美傑作,令人躊躇滿志,充滿希望和理想。等潮水退去,一汪汪留在潮坪上的海水,構成了一分幅美麗的圖畫。有位攝影師在這裡拍攝了一張照片,取名《青春的鏇律》,把大自然瞬間即逝的造化之美定格成了永恆,報刊雜誌紛紛轉載。如果說在漲潮的時候,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那種蓬勃向上的陽剛之氣,那么在退潮時候感受到的,難道不是一種陰柔之美嗎?

鴿子窩一帶有礁石、濕地,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是鳥類理想的棲息地,是著名的世界級觀鳥勝地。這裡曾經出現過多達14700多隻的鳥群;一年之中,能見到四百多種鳥,占我國可見鳥類的40%。每年春秋季節,國內外的鳥類專家和愛好者在鴿子窩一帶觀鳥。1999年,在北戴河還舉辦了國際觀鳥大賽。鳥類是最有權威的自然環境鑑定師。鳥類選擇的棲息地,必定環境質量最好。無怪乎有人在這裡寫出這樣的詩句來:從來鳥兒最聰明,偏向好山好水停。能知善惡解人意,碧海翠峰白精靈。北戴河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當地居民世世代代盡力保護的結果。

[鴛鴦湖]

請大家看那一汪湖水,這裡原來是一片灘涂,地勢低洼,常年廢棄不用。後來在1985年,修建攔海堤壩,利用漲潮開閘注入海水,閘落即形成一個平靜的小湖,起名叫鴛鴦湖。湖中有一小島叫情人島,每年暑期,有不少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在林中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充滿浪漫情趣。

[主席雕像]

請大家看著有一塊石碑,毛主席雕像高3.2米,仿花崗岩基坐高2.7米,基坐東部用大理石刻著毛澤東的詞《浪淘沙·北戴河》。塑像是北戴河區政府1992年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而敬塑的。

1954年7月26日,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戴河,目的是籌備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8月10日,北戴河地區暴雨成災,戴河水位猛漲,甚至危及京山鐵路。毛澤東觸景生情,寫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首詩寫成後當時並沒有公開發表,直到1957,才在《詩刊》上公開發表,毛澤東主席的這首詞揭示了“江山未改,人事變遷”的辨證法。詩詞中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東臨碣石有遺篇”中的“遺篇”指的是曹操寫的四言古詩《觀滄海》。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五月,東征烏桓打了勝仗,心情舒暢,此一行平息了北方,下一步就要渡長江,統一中國。他率大隊人馬沿著傍海大道,班師回朝,走到這裡,看大海、觀日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毛澤東主席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中國人們從久經戰亂中解脫出來,終於獲得新生,毛澤東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國人民高奏的一首凱歌,也是贈送給北戴河人民的一分珍貴的禮物,願一代偉人英明長在。

[望海長廊]

請大家向東看,沿著懸崖峭壁的邊緣修建的是望海長廊,距鷹角亭50米,廊長70米。遊人逗留廊中,遠眺渤海碧波,白雲沙鷗,帆船巨艦;近賞淺水明澈,微波清盪,看拾貝之人歡笑,聽大海之波濤,,令人流連忘返。“望海長廊”四個大是由原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所書,海邊建“浴日亭”,其匾額為嚴濟慈先生所寫。廊中彩繪雕梁畫柱,栩栩如生。兩側是由方亭和八角亭組成,分別採用了古代園林常見構景手段—借景和透景的方法,吸收了北京頤和園的長廊特點和承德外八廟長廊的特點,繪畫了北戴河24景和北戴河206個民間故事傳說,以花鳥、魚蟲、人物等不同圖案,這種彩繪叫做“蘇式彩繪”。高於蘇式彩繪的要屬“鏇子彩繪”畫面用簡化式的渦卷瓣鏇花,有時也可以畫龍鳳,一般用於次要宮殿式寺廟中。等級最高的彩繪要屬“和璽彩繪”。中間的畫面由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金碧輝煌,十分壯麗。最初人們在木構件上進行彩繪,是因為油漆顏料含有銅,他可以起到防潮、防腐、防風化、防蟲蛀的作用,後來人們又發現這種彩繪還有很強的裝飾性,既能增強建築物的美觀,又能提高人們的視覺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宋代以後彩繪以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

各位朋友,鴿子窩公園是我國著名觀滄海、看海上日出的最佳處。一到暑期,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遊人來這裡看日出。日出之前,他們是那么的虔誠那么的執著,當一輪紅日剛剛升出海平面的時候,似乎下面還粘著另一輪紅日,兩個太陽一樣的大,一樣的紅,分不出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瞬息間,上面的紅日倏的一躍,粘在下面的紅日,迅速潛入海底,這個奇景叫“紅日浴海”。此時的海面上呈現出一條金光大道,把太陽和每位遊客都連線起來,好象請您沿著這條金光大道到日出的深處去探詢大海的奧秘。

鴿子窩公園於春,又投資68萬對園內基本設施進行了改造。這裡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中日友好的象徵。1991年日本株式會社和中國淺野水泥有限公司在《中日友好條約》成立三十周年之際,為鴿子窩公園送來600株櫻花栽植在景區,使日本的國花在我國綻放。

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導遊詞
河北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烈士陵園門口)

各位朋友:

你們好!歡迎您來瞻仰董存瑞烈士陵園。

隆化是戰鬥英雄董存瑞犧牲的地方。黨和人民為永志英雄董存瑞的不朽業績,1954年經原熱河省政府批准,在隆化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園。現在的園名,是1988年紀念董存瑞犧牲40周年,請肖克將軍題寫的。這七個大筆姿跌宕,蒼勁渾厚。董存瑞烈士陵園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董存瑞烈士陵園占地71000平方米,現有10項紀念建築。建築形式具有民族風格和鮮明時代精神的仿古建築。平面布局為中軸對稱式。在長396米的中央主軸線上,座北向南,大門、牌樓、塑像、碑、墓、依序坐落其中。在牌樓側後47米的兩條副軸線上,是相對稱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館;還有兩座題詞碑廊。在紀念亭和紀念館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上,是翠柏簇擁中的青銅色董存瑞烈士塑像。繞過塑像,沿著甬路走20多米往西是董存瑞烈士紀念館。

(董存瑞烈士塑像前)

一九四八年五月,東北解放軍的第11縱隊進行了隆化攻堅戰。在戰鬥的關鍵時刻,該縱隊九十六團二營六連六班班長董存瑞,為炸毀敵人據守的橋型暗堡,衝到敵堡下手托炸藥包,以身體當支架,炸毀了敵堡。英雄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用自己英雄的壯舉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讚歌。

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是董存瑞烈士塑像。它通高8米,像高4.1米。英雄身著軍裝,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再現了董存瑞捨身炸碉堡,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前)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是一座仿古建築,藍頂白體,氣勢宏偉壯觀。在30米長的琉璃瓦檐上,懸掛著張愛萍將軍題寫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館名,顯得格外醒目。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爾省(今屬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歲月里度過的。1940年冬,八路軍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龍(關)、延(慶)、懷(來)聯合縣政府。董存瑞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行列。從此,在黨的培養下,他逐步成長為一名偉大的革命戰士。我利用這個時間,先給大家講兩段董存瑞的故事。

1946年6月,在隆化縣舊屯村,我軍圍住了敵人一個騎兵團。戰鬥中,敵人隱藏在一堵矮牆後面,用機槍封鎖了我軍進攻道路。董存瑞機智利用地形,躲進火力死角,用雙手抓住敵人火燙的機槍筒,腳往牆上猛一蹬,硬把這挺機槍奪了過來。他馬上掉轉槍口向敵人猛射。我軍主力趁勢衝上前,殲滅了敵人。

1946年秋,國民黨以一個軍的兵力,在大炮、飛機、坦克的掩護下,進攻延慶長安嶺。為保衛冀察解放區,董存瑞所在部隊進行長安嶺阻擊戰。戰鬥到第十五天,班長負了重傷。敵人快衝到我方陣地前。這時董存瑞對戰友高喊:“聽我指揮,跟我來!”他端起刺刀帶領戰士沖向敵群。經過激烈搏鬥,打退了敵人,保住了陣地。戰士們無不佩服這位“代理班長”。

好了,我先講到這。要詳細了解董存瑞成長的過程,還是進紀念館參觀吧。

紀念館內,一張張圖片,一幅幅油畫,一件件遺物,記述了董存瑞光輝一生的動人事跡,展覽通過聲、光、電的綜合運用,形象、生動、直觀地再現了董存瑞無私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

(在紀念碑前)

這座紀念碑高15.5米,聳立在橢圓形的紀念廣場上,顯得十分高大。碑上正面鑲嵌朱德委員長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這是對英雄一生的高度評價;碑頂上有一顆金色五角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象徵著董存瑞精神永放光芒。英雄雖死猶生,浩氣長存。董存瑞犧牲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黨委作出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某部六連六班為“董存瑞班”。原冀熱察行署決定把隆化中學改稱“存瑞中學”。1950年9月,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全國戰鬥英雄。

董存瑞的事跡,在全國引起轟動。中國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遼瀋戰役紀念館、華北烈士陵園、承德烈士紀念館分別以不同形式展出了英雄的動人事跡。

董存瑞用青春和鮮血,譜寫了革命戰爭史上一部壯麗的詩篇,鼓舞著幾代人的成長。董存瑞式的革命戰士多次出現,在保衛、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中譜寫了一曲曲光輝的篇章。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王傑、歐陽海等英雄學習董存瑞無私奉獻精神,在戰爭年代,他們中有的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敵人的槍眼,有的為了戰鬥勝利,在烈火中至死不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了保護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他們有的沖向急馳而來的列車,有的撲向即將爆炸的炸藥……董存瑞的精神,將永遠得到發揚和光大。

大家請看,在紀念碑側後,是對稱的兩座碑廊。這是為紀念董存瑞犧牲50周年,1998年國家撥專款修建的。碑廊里鐫刻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聶榮臻、楊尚昆等人的親筆題詞。還有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書法家鄧拓、婁師白、李鐸等人墨跡,共展出47幅。

(在董存瑞烈士墓前)

這就是董存瑞烈士墓。它用花崗岩砌成,水泥隆頂,在一片松柏掩映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董存瑞捨身為國的英雄壯舉,為我們樹立起一座光輝永存的歷史豐碑。他的崇高品格,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獻身精神,永遠鞭策和鼓舞著我們前進,激勵人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董存瑞──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河北秦皇島天后宮導遊詞
河北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各位朋友:

我們現在來到了天后宮。先請大家轉過身去,海神廟正殿背後有一副楹聯,上寫著:“五湖四海都是我,九江八河一家人”。這副楹聯也是一則謎語的謎面,哪位朋友能夠猜出它的謎底呢?它的謎底就在對面。天后宮宮門的上方,有四個大:“盛德在水”,謎底就是――“水”。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中,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是一個擁有大量水體的星球。水,孕育了生命,養育了生命。在地球表面,海洋占了總面積的71%,在海洋從事捕撈航運的人們,盼望風平浪靜,盼望有一位海上保護神。這樣,媽祖就應運而生了。

傳說這位女神曾生活在人間,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逝世於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民間說她有特異功能,能知人禍福,通曉天文氣象,擅長海上救護,精通醫學,治病救人,深受漁民的愛戴。她死後,當地人在湄州島上建了一座小廟來紀念她,並尊稱她為媽祖。據說,媽祖十分靈驗,影響越來越大,後來,就逐漸成為沿海居民供奉的海上保護神。宋元以來,媽祖屢受朝廷賜封,從“泉州神女”到“護國天妃”,清代時封為“天后”。可是,民間百姓更願意直呼“媽祖婆”。漁民們傳說:在大海遇到了驚濤駭浪,萬分危急的時候,如果喊一聲“天后娘娘”,救援的速度就比較慢,因為天后娘娘要鳳冠霞披,車水馬龍,好長時間才能出現;如果喊一聲“媽祖婆”,“則立即現身,常服不妝飾”。看來,還是平易近人的媽祖婆對老百姓更為關切,與老百姓更為貼近。

隨著移民東渡,媽祖也到了台灣。現在,媽祖已經成了聯繫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和平使者。大陸的媽祖神像多次到台灣,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各界人士頂禮膜拜;台灣的漁民也經常到大陸來參拜媽祖。媽祖是華夏兒女尊崇的海峽女神。

天后宮有一幅八仙圖。二樓上還有八仙的塑像。八仙的傳說,始於唐代。唐代時,道教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支持。唐高宗以老子李聃為李氏祖先,並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八仙是道教里的八位神仙。八仙的故事傳說千百年來不斷演變,到了明代,八位神仙的姓名才最終確定下來。這八位神仙是: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藍采和、李鐵拐、韓湘子、何仙姑、呂洞賓。

天后宮的後面,有一座深入海中的華亭,亭亭玉立,八面來風,海風習習,波濤陣陣,我們去那裡休息片刻,領略一下海上的風光。

河北秦皇島滄海臨碣石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昌黎葡萄溝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翡翠島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長壽山景區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秦皇求仙入海處
河北秦皇島山海關東門城樓東側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姜女廟楹聯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海神廟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鴿子窩公園導遊詞
河北秦皇島奇園怪樓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