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企業生存狀態的調查報告

3. 頻繁人才流動:廣告和設計行業人才流動的頻繁程度,較之其他行業是比較嚴重的,這種現實導致了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互不信任,傷害了企業培養人才的積極性,導致了企業普遍採用“榨汁機”式的人才使用制度,這種制度反之又嚴重地傷害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加劇了員工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惡性循環。很多公司一年半載就換血一次,行業里很多號稱成立十幾年的公司,其實追究起來只有三兩年的文化傳承,因為除了老闆和老闆娘本人,員工大部分是新來的。而設計企業其實是最需要年頭的積累和沉澱才能形成企業的風格和思維方式及生產方法的。沒有設計思想、沒有企業文化傳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XX年也是一個新公司,就像我們的那些國產品牌里的“百年老店”,經過公私合營和文化革命之後,它的現在和過去除了一個名字之外,還有什麼關係呢?世界上同名的人多了。

4. 惡性競爭嚴重:目前整個行業處於惡性競爭的狀態之中,競稿競價之風愈演愈烈,因為這種競爭是在沒有任何目標和評判標準的狀態下展開的,所以設計企業只能通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供稿數量、降低價格這樣的方式開展競賽,導致了設計企業總是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缺乏修養生息的環境。“下午接案、連夜創作、天亮提案”的現象在行業里屢見不鮮,某企業的提案數量已經從百稿到達了千稿的慘狀,這種“悲壯”的經營作風只能讓設計公司在客戶眼裡越來越不值錢,越來越不受到尊重。甚至行業里已經出現了專門為設計企業提供投標方案的下游服務商(一般都是個人或小型工作室),這種愈演愈烈的自我貶低,無疑讓作為從業者的設計師永遠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奴隸社會裡,我們大家摸著良心說,在這種狀態下談得上什麼品質?談得上什麼修養?談得上什麼好作品?這是造成近幾年中國主流設計公司設計水平下降,行業取費標準不斷降低的原因。一個利潤越來越微薄的行業,一個工資越來越廉價的行業,一個尊重度越來越低的行業,一個從業人員越來越年輕、缺乏精力和學習欲望的行業,一個混淆了“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的行業,是充滿希望的行業嗎?

第二:劣根之源

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都不是技術的競爭,解決之道往往都是意識形態的轉變。筆者認為目前行業的現狀,根本不是市場環境造成的,甚至我們現在的市場遠遠好過十年前。更不像行業經營者說的那樣是從業者素質和責任心下降造成的。造成我們行業現狀的罪魁恰恰是我們這個行業的經營者們,他們十幾年來的經營策略嚴重傷害了我們行業的發展前途。

1. 貪婪:在我招聘的時候,經常有求職者這樣表示他的能力:“我能加班、能吃苦,一連幾個通宵我都乾過!”聽了這樣的話,站在我面前的如果是一個建築工人可能我會敬佩他,但是如果是一位腦力工作者,我為行業感到悲哀。可是這能怨他們嗎?難道他們不想得到應有的休息?而現實是即使我們忙活了好幾個通宵,結果也往往是不了了之,沒有了下文,客戶和設計經營者裝糊塗,設計經營者和從業者裝糊塗,或者彼此抱怨⋯⋯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句最反人性的行業口號,恰恰道出了老闆的貪婪:“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這是什麼狗屁話,憑什麼讓大家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兌換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的可能?其實行業並沒有那么忙,並不需要那么多加班,老闆們只要不那么貪婪,不去爭取那些沒譜的機會,該掙多少錢還是多少錢,只有好處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