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調查匯報

一、我市物流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生產流通環節的分工,我市以運輸、倉儲、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為主的物流行業有了一定的發展。截止目前,市貨運企業達到3000餘戶,擁有營運貨車18000餘輛,物流相關行業實現增加值約128億元,同比增長20%,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物流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高。我市湧現出千千佳物流、正大物流、中郵物流、宇通物流、鐵力貨運等一批骨幹物流企業,時風集團、信發集團、祥光銅業等企業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隨著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設以及現有商業集團的壯大、商貿集中區域的形成和專業批發市場輻射力的明顯增強,我市作為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經初步形成。

二、我市發展物流業的優勢

1、區位優勢獨特

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說,是魯近年來,隨著全西乃至進軍中原地區的“橋頭堡”。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市物流產業也迅速發展壯大。周邊沒有輻射性強的一線城市。為此我市加快了物流中心建設,力爭使我市物流中心成為魯西區域物流服務功能最強、服務競爭優勢最大、服務品牌影響範圍最廣的綜合性物流服務樞紐。

2、交通優勢顯著

我市是京九鐵路、濟邯鐵路和濟聊館高速公路黃金十字架的交匯點,青銀高速公路和104、105、106、308、309等5條國道以及9條省道相連線,濟聊館高速公路與京滬、京福、濟青高速公路相連線,公路鐵路交通、運輸四通八達,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

3、產業優勢較強

多年來,我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積極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產品深加工,形成門類齊全,產品獨具的工業產業體系。目前,電力及有色金屬、汽車及機械設備、化工、生物等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均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電解鋁、銅冶煉、客車等重點產業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00餘家,利稅超過千萬元的企業240餘家、過億元的企業20餘家。目前,韓國希傑、香港華潤、四川希望、中冶集團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已經入住。同時我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有大量的農副產品資源需要外運。

三、我市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來看,我市物流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整體水平還比較低,結構不合理、層次低、理念落後,沒有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的運作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管理體制不完善

物流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服務行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由於物流行業投入大、回收期長,且要建設一定面積的倉儲設施,因此,對物流業的發展要予以足夠的政策支持,以推動物流業的起步發展。從我市整體情況來看,缺乏系統性的物流業發展規劃和物流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尤其在基礎設施、技術設備、產業政策、稅收等方面沒有明確具體的扶持政策。尚未建立統一的管理協調機構,政府與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有效的工作聯動機制,公路、鐵路、航空運輸方式尚未有效對接,物流服務的綜合經濟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物流資源浪費嚴重,物流成本難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