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聯社開展信用工程建設的調查報告

(二)嚴把“三個關口”,實行“四個公開”,努力提高信用工程建設質量

1、嚴把“三個關口”。一是嚴把調查建檔關。在評定的過程中,信用等級初評小組嚴格按照《評定章程》,對轄區內農戶逐戶建立經濟情況檔案。二是嚴把信用等級評定關。評定小組根據調查資料,嚴格按照標準對參評對象進行評分,經包片信貸人員實地考察後,根據資信和經濟狀況確定信用等級。三是嚴把授信頒證關。評定過程中不搞一哄而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並及時簽發《貸款證》。

2、實行“四個公開”。一是公開貸款對象,凡被評為信用戶、持有“兩證”的農戶均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貸款專櫃辦理貸款。二是公開貸款授信額度,對評定的每位信用戶的授信金額及時在村中進行張榜公示,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三是公開貸款利率,嚴格落實信用戶貸款利率優惠的政策;四是公開貸款程式。在各村委及營業大廳顯著位置,擺放了信貸支農指南牌。

三、成效和啟示

信用工程建設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基礎工程,推廣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需經歷一個從思想認識轉變到積極參與的過程。但只要堅持標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成熟一批發展一批,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紮實穩妥,科學推進,就一定能夠收到實效。

(一)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通過信用工程評定,客戶拿貸款證到信用社隨時拿到所需資金,消除了怕貸不到款的心理,同時消除了信貸人員懼貸、惜貸的心理,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和信用社“難貸款”的局面。

(二)密切了信用社與廣大客戶和當地黨政部門的魚水關係。信用評定不但給農民、個體工商戶提供經營資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與客戶的連心橋,社群關係日益融洽。各級黨委、政府也看到了信用工程建設的開展為促進當地經濟繁榮和縣域經濟發展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使農村信用社贏得了支持,贏得了地位。

(三)切實防範和規避了信貸風險。整個信用評定過程公開透明,信用貸款全部實行“三證一章”櫃檯辦理,面對面服務,資金轉帳,有效杜絕了各種違規貸款、人情貸款及以貸謀私等不良行為,防範了信貸風險。

(四)增強了農民誠信意識,改善了金融生態環境。信用評定使受信農戶的信用觀念發生根本變化,誠信意識和主動還款意識明顯增強,貸款逾期率明顯下降,減輕了信貸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促進了信用社自身發展,鞏固了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

1、貸款收益水平提高帶動盈利能力提升。一是信用貸款利息收入占比隨著信用貸款占比的增加明顯增加;二是信用貸款利息收入對經營利潤的貢獻能力顯著增強;三是信用貸款收息率明顯提高。

2、存貸款業務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截至底,該聯社各項存款餘額達25.25億元,較年初淨增4.51億元,增幅達21.77%,各項存款占全縣銀行業總量的40%,較年初增加3個百分點;各項貸款餘額19.56億元,較年初淨增3.25億元;貸款餘額占全縣市場份額的45%,較年初增長5個百分點。

四、問題與建議

(一)信用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組織宣傳方面:一是政府重視不夠,參與主體單一。目前只有信用社在致力於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缺乏全局觀念和積極性、主動性,有些地方政府儘管也在參與但實質性措施不多,或只關注放款而不重視評級授信質量;二是宣傳不夠,沒能使評定工作深入到村戶,做到家喻戶曉;三是協調不夠。由於政府部門重視不夠,村委班子成員長期在外務工,加之信用社信貸人員較少而服務範圍較廣,難以詳細了解每戶的真實情況,影響了信用工程建設的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