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幹部選拔工作調查報告

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占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占24.9%、大專以上文化占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0x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xxxx”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xxxx”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民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乾群意見,接受民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畫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匯報和述職,開展××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民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