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門強化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思考

積極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避免群體性突發事件,特別是在新的時期,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勢在必行,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一、充分認識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改革開放和利益格局的調整,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增多,且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土地承包、村務管理、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等引發的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民眾上訪、重複上訪、越級上訪、集體上訪有所增加,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容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緊迫和繁重。人民調解作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訴訟程式之外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有效手段,是新時期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人民調解工作也是堅持執法為民,關心民眾切身利益問題的一項重要工作。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糾紛,大多數都涉及到民眾的切身利益,民眾利益無小事。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發展經濟是政績,化解矛盾、保護民眾的切身利益,維護社會穩定也是政績。

二、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的職能作用

(一)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調處民間糾紛的調解功能。 人民調解組織要適應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需要,在認真做好婚姻、家庭、鄰里、損害賠償、房屋宅基地、生產經營等多發性、常見性民間糾紛的調解同時,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著力做好涉及土地承包、村務管理、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等方面的群體性、複雜性、易激化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

(二)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預防糾紛、防止矛盾激化的功能。 一方面,人民調解組織要積極調解,及時化解矛盾,將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減少到最低限度,特別是要妥善調處好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民間糾紛,努力防止因民間糾紛化解不力而導致刑事案件和其他惡性案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上,科學把握民間糾紛發生髮展的規律,不斷總結經驗,建立因人預防、因地預防、因事預防、因時預防等預防機制,建立民情民意分析制度、重大疑難糾紛報告制度、定期排查和專項治理制度、糾紛調解督辦制度,使人民調解工作成為黨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三)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法制宣傳教育功能。 要充分利用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分布廣、貼近民眾的優勢,在調解工作中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民眾的法律素質和道德修養。尤其是在黨和國家重大政策出台時,要結合調解條例有針對性地加強與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增強時效性,從源頭上防範矛盾糾紛。

(四)要切實強化人民調解工作功能。 要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便民、利民、親民和不收費的特點和優勢,利用“田間”、“地頭”等民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及時、就地調解矛盾糾紛。對於那些疑難複雜、跨地區、跨單位的民間糾紛,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要及時受理、及時調解。

在強化人民調解四項功能的同時,要進一步拓展人民調解工作的領域。在積極調解婚姻、家庭、鄰里、損害賠償、生產經營等常見性、多發性糾紛的基礎上,對公民與法人、公民與其他社會組織的矛盾糾紛,人民調解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農村人民調解工作,要結合當前社會矛盾糾紛的特點,努力排查,就地排查,就地化解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中出現的土地承包、稅費改革、民主管理、生產經營等各種矛盾糾紛。城市的人民調解工作,要主動預防和及時調解市政建設、舊城改革中因拆遷引發的矛盾和因職工下崗引發的矛盾糾紛,協助基層政權組織積極開展依法治理工作;廠礦企業人民調解工作,要認真研究解決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積極探索改進和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途徑和辦法,引導廣大幹部民眾理解並支持改革,保障企業改制和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