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財務管理狀況分析及對策

(四)村務公開制度落實不夠。鄉鎮經管部門雖然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村務公開管理制度,但落實不到位,有的流於形式,有的不能堅持始終。如每月8號要求各村財務公開,10—12號對財務公開情況進行督查,但公開的只是在鄉鎮經管部門代管的村財務收支情況,檢查也是走馬觀花。有的村將一些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事情寫進村務公開欄,讓民眾有避重就輕的感覺,對民眾最關心的財務問題只公布幾項大的收入支出項目,具體支出項目民眾無法知曉。有的村把村務公開欄變成了村幹部不廉潔的擋箭牌,弄虛作假的蓋頭。有的村搞企業、抓建設,事前不召開村民代表會議,不聽取民眾意見,以致問題暴露時民眾非常氣憤。有的村重公布、輕反饋,這些村雖然公開了一些村務,但是公開後對民眾有何意見,有何反映,不能及時反饋,沒有真正達到公開的目的。

(五)村財務人員素質有待加強。當前,農村大多數財會人員都是村“兩委”指定的,沒有經過正式的業務培訓,有的業務上只能做到“記記賬、打打算盤”,有些村財會人員記賬不及時,個別村連續2年沒有記過一次賬。有不少村在會計人員的使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會計跟著村幹部走,更換比較頻繁,造成村財務工作專業性和連續性差,出現了“斷頭賬”和“年年進行培訓、年年培訓新手”的現象。個別鄉鎮多數村財務管理人員不懂會計業務,鄉經管站人員只有從頭教起。另外,個別村理財小組成員素質較低。有的村理財小組與村兩委不合拍,產生對立,導致難以正常處理賬務。有的個別理財小組人員由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指定,理財過程流於形式,失去監督作用。丁莊鎮某村因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差,村領導監管不到位,9年的時間內賬外循環收支39萬餘元。

(六)個別鄉鎮對農村財務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村級財務管理是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農村工作的熱點問題之一,個別鄉鎮對村幹部注重了經濟工作管理,對村裡的財務管理工作則很少過問。特別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村,注重保護其工作的積極性,認為他們經濟發展快,工作完成的好,儘管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但認為都是小節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往往是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好村,特別是表面看起來班子比較團結的村,成績掩蓋了問題,這些村往往存有問題隱患。大碼頭鄉某村原任村記賬員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先後四次以重複報賬的手段從鄉經管站套取9萬餘元村公款用於個人從事經營活動,直至知情民眾多次舉報才被發現。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個別村幹部素質較低,法制觀念淡薄。一是一些村幹部只注重抓經濟,忙事務,平時對國家的法律法規、黨的方針政策、黨紀條規不學習、不研究,不認真領會貫徹,不懂法、不守法。二是為“官”動機不純,個別村幹部當“官”是為了給本家族爭口氣,圖個吃喝,認為村集體財物歸自己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的甚至是為了能撈幾個錢。個別村財會人員素質較差,有的對財會工作一竅不通,嚴重影響了村級財務的正常開展,起不到財會人員的監督、核算、管理職能。個別村財會人員、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或出於掰不開面子,或出於私心,對村主要負責人的違規做法不制止,不舉報,聽之任之,有的甚至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