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財務管理狀況分析及對策

(二)財會人員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不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性質要求財會人員相對穩定。但目前有的村財會人員實際上是由村幹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財會人員也跟著“換屆”。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年齡老化,學歷偏低。由於年輕人不願意在村里乾,又找不到合適人選,致使一些業務生疏的財會人員無證上崗。還有一些村,在挑選財會人員時,不是從工作考慮,而是完全憑個人好惡,憑感情辦事。一些素質低下,根本不具備會計條件的人,被選撥到會計崗位上來。

(三)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力度不夠。一是村級財務管理缺乏透明度,財務公開力度不夠。有些村雖然定期將財務收支情況公開,但是公開的內容不具體,比較空洞,民眾無法了解資金的用途、去向。個別村對一些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沒有及時公開,致使民眾無法實施民主監督。二是鄉鎮機構改革後,部分鄉鎮經管站人員相對減少,對村級財務的管理職能有所削弱。三是村賬鄉(鎮)審沒有落到實處,有的工作人員對代管村上報的支出沒有認真審查,在票據上蓋上核銷章了事

(四)對農村財務問題重視不足。一是認為村級自治,不宜多管。由於這種認識上的誤差,導致鄉村幹部對村級財務管理不重視,對民眾反映財務方面的問題不進行認真的調查和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財務管理混亂的蔓延,給某些不廉潔幹部開了方便之門。二是財務方面的政策、規章制度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落實。有些主管財務的村幹部不熟悉財務法規和財務制度,不按財務規章制度辦事,不聽財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造成財務管理新老問題不斷。

四、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農村財務管理歷來是民眾最關心、最敏感的問題,也是滋生腐敗、污染社會風氣,導致農村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農村財務問題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某種程度上說,關鍵在於鄉鎮的認識態度上。鄉鎮領導要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聽取經管站關於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匯報,研究解決農村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制定對策,檢查督促村幹部嚴格按章辦事,確保各項制度貫徹落實。鄉經管站更要本著對人民民眾高度負責的精神,提高認識,加強科學的財務管理,定期對村幹部和村財務人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從而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村幹部素質。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強化對村幹部法律法規知識和財務管理知識的培訓,切實提高其政策法律水平和管理村級財務的能力。利用村黨員大會、黨支部會、“兩委”聯席會議以及黨員民主生活會等形式,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內部監督,糾正黨員幹部中存在的不良風氣,提高村“兩委”班子的創造力、戰鬥力和凝聚力,更好地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

(三)穩定經管隊伍,提高業務能力。農村經管人員是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操作者,財會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質量,穩定經管隊伍有利於提高財會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因此,加強農村財務管理首先要穩定農村財會隊伍。對村報賬員的任用、調換、免職等,要履行必要的考核報批手續,堅持任人唯賢,保持會計隊伍的相對穩定。同時,鄉、鎮農經站要切實負起責任,每年應定期或不定期對村財會人員進行培訓、考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