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

(二)信息渠道不暢通,職業介紹機構服務不規範。絕大多數外出務工的農民沒有獲取勞務信息的正常渠道,無法了解外地用人單位的具體情況。有些村民盲目到外地去闖,很難找到活乾。有的外出打工,不僅沒有掙到錢,反而花了一些冤枉錢。少部分職業介紹機構既沒經勞動保障部門許可,也沒到工商部門辦理登記,他們利用中介服務提供虛假信息,騙取錢財。而勞動保障部門辦的職業介紹機構,儘管免費提供服務,介紹的企業應該說也比較可靠,但是務工的農民很少問津,其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用人單位的招工條件比較高,自認為不符合條件。此外,還有少數用人單位不負責任地隨意發布聘用廣告,私招濫雇,欺騙外出務工者,致使一些想出去務工的人心存疑慮,影響了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三)農民文化程度低,技術技能差,成為勞務輸出的瓶頸。據縣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材料,在我縣農村勞務輸出的10萬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僅占11.2%,而國中和國小文化程度者卻占86.8%,文盲半文盲占2%。由於文化低,缺乏職業技術技能,農民工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差,找工作的難度較大。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從事工資收入低、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另外,我縣勞務培訓工作相對滯後,教育培訓資源整合不夠,農民工接受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致使我縣農民工整體素質偏低。

(四)勞務輸出整體質量不高,沒有形成自己的勞務品牌。林縣在全國打響了建築業的品牌,長垣縣以防腐、烹飪為品牌譽滿全國,而我縣選鐵行業雖然已形成了一定規模,但還缺乏競爭力,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勞務品牌。

(五)務工人員權益保障機制不健全,管理服務不到位。我縣外出務工農民多數從事建築業、製造業,每年都有一批農民與當地用工單位發生工資、安全、工傷等方面的糾紛。農民是弱勢群體,缺乏維權意識,多數務工人員不知道與用工單位簽訂契約,個人利益時常受到損害,帶來了務工的風險,影響了收入。同時,我縣舉家外出和已婚育齡婦女外出占務工人員總數的30%以上,計畫生育管理、衛生保健服務成為空白。另外,“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也成為縣鄉政府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三、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實行目標工作責任制。一是調整充實領導組織,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以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及縣直有關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勞務輸出領導小組,成立勞動輸出公司,統一指導全縣勞務輸出工作。二是實行目標管理。將勞務輸出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將任務分解到鄉鎮及有關職能部門,層層簽訂責任書,進行專項考核,嚴格兌現獎懲。

(二)鼓勵勞務人員回鄉創業。把發展“回歸經濟”作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在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的同時,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為回鄉人員提供創業平台,真正做到“只要回來,就有創業舞台”。鼓勵引導那些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並給予他們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物質獎勵,增強他們的政治榮譽感和建設家鄉的使命感。

(三)培育完善勞動力市場,加快信息網路建設。由勞動局牽頭,建設一個網路,建成一個勞動力市場。一個網路就是以勞動局為平台,人事局、農業局、扶貧辦、工會、婦聯及各職業培訓機構共同參加的范縣勞動力就業信息網,信息網路聯通我縣勞動力輸出重點地區的勞務市場,直達各鄉(鎮)政府。建立範縣勞動力市場,及時發布用工信息,受理勞動就業事宜。充分發揮外出務工人員接觸面廣、信息渠道寬的優勢,擴大信息來源。工商機關要加強對勞務輸出中介機構的管理,嚴厲打擊招工中的不法行為,維護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