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人養老問題的思考及建議

1、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當前我們應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儘快建立起相應的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如在市、縣級成立居家養老服務辦公室,在街道和鄉鎮成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基層村、居委會成立居家養老服務站,逐級搭建起一個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網路和管理體系。各服務管理站點應建立起老年人的詳細台帳,全面掌握本區域老年人的狀況,主動與老年人聯繫,及時解決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2、強化政府推動、引導作用。一是在資金供給上逐步改變過去那種只投入辦養老機構的單一做法,採取政府補貼等形式,為享受補貼的老年人特別是那些生活困難的居家養老對象,購買養老福利服務。二是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積極探索建立公共財政投入機制,逐步加大對養老事業的投入力度,最佳化資金投向,不斷促進養老服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如對社會辦的養老機構在財政資金、用地、貸款和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以調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養老事業的積極性。同時,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合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募捐等社會資金,支持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發展。三是加強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衛生和民政部門要相互溝通,把醫療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在社區層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務資源與衛生健康服務資源的整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要和街道、社區協調配合,做好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從單位轉到社區的管理服務工作;文化體育部門要組織離退休人員開展文體健身活動,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地方財政部門要在財力和政策上給予扶持。社區內的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要對社區老人開放,實行資源共享。各級老齡工作機構要認真履行綜合協調職能,配合相關部門,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

(二)組織動員全社會參與,力求服務內容廣泛化

1、把社會化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區服務結合起來。以社區服務為載體,以居家養老服務為切入點,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促進社區服務和居家養老的密切結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確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區和家庭安度晚年。一是服務對象社會化。針對不同類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如對高齡老人、非自理老人,對他們應以上門照料服務為主(即家務助理服務);對低齡老人、空巢家庭老人,政府和社區組織要鼓勵、提倡、支持低齡健康老人在自願量力的前提下,參與社會發展和公益事業等。二是服務內容多樣化。從老人實際需求出發,不斷擴充服務內容,可從目前以求助、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為主,逐步擴展到居家幫助服務、暫托服務、醫療照顧服務、娛樂學習服務、情感慰藉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使不同收入的老年群體都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享受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如為高齡、非自理老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洗滌、購物、餐飲、心理諮詢等全方位的服務;為低齡、空巢家庭老人提供家務助理、出行旅遊等一定項目的上門照料服務;為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務的中高齡老人,可採取日間護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復站等服務形式;對獨居老人、殘疾老人等特殊群體,應按照政府救助和社會互助相結合的原則,構築多層次、多元化、多項目的貧困救助網路等。三是加強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的培養,建設專業化的工作隊伍。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要與再就業工程對接,為本地失業人員、享受城鄉低保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開闢新的就業渠道。居家養老服務人員要實行培訓上崗制度,可由民政部門配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實施。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應具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等專業知識。服務方式可靈活多樣,應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掃、護理、康復、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服務,如陪同遊覽、購物,陪同讀書、看報、看電視,甚至是陪同聊天等服務。四是努力造就一支由社會各界參與和志願者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聘請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參加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溝通的優勢,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