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層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問題研究

建立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是深化幹部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和關鍵所在。黨的xx大報告指出:實行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從整體上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任期製作為加強幹部隊伍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選擇。我市在1999年開始推行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度,起步較早,但與目前幹部制度改革的要求相比,尚須作進一步地完善和補充。因此,今年我們把完善基層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度作為組織工作的重點課題,在總結我市推行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度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借鑑學習了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重點對基層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的期限設定、任期管理、期滿調整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並經過綜合分析,初步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我市推行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度的基本情況⒈執行現狀。市委在1999年就制訂出台了《關於實行領導幹部任期制的試行辦法》(余市委發[1999]61號)。辦法規定,凡市委管理的科(局)級領導幹部,其任職都有期限,其中鄉鎮任期一屆為3年,市直部門(含群團部門)與市級領導班子屆期相同,一個任期為5年;在同一領導崗位任職,鄉鎮一般不超過3屆,其他一般不超過2屆。同時,辦法還對任職開始的時間、任期內的管理、任期屆滿幹部的安排等工作程式作了相應規定。辦法出台後,在市級機關和鄉鎮領導班子換屆、日常幹部調整交流工作中,我們嚴格按照任期制的規定操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推行領導職務任期制,強化任期考核,嚴格任期管理,使幹部的進退去留取決於崗位表現和工作實績,增強了在職領導幹部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自律意識,促進了各級幹部爭先創優、積極進取局面的形成。同時,推行任期制後,“大穩定、小調整”的思路在幹部日常調整工作中得到進一步明確,幹部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民主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為健全我市幹部能上能下機制,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最佳化領導班子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⒉存在問題。由於我市任期制度出台時間較早,內容、體系不是很健全,規定得相對簡單,存在著“先天缺陷”和“後天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內容不完整。對任期管理、任職期滿幹部安排等重要內容涉及不多,對任期監督管理措施等關鍵性問題更是缺少實際可操作的標準和途徑。同時,制度規定原則性過強,缺少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有關表述不嚴肅,欠規範,“一般、應當”等模糊規定多,留有較大的彈性和漏洞,在執行中伸縮性大。二是執行欠規範。從制度執行的實際情況看,存在較大的不平衡和不連續。一般情況下,選任制幹部執行任期制度的自覺性、規範性總體上好於其他幹部,與市級機關部門相比,鄉鎮街道領導幹部的調整交流相對頻繁些;在班子換屆、機構改革或大面積調整幹部時,領導比較重視,執行比較規範,但一般性日常交流時則較少考慮任期制的規定。三是推進不配套。與其他選拔任用、考核、監督等幹部制度沒有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任期制整體作用的發揮。⒊工作難點。一是保持任期穩定與幹部日常交流的關係難處理。明確領導職務時限,確保任期相對穩定,是推行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的根本目的。但是,考慮到工作、培養鍛鍊年輕幹部以及領導班子建設的實際需要,日常的幹部調整交流也很必要,而且幹部調整交流有較強的連動性,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勢必會對實施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產生一定的影響。二是幹部任期目標管理制度難落實。基層工作多、職責細分難、可量化的少,要科學、合理地界定每個領導幹部的任期目標或工作目標有難度。同時,受各種人為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任期目標或工作目標變動多,缺少連續性。“如何管、管什麼”沒有明確,現行的考核辦法很難真正體現領導幹部完成任期目標或工作目標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對不勝任、不稱職行為認定標準仍比較模糊。三是任期屆滿的幹部難安排。受領導崗位和領導職數的限制,目前基層幹部調整交流的空間變小。不同機關業務有所區別,不同鄉鎮街道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待遇差別較大,客觀上也增加了幹部輪崗交流和卸任後出路的難度。雖然近年來加大了工作力度,但總體上領導幹部正常退出的渠道狹、出路少,特別是對達到最高任職年齡或年限的領導幹部缺少有效的安置途徑。⒋原因剖析。調查表明,造成任期制難以實施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幹部的觀念、角色轉換跟不上。首先表現為心理素質還存在著能上不能下的觀念,對領導職務退下來心理上難以承受。其次表現在個別領導幹部能力上不能適應,職務調整後,角色不能及時轉換。二是組織運作尚欠規範。調查對象普遍認為任期制難開展,主要是因為這項工作主觀裁量權大而剛性規範不足。一方面,“下”的制度規範少,如崗位目標考核制度、民主評議幹部制度、不勝任幹部調整制度、彈劾罷免制度等,有的尚未建立,有的不夠完善,有的執行困難。另一方面,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雖然有了新的改進,但是與科學發展的形勢與現實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三是社會輿論評價的成見。長期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支配著社會價值認同,長期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制,使社會把調整幹部職務與處分幹部等同劃一。四是利益驅動間接制約。幹部待遇職務化,工資、福利、獎金等都與幹部職級高低密切相關,幹部職務“下”來,就意味著待遇福利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