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修文縣扎佐鎮和平村社會調查報告

但農民依然是弱勢的。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單個農民根本沒有抵禦風險、適應市場、獲得生存的能力;面對社會種種不公,農民沒有明確的法律意識、公民權利意識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當村落共同體的生活方式被市場經濟衝擊破碎之後,當農民離鄉離土進入城市而又難以被城市所接受之時,農民應該採取怎么樣的方式不同於以往而能更幸福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應該成為一個極其緊迫而又重大的課題,擺在人們的面前。

借鑑以往,我們不揣鄙陋而以為:農民的組織和合作將是不二的選擇。將分散的小農組織起來,可以有效地抗擊市場經濟所可能產生的風險,可以通過集體方式更有力地表達正當的利益訴求,可以產生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為今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勁的動力。而如何去組織以及以什麼方式去組織,其實是因地因時而異。但我們要首先深刻認識到:儘管今天農民自身乃至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但家庭聯產承包之後的農民在一定程度上又回歸到傳統小農自給自足的狀態中去。農民是沒法代表自身、維護自身的,這就需要從農民長期根本的利益出發,通過黨政現有的強大力量積極幫助農民走上自我代表、自我維護、自我管理——一句話,也就是村民自治——道路上去。作為學術界思想界,當效仿並鑑戒梁漱溟先生早年的鄉村建設運動,關注中國最廣大的農村,關切中國最眾多的農民,並通過身體力行投身於新農村的建設當中去。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改革之路。

我們的民族正進行著“千年未有之變”,如果我們對它缺乏必要理解和精神準備,那么由此可能帶來的混亂、動盪隨時都可能出現。這要求我們大學生必須關注我們民族的進程,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關心社會、關切民生,通過社會實踐等各種途徑去參與到建構一個人人得其所的富足而正義的社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