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現狀思考

鄉鎮幹部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執行者,是黨加強同農牧民民眾血肉聯繫的直接實踐者。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的狀況,直接關係我們黨 “三農”問題的解決能否實現,直接關係到我們黨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能否達到,直接關係到我們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執政基礎的鞏固。特別是在新疆,邊遠艱苦鄉鎮幹部的工作還直接關係到新疆能否繁榮穩定,人民能否安居樂業,社會能否和諧發展,因此,做好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建設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為此我們結合富蘊縣實際,針對如何加強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的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如下:

一、富蘊縣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現狀

富蘊縣下轄六鄉三鎮,鄉鎮幹部總計739人。其中正科級幹部27人,副科級幹部85人,一般幹部627人;男500人,占67.7%,女239人,占32.3%;漢族幹部182人,占24.6%,少數民族幹部557人,占75.4%;本科以上學歷119人,占16.1%,大專學歷343人,占46.4%,中專及以下學歷277人,占37.5%;25歲以下32人,占4.3%,25至30歲192人,占26%,31至35歲201人,占27.2%,36至40歲113人,占15.3%,40歲以上201人,占27.2%。

近年來,富蘊縣委始終致力於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能夠適應農牧業和農村工作需要、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鄉鎮幹部隊伍,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一是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工作,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近年來,我們把滿足農牧業和農村工作的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把各級黨校培訓與自學、短期輪訓、以會代訓、參觀考察、掛職鍛鍊、學歷教育等幾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大縱深的幹部教育培訓體系。近兩年來,我縣共安排鄉鎮幹部742人次參加了自治區、地區和縣委黨校的集中培訓、調訓。225人次參加了畜牧、農業、法律、財務、計算機套用等專業技能培訓並取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先後4次組織149名鄉鎮幹部前往浙江、上海、山東及區內昌吉、庫爾勒、天山北坡經濟帶等地學習考察大棚種植、獺兔養殖等優勢產業項目,43人參加了高等學歷教育,鄉鎮幹部的整體素質得到改善。

二是通過紮實開展各項學習活動,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得到加強。如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縣委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按照規定的標準和步驟在鄉鎮幹部中精心組織開展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幹部作風轉變,達到了“幹部受教育、民眾得實惠”的目的。同時,制定並推行了《富蘊縣鄉鎮黨委議事規則》、《富蘊縣幹部聯繫民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形成了作風建設的長效工作機制。

三是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得到改善。在實際實際中認真貫徹落實《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大膽探索,積極創新,以此激發鄉鎮幹部隊伍的活力。XX年至今公開選拔鄉鎮幹部77名,使鄉鎮幹部隊伍結構在吐故納新的過程中得到改善。

四是結合實際最佳化人員配置,邊遠艱苦鄉鎮領導班子整體功能不斷完善。近幾年來,縣委按照提高素質、最佳化配置、增強活力、強化功能的原則,對鄉鎮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和充實,精簡鄉鎮領導班子職數4個,提拔使用副科級領導幹部40餘人,異崗交流62人。這些舉措,使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由XX年的44.5歲下降為38.5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由43.7%上升到62.5%。同時,專業知識結構進一步得到改善,人員配置趨於合理,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增強。

二、邊遠艱苦鄉鎮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從前面的分析看,我縣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總的狀況是好的。五年來,全縣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分別以年均20.6%、32%、53.75%的速度遞增,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項目強縣戰略得到有效實施,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治安穩定,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鄉鎮幹部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縣鄉鎮幹部隊伍的能力狀況。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幹部隊伍建設是一項已經實踐並將長期實踐的常抓常新的重大課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鄉鎮幹部的能力狀況與現實工作需要之間始終處於“不適應到適應再到不適應”的動態過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縣鄉鎮幹部隊伍建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