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我市xx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xx鄉基本情況

我市鄉鎮撤併前共有16個xx鄉(其中13個瑤族鄉、2個苗族鄉、1個瑤族苗族鄉),占全市鄉鎮總數的8.74%。轄154 個村民委,1666個村民小組,50135戶,總人口223550人(其中漢族24137人,占總人口的10.8%;壯族131680人,占總人口的58.9%;瑤族55269人,占總人口的24.72%;苗族11651人,占總人口的5.21%;彝族124人,占總人口的0.06%;仡佬族135人,占總人口的0.06%;其他xx2人,占總人口的0.001%)。xx鄉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07%。行政區劃面積4560.4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2.58%。耕地面積330273.5畝(其中水田89839畝,旱地199746.5畝),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的8.56%。

(二)xx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顯著

1984年建鄉以來,我市xx鄉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克服困難,努力奮鬥,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調查統計,XX年,全市xx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8080.1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70670萬元,糧食產量達78206噸,財政收入達865.6423萬元,人均產糧達349.8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13.06元。

1、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特色產業逐步形成規模。近幾年來,我市xx鄉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使農業產業結構呈現出許多新的亮點。如右江區汪甸瑤族鄉充分利用國家對xx鄉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xx發展資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產業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甘蔗、香蕉、八角、西瓜、芒果、大肉姜為主導產業的高效農業。XX年全鄉甘蔗種植面積2.6萬畝、香蕉0.25萬畝、西瓜0.8萬畝、水果1.55萬畝,“三田”建設達1.53萬畝。良種良法得到較快推廣,全鄉推廣優質谷0.715萬畝,推廣良種玉米0.81萬畝;全鄉甘蔗基本實現良種化,良種推廣率達到95%。

2、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來,我市xx鄉通過開展人畜飲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茅草房改造和沼氣池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極大地改善了我市xx鄉的生產、生活條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據調查統計,XX年,在全市xx鄉154 個村民委中,有134個村957個村民小組29789戶132581人通公路,28個村208個村民小組7175戶35520人通油路,127個村1354個村民小組41921戶188947人通生產生活用電,115個村593個村民小組13064戶59300人通閉路電視,106個村608個村民小組10883戶通固定電話,101個村873個村民小組通行動電話,52個村337個村民小組通聯通電話。在1666個村民小組中,有555村民小組17568戶75192人通自來水。全市xx鄉有家庭水櫃1162座,地頭水櫃2949座,沼氣池6870個,家庭廁所5397個,公共廁所90個,機車4579輛,吉普車14輛,轎車3輛,貨車142輛,拖拉機318台,農用車560輛。在全市xx鄉50135戶中,有14090戶30027人住磚瓦結構房,11544戶22966人住磚混結構房。

3、教科文衛事業長足發展,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一是xx教育有了新發展,“兩基”攻堅取得新成果,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人的綜合素質有較大提高。全市xx鄉有初級中學16所,教職工531人,在校學生7209人(其中瑤族808人、苗族209人),國中毛入學率為97.16%,中學校舍面積66001.8平方米,校舍生均5.51平方米,圖書生均9.96冊;有中心國小16所,村完小107所,教學點201個,國小教職員工2147人,在校學生XX8人(其中瑤族4633人、苗族122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28%,國小校舍面積127391平方米,校舍生均5.16平方米,圖書生均6.87冊。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除西林縣的3個xx鄉外,其餘的xx鄉已先後通過了“普九”驗收,人的文化、科技素質和思想觀念與建立xx鄉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醫療衛生條件得到完善,村級衛生組織得到加強。全市xx鄉有鄉衛生院16個,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38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0人),病床126張,醫療衛生用房總面積11850.9平方米;有村衛生室438個,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49人,病床76張,醫療衛生用房總面積3628平方米。xx鄉的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衛生計畫免疫率達到98%以上,部分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通過自治區驗收。三是農村文化事業有所發展,農業科技和實用技術得到推廣和套用。全市xx鄉有文化站16個,工作人員24人,文化站總面積3870平方米,藏書51850冊;有圖書室18個,管理人員19人,圖書室總面積1357.8平方米,藏書76250冊;有農村藝術團隊16個。我市xx鄉堅持以科技、文化、法律、衛生“四下鄉”活動為載體,以農業服務中心及宣傳文化站為依託,挖掘鄉土科技創造力,加強對農民的培訓與指導,使農民的科技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實現了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XX年,我市xx鄉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達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