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教育發展力調查報告

今年4月浙中城市群規劃在省政府組織的專家評審會上順利通過,對浙中城市群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最近蘭谿市通過了省教育強縣(市)的評估驗收,實現了各縣(市、區)創建省教育強縣“滿堂紅”,教育強市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面臨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如何謀劃統籌教育事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浙中城市群教育發展力,為浙中城市群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亟待思考研究並尋求解決辦法的重點。

一、提升浙中城市群教育發展力的總體目標

提升浙中城市群教育發展力,要著力實現四個“基本”目標:一是以“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方針,把堅持育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基本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構建體系較為完備的終身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二是高標準高質量普及從學前三年到高中教育的15年教育,省三級以上等級幼稚園招生覆蓋面達到85%以上,85%以上中國小達到建設標準,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完成率不低於99%,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目標。三是70%以上高中學校成為省等級重點中學,國中升高中比例達到95%以上,升入優質高中比例達到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45%,打造浙中教育品牌,基本建成浙中教育中心。四是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裝備等的現代化水平,努力為人人提供合適的教育,力爭到2024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提升浙中城市群教育發展力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提高浙中城市群整體教育水平,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協調、優質發展。1.在均衡上突破。以教育強縣的複查及現代化水平評估、縣(市、區)黨政領導教育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教育科學和諧發展業績考核等為抓手,進一步完善縣域教育管理和投入保障體制,依法確保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兩個提高”,力爭XX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促進縣域均衡。通過實施新“四項工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等,創設城鄉相對均衡的教育硬體;實施“領雁工程”、“521工程”、農村教師提質工程等,促進城鄉均衡。嚴格按生均面積、師生比例,以標準化的要求,控制辦學規模,把優質資源均衡配置到學校,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確保政策均衡;控制學生數量,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素質教育的時間、空間,實現機會相對均等;研究制定“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育管理、教學質量”等方面均衡的具體標準,促進校際均衡。

2.在優質上突破。提升教育理念,學校發展必須追求“個性品質”,把校園建成學生成長的“精神家園”,將關注的焦點從“知識傳授”、“知識鞏固”切實轉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上來,讓學生從繁重的應試教育和課業負擔中真正解放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和成長的主體。改革傳統的教師學校“所有制”,積極推動區域性的校長與教師“定期輪崗”制度;改革傳統的學校行政區域“所有制”,積極嘗試跨區域尤其是跨城鄉的學校“連鎖”新機制;改革傳統的考核評價制度,積極探索“片塊式發展、捆綁式評價”的考核評價新思路,促進辦學資源的最佳化整合,努力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