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的調查和思考

今年中央“一號檔案”要求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並提出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這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根據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結合我縣農業發展實際,重點就如何加快發展金塔現代農業產業提出如下思考。

一、我縣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和現狀

現代農業是與經濟、文化以及科技緊密相關的產業,是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產物,是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進一步融合。但是,由於傳統農業的慣性使然和農業自身的弱質狀況,我縣在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和諧因素,結構性、素質性、體制性矛盾十分突出。

1、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但調整比例不盡合理。縣鄉各級組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信息引導、政策扶持等手段,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戰略,全縣種植業結構調整為糧∶經∶草為17∶89∶4,牧草比例偏小;大農業內部農、林、牧、漁、服務業各業比重為35.6∶0.1∶10.7∶0.1∶53.5,林業和漁業比重太低;一、二、三產比重為47∶18∶35,表現為一、二、三產結構不盡合理,第一產業比重較大,二、三產業比重太小。

2、主導產業已經形成但產業風險逐年加劇。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全縣形成了棉花和肉羊兩大優勢和支柱產業,“兩白”產業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0%以上,奠定了“全省第一產棉大縣”和“全省農區最大養羊縣”的地位。但全縣農村經濟受棉花產業的影響過大,“棉花經濟”特徵明顯,輔助和後續產業不強,棉花產業的興衰直接影響著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經濟收入,產業過於單一,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

3、科技推廣力度加大但創新能力明顯滯後。“十五”期間,我縣推廣普及了各類農作物和畜禽新品種430多個,推廣了地膜覆蓋、設施種養、病蟲害綜防等10項常規技術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節水灌溉、胚胎移植等10項高新技術,全縣農業科技覆蓋率達97%,科技成果轉化率達65%,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4%。為推動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於農業科技投入不足、品牌農業發展滯後、高新農產品生產技術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農業發展後勁明顯不足。

4、市場體系逐步完善但發展水平整體不高。初步建成了30萬畝優質棉花、2萬畝制種、百萬隻肉羊等種養業生產基地,培育扶持了西域陽光、康源油脂、金信蔬菜、神舟紡紗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了農產品不出縣即可實現加工增值,延長了產業鏈條。但是農業產業化整體還處於初級水平,呈現出“兩多兩低三少”,即低檔產品多、初級產品多,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名牌產品少、出口產品少、花色品種少。缺乏高檔、名牌產品和支撐拉動金塔經濟發展的規模龍頭企業。

5、基礎建設不斷加強但局部生態趨於惡化。依託鴛鴦灌區續建配套工程、黑河節水改造、日協節水治沙、“三北”防護和退耕還林等項目,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林地建設,全縣灌溉水利用率達到了51%,有效農田灌溉面積達50.6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2.08%,綠洲內森林覆蓋率達32.8%,封育天然植被230萬畝,但近年大面積開荒,隨著耕地面積的逐年擴張,用水量的不斷增加和全球氣候變暖及西部風沙乾旱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地下水、草場和林地枯萎、退化,砍伐林木、過渡放牧的現象仍然存在,生態環境逐年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6、服務體系逐步健全但功能發揮仍顯不足。建立和完善了縣、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核定了人員編制和工資,初步實現了農牧業生產的全程化服務。但鄉鎮涉農機構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低、人員不到位、工作量大、工資水平低、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長期存在,影響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7、農民素質有所提高但小農經濟意識依然濃厚。依託“綠色證書工程”、“陽光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等項目和“三下鄉”等活動,大力開展了農民科技培訓,累計完成培訓“綠色證書”學員8341人、“陽光工程”學員2500人,使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所提高。但是,在長期家庭承包經營體制的影響下,農民生產經營“小而全”的做法根深蒂固,農民一家一戶耕地面積小,田塊零星分散,種養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的問題非常突出,部分農民觀念陳舊、技術欠缺、生產落後、收入偏低、缺乏誠信意識,仍是最需要扶持幫助的一大群體。

8、農村改革逐步深化但基層矛盾不容忽視。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的農村經營體制改革、以稅費改革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進一步理順了農村分配關係,扭轉了長期以來農民負擔過重的局面,邁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步伐。但是,農民綜合素質低、農村剩餘勞動力多、土地流轉難度大、土地集約化經營困難、土地產出和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等問題長期存在。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指導思想和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以促進農業增效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和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增強為農服務水平為抓手,加強“三農”的決心不動搖、扶持“三農”的力度不減弱,強化“三農”的工作不鬆懈,努力把金塔建成現代農業的示範園、酒嘉地區的後花園和衛星發射基地的後勤生活保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