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中部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教師:我們的要求是,對這些古詩詞,要求學生“朗讀過關”、“背誦默寫過關”、“解析(讀)過關”、“鑑賞過關”。這所有的要求之間並沒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樣有輕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讀就隨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對待。所以學生實際得到的收益因該是挺多的,考試就不用說了,平時還會舉行一些詩歌朗誦會、校園文化活動,這些對學生來說是鍛鍊的機會,而所學的古詩詞方面的知識又是他們得以參加這些活動的一個重要資源。甚至有部分學生嘗試寫詩,投出去發表等等。

課題組:我們花這么大的氣力進行古詩詞教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什麼呢,是不是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這實在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但是問得也很現實,了解一下我們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教師:考試的時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們很明確的講,這完全是為了學生的語文綜合修養而進行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當然學生的語文成績本身也會潛移默化的得到提升。(這應該能看出:當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儘量從大出著手,這樣可以避免培養出一些瘸腿的後代,而只針對那些特定單一的目標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課題組:能講一些教學過程中具體的做法么?

教師: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語文大本教材)如果有專門的贈別詩的話,在講授的時候,老師會結合這首詩歌把其他的贈別詩列出來讓學生注意積累,這樣對學生進行詩歌題材分類的教學,有助於學生對古詩詞的主題等相關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另外的,如思鄉詩、詠史詩、詠物詩等等,都可按這樣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習。我們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時間就會進行這樣的教學活動。在必講的主要古詩詞的引導下,去拓展,我們就是這樣做的。

課題組:還有對於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是怎樣一步一步解決的?

教師:比如杜甫的詩,一般的學生都認為比較難,理解起來有些費勁,所以教師一般是結合杜甫的生平來講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體做了些什麼事情,之後有感而發作了一首詩,就是現在你們(指學生)看到的這首詩,用來抒發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這時候創作這類風格的詩歌,在那個時候創作那樣風格的詩歌等等,這樣,學生就會恍然大悟,還能加深印象。在語境的還原中讓學生懂得詩意和詩人的感情,有助於學生更好的運用詩歌。學以致用,這是很好的目的。

課題組:除此之外是否會用多媒體幫助講解古詩詞呢?

教師:那肯定是的,現在的教學,幾乎每堂課都要用到多媒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放一些結合詩意所配置的音樂、視頻等等,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等等。這樣時間長了,學生們感興趣了,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們每學期還會舉行詩歌朗誦會。

課題組:怎樣考查、評價學生具體的學習效果呢?

教師:我們隔一段時間會有一次專門的抽查,我們叫做“詩歌點背制”,會在班級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抽背考查,做出評價,用以督促。

課題組:那么咱們學校這樣做,對長春市其他學校有沒有什麼影響?

教師:他們現在也在借鑑性的、試驗著做,儘管他們具體的教學目標可能和我們有點差別,比如他們增加古詩詞的教學力度或許只是為了在中考、聯考中,學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語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還是借鑑的這一套。但咱們附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語文修養。以量為積累,增加感覺,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時候背誦了大量的古文來為以後的文學創作、應考做基奠的么?

課題組: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對於“古詩詞吟誦”的具體要求是?

教師:我們也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古詩詞的誦讀,比如像古人那樣,涉入到一種意境當中,沉靜其中、在優美的鏇律當中、優美的節奏當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現那種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現在的學生或許是因為學業負擔比較重的緣由,咱們要求的和學生實際做的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課題組:現在的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師: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很煩躁,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學生不僅僅在學校要學習,而且還報了很多班,老師和家長又對他們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們很忙亂,產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時間長了還是會理出規律來,漸漸就會得心應手(師大附中的孩子)。至於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錯的。

課題組:咱們學校有沒有文學社?學生有沒有自己嘗試著作詩的?

教師:有個“一鳴文學社”。我教的一個普通班裡的一個孩子現在已經作了很多詩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時間陳曉旭死了,他(她)就針對此事寫了一首詩……還發表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