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調查報告4篇

中央一號檔案下發後,特別是我省落實農業稅全部取消和糧食直補政策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但也由此帶來了一些矛盾,特別是因土地承包問題引發的矛盾尤為突出,從去年以來,全縣共發生上訪330件,涉及人員在千人以上。

一、土地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從上訪反映的問題來看,造成土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十二個原因。

(一)普通的上訪案是二輪土地承包時農戶由於各種原因未分到承包地問題,約占上訪案的75%。一是戶口在本村,全家已搬遷外地多年,按照饒河縣二輪土地承包規定未能分到承包地;二是因二輪土地承包前欠集體“兩提”款、計畫生育罰款或在化解農村不良債務時不願分攤村集體債務等,土地被抽回;三是婚出婚入婦女因兩地承包時間不統一或村定土政策等一些婦女分到土地或地被抽回;四是因當初落戶手續不全或與村有不要地協定未分得地;五是二輪土地承包後新增人口要求分地。

(二)特殊的上訪案是機動地發包不合理、土地經營權流轉糾紛案,約占有10%。一是機動地發包時間過長,有的長達30年,契約不規範;二是因村欠個人債務,抽出村民地抵債年限過長,農民要求毀約還地;三是農戶之間土地轉包、轉讓,現因政策調整引發契約糾紛。

(三)比較棘手的案件是土地權屬不清,通過行政手段難以解決的糾紛案,紛占15%。一是地方與森工林場地權屬不清,農戶已開墾多年荒地,有的已辦了國有土地證,有的已納入集體土地台賬,可林場近年來卻以在其林業區域內強行收回引發矛盾。二是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權屬不清、界限不明。農戶在集體耕地周邊開墾的荒地,已向集體交積累多年,並納入集體土地台賬,可有的土地卻被土地部門以1983年後開荒地應屬國有荒地,辦理了國有土地證,有的地被鄉政府對外發包引發矛盾。四是集體確實既無地源又無經濟實力解決解決應享受土地承包地未分地的糾紛。

二、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教育。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提高村兩委成員及村民的守法意識和契約意識,規範村兩委的發包行為。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9條規定,按5個程式簽訂承包契約: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承包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定並公布承包方案;召開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公開實施承包方案;簽訂承包契約。同時,扼制村委的各種侵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苗頭性行為,將糾紛消滅在萌芽之中.

(二)加強領導。政府必須把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組織機構,抽調得力幹部,集中時間和精力搞突破。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在宣傳政策、制定方案、接待上訪、組織協調等方面發揮職能作用;各級財政部門要在落實“一免兩補”政策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及配套改革中,把解決農村土地糾紛作為重要內容一併推進;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農村和農民的土地權屬案件要依法加快辦理;各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強農業承包契約管理,搞好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契約仲裁,維護農民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對因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引發的農民群體性上訪、越級訪和重複訪案件,實行領導包案制,要責任到人,一抓到底。要認真處理好因土地承包糾紛引發的上訪問題,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真正做到不迴避、不掩蓋、不推諉、不拖拉,敢於並善於解決各種矛盾,堅決防止因農村土地糾紛問題而引發惡性案(事)件。

(三)政策疏導。穩定和鞏固土地承包關係是保障農民權益、維護農村穩定的基矗二輪土地承包政策執行不到位,操作不規範導致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混亂錯雜,是土地承包糾紛的根源。因此,各級政府要正視農村土地承包現狀,建立規範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涉農部門和法務部門要開展政策下鄉活動,深入講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關政策法規,現場解答農民的問題,讓農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運用政策。

(四)分流農民。真做好無地和少地農民的思想工作,積極幫助這部分農民增加收入。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沒有分到或只分到少量承包地農民的思想工作,積極幫助他們通過承包其它集體資源、發展養殖業和多種經營、外出務工等途徑拓寬增收渠道。對在縣城就業的農民有關部門要進行免費技能,並在稅費徵收上予以優惠,鼓勵閒散農民進城經商,減少農村土地壓力。

涉農司法糾紛化解情況分析調查報告
糾紛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辦理涉農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1.涉農刑事案件罪名較為集中,外來務工農民及未成年人犯罪較為突出。一是犯罪罪名比較集中,且數量較多,主要涉及“兩搶一盜”,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罪名。二是外來務工農民犯罪比較高,經濟發達,吸引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因種種原因,其中部分人員逐漸聚集,形成團伙,滋生一些擾亂農村社會治安的違法犯罪行為。三是未成年犯罪較為突出,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

2.涉農民商事案件是涉農糾紛主題,數量繁多類型複雜。態勢:一是人身損害賠償,婚姻家庭等傳統糾紛為主要類型,其中,受農村道路建設不斷改善與機動車輛普及的影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數量激增。二是鄉鎮個體經濟發達,買賣契約糾紛,民間借貸糾紛數量較多,民間借貸行為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欺等經濟犯罪相互交叉企業相互擔保的現象較為突出。三是很多中小企業採取規模裁員,拖欠職工工資,斷保等手段應對經營困境,涉農勞動糾紛顯著增加。四是隨城鎮化進程,園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因土地徵收引發的補償費分配糾紛成為農村土地糾紛的主要成為。

3.涉農行政案件數量雖少,但辦案難度較大。特別是涉及房屋拆遷,土地徵收等行政行為的案件,政策性強,牽涉面廣,影響大,有的屬歷史遺留問題,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行政協調難度較大。

4.執行工作成效明顯,但制約有效執行的因素仍然存在。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產難尋,被執行人確實沒有履行能力。

二.當前人民法院服務農村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苦難。

1.因農民法律觀念欠加強和法律程式不夠熟悉,給案件辦理程式運行,法律適用等帶來不利影響。一是法律文書送達難,村民不願提供有效聯繫方式,惡意逃避訴訟,當事人出庭應速率不高。二是案件事實查明難。訴訟能力欠缺,不能提供有效證據。三是法律適用難,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模糊或者與政策衝突,不能很好指導司法實踐。四是調解工作開展難,矛盾衝突尖銳,對立情緒嚴重。五是判決執行難。

2.涉農案件的辦理在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方面難度較大。農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互惠性關係緊密,農民期望糾紛得到化解的同時不傷害彼此關係,有時容易激化矛盾,引起上訪,上告,纏訪甚至聚眾鬧事。

3.司法資源配置效果不佳。案多人少,尤其是熟悉農村民風民俗,業務能力強,善於做民眾工作的一線審判人員數量不足,辦公條件差,保障條件有待提高。

4.訴調銜接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一是訴調銜接機制比較原則,可操作性需加強;二是個別人民調解員的法律知識與業務水平尚需提高;三是委託調解,協助提供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和責任機制。

三.有效化解涉農糾紛的對策與建議

1.立足審判執行實踐,有效解決涉農案件辦理難問題。一是完善立法指導,統一司法裁判尺度。建議對較為突出的有關集體土地的征地補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等為題作進一步規範,對土地承包糾紛法律和土地承包流轉的具體政策進一步予以完善。二是探索送達方式改革路徑,有效解決送達難問題。拓展送達方式和範圍,加強基層組織聯繫和溝通,加大法律宣傳力度。三是加強法律釋明,合理引導農民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四是加大調解力度,妥善化解矛盾糾紛。五是依據農村被執行人的活動規律和不同時期的履行能力狀況,加大各類涉農案件的執行力度。

2.延伸司法服務職能,從源頭預防涉農糾紛的發生。一是提出司法建議;二是定期指導人民調解工作;三是採取巡迴法庭公開審判現場諮詢解答等多種形式加大法制宣傳力度。

3.最佳化司法資源配置,加強司法保障與法律服務能力建設。一是最佳化綜合部門與審判業務部門之間的資源配置;二是選派政治素質高,熟悉農村工作情況,審判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組成涉農糾紛合議庭;三是著力解決人民法庭經費和物質裝備保障,人員配備,職級待遇等問題;四是加強對審判人員的民風民俗教育。

4.完善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合力化解涉農矛盾糾紛。對已經進入司法程式的涉農案件,要在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以訴調銜接工作機制為典型的多元化糾紛化解方式的功能優勢,以更好的化解矛盾,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關於整容糾紛的調查報告 七成人認可以貌取人
糾紛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調查時間:XX年3月

調查地點:網際網路

調查內容:整容糾紛

調查方式:網路調查

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美容等領域連續多年是消費者投訴熱點,我國整形美容興起的近XX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毀容毀形的投訴近兩萬起,XX年間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

雖然整容變毀容的案例時常見諸報端,但並未妨礙整容市場高歌猛進。XX年,我國整形美容市場實現產值達3000億元左右,行業從業人員超過XX萬人。行業年發展速度平均呈40%以上的增長態勢,而上游企業的銷售更是以每年60%的增長率迅猛發展。

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對排名前25位的國家與地區的整形外科醫生和手術進行的調查顯示,XX年~XX年,中國整形手術數量達340多萬例。其中,外科手術類180萬例,非外科手術160萬例。

據武漢《楚天都市報》報導,30歲以上的大齡單身女性成整形主力,且多次整形的人數比例超50%。

由於正規醫療機構的整容手術價格不菲,如今不少年輕女性為節省費用,竟從購物網站購買藥品(包括肉毒桿菌、玻尿酸、微晶瓷等),然後自行尋找診所甚至自己動手整容。在豆瓣網有關整容的小組裡,像《我自己注射瘦臉針了,你有什麼要問的?》這樣的帖子比比皆是,且人氣頗高。

由於缺乏正規專業的整容指導,這種“diy整容”帶來的後果更嚴重。網友“lara”說,她在淘寶網上購買了某種藥品,賣家幫忙找私人醫生注射到鼻子上,她當時覺得挺美,但一周后鼻子開始紅腫,隨後被醫生診斷為排異反應及感染,需做手術取出假體,費用1萬多元,而且很可能留下疤痕。

按照衛生部的規定,整容屬特殊醫療行業,只有經過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審批,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整形美容醫院,才能實施整形手術,同時,從業者還應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和整形美容臨床專業經驗。

然而,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無資質行醫、違規操作、使用不合格產品等現象在整容行業層出不窮。XX年11月5日,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指出,我國醫療整形美容機構良莠不齊,僅部分機構的專業資質達到相關法規標準。醫療整形美容手術事故投訴率高,成為醫療事故的重災區之一,行業內醫患矛盾比較突出。近幾年,政府對醫療整形美容行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大,使得該行業在個別地方監管力度薄弱,甚至處於放任狀態。

我國目前針對整形美容業的法規也相對較少。江蘇省呂厚虎律師在接受《新華日報》採訪時指出,當事人如果發生整容糾紛,一般按照醫療方面的管理規定,先確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再確定傷殘等級。一旦手術失敗,整容者不僅要承受身心痛苦,維權之路也比較艱難。

在如此高風險下,為何整容依然風靡?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71.5%的人認為“社會上以貌取人非常普遍”是主要原因;49.4%的人歸因於很多人相信“改變外貌就可以改變人生,實現夢想”;38.5%的人認為原因是“整形廣告極具誘導性”。

整容風靡無疑反映出當今社會畸形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不少女性為了達到“無瑕白皙”、“魔鬼身材”、“錐子臉”等所謂的“美女標準”,前赴後繼去整容。一些女性甚至想通過整容變美立刻解決找對象、改善婚姻關係、找到高薪工作等各種難題。

當今社會究竟應該推崇什麼樣的女性美?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自信、善良、有氣質分別以80.7%、65.4%和65.2%的支持率排在前三位。在回答“你最青睞的女性類型”時,68.6%的人首選優雅知性體貼型女性,44.2%的人選擇賢惠勤儉持家型,38.4%的人中意自信獨立女強人。而聰明美貌物質女(17.3%)排在最後。

中國傳媒大學(微博 招生辦)審美文化研究所所長張晶提出,自強、自信、智慧、有書卷氣的女性是最讓人欣賞的,女性除了美麗之外,更重要的是智慧,就像演員要達到表演藝術家的程度,光靠外表肯定不行,還得有內涵和深度。

“女性投資外表不如投資心靈。”民意中國網一位網友說,與其承受面部僵硬、鼻子萎縮等巨大的整容風險,不如把整容的錢和時間省下來多讀書充電。一個人可以憑藉外表獲得他人暫時認可,但要長久地在社會上立足,還得靠個人能力提升。

整容出現問題後,網友“lara”把剛整容後變漂亮的照片刪了,“不想再看見假的我。希望大家早點兒認識到自然就是最美的,別再經歷像我這樣的痛苦。”

希望能有更多的女性能擁有網友“lara”的心態,認識到女性的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道理。

調查農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查報告
糾紛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基層農村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是多年來困擾基層幹部的一項基礎工作,也是當前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派出所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從經常性地分析研判矛盾糾紛的規律特點出發,深層次地解決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轄區有六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25302人,面積46平方公里。“107”國道、滬陝高速貫穿全境,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南臨淮河,北與平橋區的長台鄉、平昌關鎮接壤,有豐富的河沙資源,以農業生產、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街位置優越,客流物流旺盛,生意興隆。但多年來,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多,矛盾糾紛多,治安環境複雜,刑事治安案件頻發,各類矛盾糾紛尤其複雜突出。加之開發建設,河沙資源紛爭,艾茲病人鬧事,**收費站引發的即發性矛盾糾紛,歷史矛盾與現實矛盾交織,傳統舊習與現代觀念共存,發展建設機遇和困難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諸多因素共同作用,集中反映到社會治安方面來,維穩任務極其艱巨繁重。總結回顧近年來我所受理、查處、調解、處置的治安安件、矛盾糾紛、群體性事件,按照分局黨委安排部署,聯繫當前正在開展的“大走訪”愛民實踐活動,探索 “兩個提升”工作途徑,針對基層派出所面臨的大量治安案件和矛盾糾紛,我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的經驗,略談點粗淺的看法,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一、農村矛盾糾紛的規律和特點

針對各類矛盾糾紛發生的時間、對象、範圍場所、規律特點,採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不同的手段措施及時排查及時化解,及時疏導引導,及時平息事態,嚴防矛盾激化事態擴大,演變為刑案,升級為群體性事件,甚至發展為大規模暴力衝突事件,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異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歸納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規律和特點:

(一)從時間上看,農閒季節冬閒季節,節日,耕種收穫季節多發各類矛盾糾紛。**轄區XX年在這個時段矛盾糾紛治安案件發案量占全年60%以上。

(二)從對象上看,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農業工人,農村從事各種涉農行業人群中,易發各類矛盾糾紛。

(三)從起因上看,宅基土地林地界限不清,權責不明,村組及主管部門解決不力或久拖不決,積怨矛盾越積越深,進而引發各類案事件。鄰里之間,個人與組織,個人與集體之間,日常生產、生活中動態發生的各類小摩擦、小矛盾解決不及時,不公道,都能引發大的矛盾糾紛,引發案事件。家庭內部矛盾,家庭成員相處不和諧引發的各類案事件在農村地區亦占較大比例。例如:**王莊村六里莊組村民董某與王某,因宅基地糾紛引發矛盾,三翻五次找村委會、土地部門解決沒得到結果,XX年兩家打了兩架,今年三月再次發生打鬥,派出所頗費周折受理查處後,雙方還是不滿意,要上訪告狀,強烈要求處理好他們的土地糾紛。

(四)官僚主義作風,行政不作為,部門間推諉扯皮,無視民眾疾苦,侵犯民眾利益等現象大量存在,是新時期引發矛盾糾紛,甚至群體性事件的又一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XX年2月,**居委會居民余某以衛生院門前道路占用其耕地為由,多次到辦事處有關部門反映,無人過問,多次撥打市長熱線,上訪告狀,並堆土堵住通道長達十餘天。類似情況時有發生,屢禁不止,根本改觀任重道遠。

(五)效率低下,執行能力不強,農村幹部對各類矛盾糾紛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毫無疑問更加劇了各類矛盾滋生演化,矛盾雙方不會依法維權,怕打官司麻煩,法律知識匱乏,種種原因交織一起,加之好事者推波促瀾,是激化矛盾糾紛的又一重要誘因。

二、建議和對策

(一)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勤排查,早化解。緊緊依靠鄉村基層組織,廣布情報信息員,及時獲取相關情報信息,要在深層次,內幕性,預警性上很下功夫。

(二)依託鄉鎮民眾工作站,在鄉鎮黨委、綜治部門統一領導、組織下,成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方面力量,尤其是充分調動人民調解力量的積極性,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為上的理念,定期研判定期講評,定期排查化解,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和作,形成大調解大排查工作格局。

(三)公安機關要立足本職,對受理的治安案件提高效率,縮短辦案周期,壓縮矛盾糾紛演變空間,彰顯治安處罰力度,弘揚公平正義,提高執行能力,節約辦案成本,實現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加大對農村地區法制宣傳力度,提高村民法律素質,豐富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用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減少滋生消極腐敗墮落的低級生活情趣,從思想根源上減少發生矛盾糾紛的因素。

(五)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發展為第一要務的理念。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各類矛盾,在發展中減少不和諧因素,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的發揮人民民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觀能動性,共同創造美滿和諧辛福的生活.

查看更多:
土地糾紛問題的調查報告
加強婦聯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建設調研思考
農村土地糾紛案審理情況調查報告
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審理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秀山法院2004年以來農村土地承包契約糾紛案件審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審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