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調查情況報告

由於親職教育的不到位,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三)留守兒童道德行為方面

由於親職教育的缺失,缺乏父母約束,而祖輩們往往文化層次較低,對孩子比較縱容溺愛,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部分留守兒童出現打架鬥毆、抽菸喝酒、沉迷於網路等不良行為。

(四)留守兒童安全方面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年齡小,不能照顧自己,其監護人上山勞動,還有的年齡比較大照顧自己都困難,加之臨時監護人安全保護意識不強,致使火災、車禍等意外傷害事件時有發生,患病卻得不到及時醫治,孩子的安全問題存在諸多隱憂。

四、農村留守兒童親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教育和溝通。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務工,無法全 面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雖然部分父母有時會打電話回家,但是和子女談話的內容僅限於簡單地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發展過問很少。

(二)臨時監護人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縣農村留守兒童被監護的情況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祖父監護型(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二是親戚監護型(由親戚——叔嬸、姑舅朋友託管);三是單親監護型(單親——基本上是母親託管)。這些臨時監護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監護人的學習、人身安全和吃穿放在首位,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

(三)留守兒童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存在差異。留守兒童的素質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監護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到垂範作用,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此外大部分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給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需要加強教育、監督和引導。

(四)親職教育意識淡薄。一是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二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使孩子身心發展受到扭曲;三是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而且無力承擔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學習輔導任務,導致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亂花錢、性格偏激等不良習慣,加之年老體弱多病,監管起來顯得力不從心。

(五)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不夠。一是農村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落後,不能有效彌補留守兒童親職教育中的不足。二是文化傳媒難以有效控制,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滲入,對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五、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體制滯後是制度根源。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此伴生的高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參加中考、聯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農民工無法負擔,只好選擇子女留在家鄉農村學習生活,促成了留守兒童群體的不斷增多。

(二)貧窮落後是經濟根源。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帶來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的改變。這對於邊疆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政府無力緩解農民外出與子女留守的矛盾;對於農民工家庭來說,同樣因為貧困很難改變與子女長期分離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