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債務風險調查分析報告

4、調整完善現行管理制度政策。一是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細化和明晰地方政府事權界限,按照權利責任對稱,事權財權相符的原則,合理確定各級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範圍,確保地方各級政府履行職能的財力需要。二是實行財政支出的合理化、標準化、顯性化、規範化,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精簡地方行政機構,精簡財政供養人員,科學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定額標準和辦公設施配備標準,規範個人工資外收入和職務消費,削減行政成本。三是改進政績考核機制,改變一些地方幹部考核中存在著的“重視硬體建設,輕視軟體建設;重視物質業績,輕視財務考核;重視資金投入,輕視效益評價”的傾向,科學合理確定幹部綜合考核指標,克服幹部行為短期化。

5、允許地方發行市政建設債券。當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各地公共基礎建設和城市環境整治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不舉債,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快速推進,形成瓶頸制約經濟發展。為此,有必要給地方政府留下足夠的融資空間,而允許地方政府公開發行市政建設債券,一方面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過度依賴銀行融資,分散財務風險;另一方面,由於發行市政建設債券的審批條件嚴格,可以促進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提高政府政務的規範性和財政的透明度,使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管理規範化;再者,由於債券發行購買是一種純市場行為,通過公眾購買的選擇取向,可以提高建設項目的社會公益性和經濟效益性。

6、建立地方風險個案拯救制度。在當前存在大面積政府負債的情況下,若中央或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債務風險進行全面援救,將會拖垮上級財政,同時還會增加道德風險。為此,建議對財政狀況惡化的地方,由上級政府實行個案拯救,防止危機發生,風險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