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情況及改革基本思路”的調研報告

關於“基層農業科技推廣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情況及改革基本思路”的調研報告 

按照重慶市農業局的安排,我局就縣、鄉鎮農業科技推廣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情況及改革思路進行了較為祥實的調研,共抽取了單位樣本11份,個人樣本24份,其中縣級單位3份,個人12份,鄉鎮農技推廣機構8份,個人12份,同時還查閱了縣人事部門的統計數據,基本上能準確反映出我縣農業科技推廣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狀況及廣大職工對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

一、我縣農業科技推廣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現狀

(一)基本情況。

縣級機構現狀。縣農業局現有科室站13個(其中行政科室3個,事業站司場10個),編制104人(其中行政10人,機關後勤4人,事業全額29人,事業差額52人,自收自支9人)。

現有在崗人員87人(缺編18人),在崗人員中行政人員10人,機關後勤3人,事業全額23人,事業差額26人,自收自支24人;現有人員中局領導7人,中層幹部13人,行政人員2人,科技人員31人,工人33人。在崗人員中的學歷,本科6人,大專28人,中專35人,技校2人;已聘專業技術職務,高級2人,中級16人,初級20人。

農業局機關職工45人,各種工資、津補貼總額56.8萬元,人均應年收入1.26萬元,由於我縣財政拮据,差額撥款單位(植保站、經作站)8 人40%的工資、1993年工改時保留的津補貼每月129元、清涼烤火費和54名離退休人員的保留津補貼、清涼烤火費等都由單位自行解決,總需資金每年66.3萬元,全年財政撥款45.4萬元,資金缺口20.9萬元,由於無經營收入及收費收入來解決資金缺口,職工有保障的人均年收入僅10079元,占應得收入的80%。

縣種子公司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職工24人,各種工資、津補貼總額32.1萬元, 人均應得年收入1.34萬元, 加上3名離退休人員的保留津補貼、清涼烤火費、養老保險單位統籌(含在職人員)等都由單位自行解決,總需資金每年40.86萬元,但由於近兩年種子市場競爭激烈,經營狀況逐年下降,年經營收入解決職工工資18.6萬元,缺口22.2萬元,職工實際收入人均7750元,占應得收入的57.8%。

縣良種場屬差額撥款,職工18人,各種工資、津補貼總額23.6萬元, 人均應年收入1.31萬元, 加上40名離退休人員的保留津補貼、清涼烤火費、養老保險單位統籌(含在職人員)等都由單位自行解決,總需資金每年44.79萬元,財政每年定額撥9.8萬元,但由於新城區開發占用土地、農業收入下降等原因,年經營收入解決12.4萬元,資金缺口22.59萬元, 職工實際收入人均7800元,占應收入的59.5%。

鄉鎮機構現狀。二00一年,我縣機構改革將全縣原56個鄉鎮精簡為32個鄉鎮,將原每個鄉鎮分設的農技、農經站等農業服務機構撤銷,由農技、農經、農機、水利合併組成一個機構,名稱為“農業服務培訓中心”(簡稱“農培中心”),人事、工資、工作管理全部下放到鄉鎮政府。 

全縣32個農培中心,編制208人,其中農技、農經編制122人;現在崗農技、農經人員112人,其中農技人員62人,農經人員49人,工人1人。學歷結構:本科3人,大專41人,中專65人,高中2人,國中1人;專業技術職務:高級1人,初級81人,末評26人,管理人員4人。

鄉鎮農培中心屬事業全額撥款,工資、津補貼總額119.44萬元,人均年應收入10664元,財政撥款99.86萬元, 1993年工改時保留的津補貼每月129元、清涼烤火費均由鄉鎮政府自籌解決,因無資金來源,缺口19.58萬元,人均實際年收入8916元,占應收入的83.6%。

(二)93年工改以來各項工資、津補貼政策執行情況

1993年工改以來,我縣在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盡力籌措資金保證了職工基本工資的發放,無拖欠工資的現象。一是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兩年正常增加職務工資、調整工資標準、晉升職務工資等政策都按時得到兌現;二是大部分津補貼政策得到執行,如“民族地區補貼、艱苦地區補貼、農林水一線工資浮轉固、技術津貼”等;三是部分津補貼、福利政策未得到執行,如“保留津補貼(每月129元)、清涼費、烤火費、有毒有害保健津貼”等未納入財政預算,“農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津貼提高8%”未執行。四是我縣將植保站、經作站定為差額撥款單位、將種子公司定為自收自支單位、將良種場定為定額撥款單位,不符合中央和重慶市有關基層農技推廣事業單位各級財政給予保障的規定;五是鄉鎮農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普遍未享受到“勞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