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勞務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而要實現整個社會的小康,關鍵是加快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核心是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重要途徑就是把大批農民逐步從土地中轉移出去。近些年來,我鄉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三農”工作的大事來抓,勞務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發展現狀

(一)農村勞務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外出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XX年全鄉輸出勞動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計算,總收入可達2040萬元。勞務輸出的性質已由過去農民增收的一個項目,向牽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一種重要經濟成份轉變。

(二)勞務輸出的行業已由過去單一體力型,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轉變。過去的勞務人員大多從事建築力工、裝卸力工等體力活,從事技術工種的不多,而現在卻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發展。目前從事裝璜、磨工、焊工、車工、鉗工、機修工等技術工種的人員已占相當比例。

(三)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調整的前提是非農產業大發展,勞務輸出能夠不斷將農業勞動力吸納到非農就業崗位,不斷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從而促進多種經營的發展,改變了農業中種植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於調整農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漁等產業得到有效調整。近年來我鄉蔬菜產業的迅速崛起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四)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的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以前,老百姓農閒時無事可做,賭博、打架等事件時有發生,農村社會治安狀況較差。勞務經濟發展起來,人們沒有了閒工夫,都一心想掙錢、一心想發家,擾亂社會治安、聚眾鬧事等不良行為減少了許多,農村出現了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問題

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較大盲目性。由於當前勞動力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勞務信息渠道不暢,勞務經濟中介服務主體發育滯後,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無序性、盲目性和不穩定性。目前我鄉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仍然以傳統的血緣、地緣、友緣帶動為主,有組織輸出雖有進步,但進展不快,比例較低,主要是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數量偏少,沒有形成有組織、大規模的有序轉移格局。

二是對勞務輸出的服務不夠到位。鄉鎮政府在組織勞務輸出工作上沒有比較成型的組織,沒有各種健全服務機構,無法為外出務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務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來,大部分外輸人員都是國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外出務工,沒能做到先培訓後輸出,外出務工人員沒有進行一定技能培訓,素質不高。據統計我鄉5100多外出務工者當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下者達4380多人,占總數的86%。

三、對策建議

**鄉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現有農村人口2.4萬人,農村勞動力1.68萬人。發展農村勞務經濟,還有著巨大潛力。按照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每個農業勞動力經營8畝耕地),全鄉實際所需農業勞動力約為0.3萬人,還有0.8萬勞動力需要轉移,而且隨著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潛在富餘勞動力還會不斷增加。因此,必須採取得力措施,加大發展力度,儘快把這一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1.要在更新民眾的思想觀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民眾擺脫宿命論思想的束縛。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克服自暴自棄的心理,培養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其次,要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理想。敢於追求未來美好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使他們認識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桿走出去,只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奮發圖強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會好起來。再次,還要幫助民眾養成艱苦奮鬥的作風。要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發家致富,靠自己的雙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橋,在外面廣闊的世界裡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