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與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五五”普法規劃的工作全面啟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部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要求,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中心工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做了以下基礎性工作。

(一)五五”普法規劃得到落實。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轉的“五五”普法規劃,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市、縣、鄉、村四級層層制定了“五五”普法規劃,圍繞“三農”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按照中央宣傳部、法務部、全國普法辦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建設法制宣傳教育的意見,結合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將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抓落實。開展了“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法律進學校”等活動,法制宣傳教育基本覆蓋了廣大農村,受教育面進一步擴大。

(二)做到農村普法對象底數清楚。據統計:全市總人口數為307萬餘人,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數的78.78%,達236萬餘人。全市農村在校青少年學生371848人,重點普法對象338998人。全市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由於人事管理機制、市場競爭機制、教育選擇機制、政策調整機制的作用,拉動社會進一步分工,推動社會人口有規律對內對外流動,我市對外流動人口約40萬人,對內流動人口約20萬人,給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任重而道遠

(三)突出重點,針對性較強。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普法部門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以新農村法制建設和法律需求為重點,有針對性地宣傳涉及農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法律法規,滿足農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以平安建設和民眾利益為重點,有針對性地宣傳社會管理方面的治安、刑事、民商事法律法規,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源頭上預防犯罪;以法律服務和法律諮詢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破解農民最關心、最直接的法律難題,把維護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法制宣傳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通過法制宣傳教育,發展了杜會主義民主政治,拓寬了民主法制渠道,擴大了農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引導農民民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行村務公開,堅持“一事一議” 制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村民自治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礎和社會基礎。

(四)普法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普法工作,市、縣兩級政府為保證普法經費落到實處,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提請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法律性檔案,將“五五”普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卓有成效地保證了法制宣傳教育的順利進行。

(五)普法網路基本形成。全市黨的各級組織和政府工作部門成立了普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並延伸到行政村,村民小組建立學法小組。為加強農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以鄉鎮、街道辦事處司法所為載體,指導農村法制宣傳和依法治鄉、依法治村工作,根據黨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修訂村規民約,規範人們的行為。圍繞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突出問題,推行“普法並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層人民法庭聯動進村入戶搭建法制宣傳教育平台,抓住流動人口返鄉季節上法制課,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民眾護村護寨,預防和打擊犯罪,排查調處民間糾紛,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平息紛爭,維護社會穩定。